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东沙岛交涉事件

1907年,日本商人西泽吉次带领人员入侵东沙岛,并盗采岛上矿产资源,引起中国政府关注。两广总督张人骏上奏朝廷,请求与日本开展交涉,维护东沙岛主权。

在政府积极开展东沙岛交涉维护主权的影响下,《外交报》《大同报》等报刊发表了大量有关东沙岛事件的消息、文章和评论,“谴责西泽侵犯中国领土主权和迫害中国渔民的行径”,社会各界积极地帮助收集我国古代有关南海的方志等资料,“时座中又有言,前福建同安县陈伦炯所著《海国闻见录》,已曾记有东沙形势与今日政界所查大同小异,此书出版在数十年前更可为证。”惠州地区还有人发出布告罗列东沙岛属于中国的证据:“(一)沿海渔户在该岛所建庙址为该岛显属我国确据;(二)日本人前后布置该岛惨逐渔户实情;(三)英美二国公认该岛为我国领土之电告;(四)西人地图证明该岛属我之确据。”经过多次交涉,最终日方在中国提供的大量史籍证明之下,同意归还东沙岛,承认中国政府的管辖权。1910年中国政府设立了“管理东沙岛委员会”,并推进东沙岛的资源开发,“又能使该岛积成广袤之区,可求种植利源”。

受“东沙岛交涉事件”刺激,《东方杂志》《地学杂志》等报刊先后刊登文草,详细描述了东沙岛的地理位置、历史、物产及我国渔民在该岛进行的开发活动和航路情况,进一步提升国人对东沙岛的认知。教育界也开始把东沙岛相关内容引入学校教育教学当中。1912年出版的《中华民国边界海岸及面积区划图》,首次出现了南海疆界线,增强了国民对南海的疆域认识。1914年前后青年学生在《学生杂志》等刊物发表文章,指出“东沙岛和西沙岛战略位置重要,皆位南海之中心”“欲保侨民御列强,必自西沙巩固始。东沙居汕头之南,可为西沙之策应,远图南洋,近距保广湾。”

——温小平《近代我国南海主权教育的历史考察》


(1)日人西泽吉次侵占东沙岛时称其为“无主地”。依据材料驳斥这一荒谬说法。
(2)“东沙岛交涉事件”对维护国家领土主权有哪些启示?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安德鲁·罗伯茨所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认为落后的中国在那场高度机械化战争中贡献不大,对于中国战场几乎是一笔带过。利德尔·哈特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40章中关于太平洋和远东战争仅有寥寥5章。丘吉尔密友马丁·吉尔伯特所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52章中仅有34章提及东方战场。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主编的11卷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全史》,关于远东地区内容仅有1卷,但该套丛书对于战况不甚激烈的中东战场乃至于战时中立国,却各有独立1卷加以叙述。号称为诺贝尔文学奖的丘吉尔所著之《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在长达12卷的回忆当中,仅将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作战汇编为《日本的猛攻》1卷,对中国战场视而不见。即使是拉纳·米特所著《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争全史》一书对中国战场的关注也仅仅限于淞沪会战、豫湘桂战役等少数几个战役。

被《伦敦时报》誉为“一本迄今为止描写‘二战’史最好的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以德国入侵波兰作为“二战”开始的标志,将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视为其全面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史学界)大多将中国战场作为太平洋战场的从属战场。服部卓四郎的《太平洋战争全史》刻意淡化中国战场价值,将日军在华视作太平洋战场的组成部分,将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被美军击败视为其战败的主要原因。美海军陆战队弗兰克·霍夫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争夺战》一书中,详细记录了太平洋战场反攻阶段美军从夺取瓜达尔卡纳尔岛到冲绳岛最后一战的战斗历程,似乎东方战场只由太平洋战场单独构成。

