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社会初期(即战国及其以前),在官吏的物质待遇方面,一般采用分封的形式,按奴隶主贵族的尊卑等级封予一定的土地和奴隶(或奴仆),以在该领地上的剥削收入供其支配享用。战国时期产生了封建官吏俸禄制度,当时各国的俸禄大多采用实物(主要是粟),其标准和计量单位也不统一,秦朝开始才有了统一的俸禄制度。与秦汉相似,隋唐时期官吏也分品级,唐代百官除正常的俸禄外,还可按月领取俸料,所谓俸料包括厨食料(如薪炭)、衣服料(如绸缎)、办公料(如纸笔)等都属于这一类。

——摘编自柏铮主编《中国古代官制》

材料二   明代官俸制度的最终确定是在洪武二十五年,“令公、侯、伯皆给禄米,论功定数,责成他们各归旧赐田于官”,把核定官俸与文武官员的品、阶、勋相结合,根据官制统一按月发放官俸。官俸折钞始创于明太祖,全面施行则从明成祖开始。与唐宋时期的厚禄相比,明代的俸禄可谓相形见绌,不可同日而语。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总结明亡时深情地说道:“今日贪取之风,所以固胶于人心而不可去者,以俸给之薄而无以赡其家也。”

——摘编自张兆凯、陈长泉《论明代俸禄制度演变的原因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官俸制度产生的原因,并概括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官俸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官俸制度与以往相比出现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会保障是社会治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社会保障问题。

材料一   苏州府吴江县黎里镇在明成弘年间已为巨镇,清初居民比前又多二三倍,嘉庆年间滋生人丁,岁以千计,又使“地不加增,民鲜恒产。兼之岁不常丰,人益众,用益繁,米薪亦日益贵”。地方公益事业就显得格外迫切和必要。

据《乾隆吴县志》记载,吴中富厚之家乐于为善,冬施衣被,夏施帐扇,交荒施粥。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八月,余姚遭大水,平地水高丈余,漂溺居民无算,禾稼无子粒。清廷下诏赈恤,自督抚以下均各捐数石。清政府规定士民捐资赡族田票值银千两以上者,例得请旨建坊,给予“乐善好施”的匾额。

——摘编自胡成《近代转型与史学反思》

材料二   旧制族内鳏、寡、老、独、残疾,每季每人给制钱一千六百文,孤每季每人给制钱八百文。……今自民国十六年起给寡每季每人给银元四元,全年共计十六元。……至寡老、孤独、残疾,如实有家贫不能存活,而又无进房可以依赖者,应随时公议酌给,毋得徇情冒滥。

——摘编自费成康主编《中国的家法族规》

材料三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根据地相继制定和颁布一些项目不多、标准较低的社会保障法规和制度。1948年,东北解放区行政委员会颁布了《东北公营企业暂行劳动保险条例》,是我国第一次在较大地区内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1951年2月正式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保条例》。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加快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摘编自《中国经济发展史》组编《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10)》(第六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地方公益事业发展的原因及其组织运作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时期族规中体现的社会救助方式,并加以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历史意义。
2021-09-20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华大新高考联盟2019届高三11月教学质量测评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1856~1880年,清政府分别编纂了不同时期的中外交涉档案资料汇编《筹办夷务始末》;1904年,清朝官员王彦威辑成光绪时期《筹办洋务始末记》,并未刊印;其子予以补辑,定名《清季外交史料》于1934年出版。上述资料汇编名称的变化深刻反映了
A.主权意识的明确B.夷洋观念的转变
C.中外交往的困境D.时代变迁的影响
2021-09-12更新 | 1861次组卷 | 13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天津历史高考真题
4 . 据统计,1846-1924年,有4800万欧洲人移民到人口稀少且迅速工业化的地区;1960-2004年,人口稠密且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地区有5600万移民进入欧洲。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是
A.欧