——摘编自王安中《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东方主战场地位》

关于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及地位,是我国史学界在“二战”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运用以上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谈谈在研究中如何建构正确的史学话语体系。(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5-31更新 | 234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4届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经济政策肇始于新航路的开辟,终结于工业革命之前,大约历经三百多年的演变和发展,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15世纪—16世纪中叶)着眼于金银的进口,主张用行政手段设法通过扩大出口,从国外吸收大量的黄金和白银,然后再努力把它保持。在后一个阶段(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认识到只有将货币投入贸易,才能赚回更多的货币,因此反对政府对货币输出采取强行限制的做法,认为只要保持贸易顺差就必然有更多的货币流回本国,从而增加本国财富。

——唐万宁《再论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内涵》


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史观,谈谈你对“重商主义”的认识。
2023-02-1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共两党早期党章中“基层党组织建设”比较

   项目共产党国民党
基层组织 层级二大:”各农村各工厂各铁路各矿 山各兵营各学校等机关,及附近, 凡有党员三人至五人均得成立一 组,每组公推一人为组长,隶属地 方支部”。一大:“区分部党员大会-区分部 执行委员会-区分部为本党基本 组织。(注:区分部作为基层组 织设置在乡镇区域,区分部书记 类似于副乡长、乡长的级别)
基层组织 的职责和 作用五大( 1927年)“支部是党与群 众直接发生关系的组织”。积极在各该工厂等之内活动,领导群众之 日常斗争;实行党的口号与决议于 群众中;吸收新的党员;服从地方 党部从事组织与宣传的工作;积极 参加地方政治经济的斗争;尽可能 讨论党的重要问题。一大:“为党员间或党员与本党主 要机关间之联络。执行党之决 议;征求党员;帮助区执行委员 会进行党务;分配本党宣传品; 收集党捐,分售本党印花、本党 纪念相片、本党表记等;选派出 席区大会、县大会之代表,及初 选省大会、全国大会之代表;执 行上级机关之命令。
基层组织 的活动频 次三大:“各小组每星期至少须开会 一次”;四大( 1925年)“各支部 每星期至少须开会一次由支部书 记召集之 至支部全体会议,至 少须每月举行一次了。”一大:“区分部党员大会至少两星 期开会一次。”

——-李忠杰《国共两党早期党章比较》


结合所学知识,以“国共两党早期基层党组织建设比较”为题,写出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1-12更新 | 239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是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历史简表

次数中心概况
第一次意大利意大利文艺复兴冲破了封建教会的精神束缚,出现了一批著名的科学家,他们强调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认识自然,认识世界,例如提出“日心说”的哥白尼,开创实验科学的伽利略,促进了以新天文学和实验科学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第二次英国牛顿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第一次大综合,还有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创立电磁场理论,达尔文发现了进化论,拥有一批杰出的科学家,是英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内因。
第三次法国如果意大利、英国处于科学中心的时期侧重于科学知识的积累。到18世纪下半叶的法国,科学知识已积累到一定程度。这时重要的是科学知识的传播﹐于是启蒙运动使科学教育观念深入人心,科学教育得以普及开来。
第四次德国哲学第一次把演化发展的观念引入人们对自然界的研究,为科学研究提供新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注意吸取英,法科技新成就,注重科技与工业应用相结合,发明发电机.内燃机,合成染料等。
第五次美国美国文化的多样性及缺乏传统的维系力量,文化突出强调个人的重要性,这反而确保了美国的创新能力超越其他国家;美国高等教育的开放性使它得以吸引来自全世界的智力资源﹐并大受裨益。

——摘编自张雁、严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历史初探》


根据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历史简表,概括其发展变化的基本轨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分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著名史学家郭沫若于1944年在重庆发表的《甲申三百年祭》,着重分析了整整三百年前明朝灭亡和李自成败亡的教训,特别揭示了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后,上上下下沉浸在巨大胜利的陶醉中,一味地忙于擅权、滥刑、弄权之中。文章发表后,国民党的《中央日报》以社论形式大加攻击,还组织一批文人围攻助威,进行口诛笔伐。延安的共产党方而极为赞赏《甲申三百年祭》的观点,毛泽东致信郭沫若,肯定其观点。《解放日报》全文转载郭文,作为党的整风文件,要求全党以李自成的失败为教训,认真学习,在现在保存下来的笔记中,留下了一些党员干部,以这面历史镜子对自己进行检查的记载。

《甲申三百年祭》的内容深深影响了中国共产党.每当历史关键节点上,党的领导人就把李自成的教训提出来。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燥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进入北平之前,毛泽东又一次提到李自成的教训,形象地说道∶"今天是进京赶考。""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赶考"的大幕从此拉开,共产党人时时面临着"赶考"的课题,作为答卷人的共产党接受了人民群众的一次又一次的评判与监督。这透露出中共领导人具有强烈的历史意识.并且将历史意识作为指导革命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据陈范华《<甲申三百年祭>的史鉴命运与当代价值》等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国民党、共产党对待《甲申三百年祭》的态度,并简析中共肯定该文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谈谈你对"赶考"课题的认识。
2022-02-20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大教育联盟学校2021-2022高三下学期收心考试(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范围上讲不仅指国际关系领域的变化,而是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制度、经济、科技等等领域;从时间上讲,世界局势的变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对大变局的研究不应局限在“100年”这个时间段里,而是应该回望过去几百年全球化进程的重要节点,同时观察分析其他国家在面临历史大变局时所采取的方法、措施,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摘编自常娜《英国应对近代大变局的经验和启示》


根据材料及所学外国史知识,以“历史大变局”为主题,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司马光修史

材料 因反对变法,司马光被贬出中央,正是在退居洛阳的15年内,他完成了《资治通鉴》的大部分内容编撰。编纂《资治通鉴》时,他以官修的正史、实录为基础,同时还参读了野史、文集、谱牒、家传、小说等各种史料320余种。另外撰成《资治通鉴考异》,说明斟酌取舍的理由。元丰七年(1084年)书成,宋神宗赐书名为《资治通鉴》,意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并序以奖之。

《资治通鉴》以“三家分晋”为其开篇:

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请于天子而天子许之,是受天子之命而为诸侯也。

故三晋之列于诸侯,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之也。君臣之礼既坏矣,则天下以智力相雄长,社稷无不泯绝。

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是故能_上下相保而国家治安。故日: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资治通鉴》为何以“三家分晋”为开篇。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资治通鉴》对研究“三家分晋”的史料价值,并谈谈你对“司马光修史”这一行为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英国近代工业化进程中,市政当局无为而治,城市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病”。进入19世纪中叶以后,以治理“城市病”为目标的城市规划运动兴起。到1939年,英国“城市病”得到缓解,城市化进程进入一个新阶段。

材料二   英国城市规划运动进程

时间阶段具体实施状况
18481875以公共卫生为中心颁布了多部与卫生治理相关的法案,中央机构与地方政府展开了以街道、住房和公共空间规划为主要内容的行动,城市规划在公共卫生领域基本得到完善。
187519099以住房问题为中心出台了一系列住房法案,授权地方政府清理贫民窟地区以及其他结构不当的建筑群。各种非官方建筑团体建造了一定数量的高质量住房,提高了中等阶层的住房条件。
19091939以综合治理为中心工业城市在规划法案的授权下积极并创新地实现了城市空间结构的重组,既有对市区较大范围的总体规划,也有对邻近市区的卫星城市实施的综合规划,更有与周边城市联合进行的区域规划。

——以上材料摘编自梁远、刘金源《近代英国工业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规划(1848-1939)》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英国城市规划运动兴起的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城市规划运动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城市规划运动的影响。
2022-01-21更新 | 217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蓬莱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关于秦亡原因,传统观点多认为是“酷刑”“暴政”所致。后来,有学者认为秦亡于吏治败坏;有学者认为秦亡于过急、过广的推行郡县制;有学者认为秦亡于北击匈奴;也有学者认为秦亡于文化政策。据此可知,上述观点
A.有且只有一种观点正确合理B.后期研究比传统观点更有说服力
C.是从某一特定视角进行阐释D.随着研究的深入先前观点被抛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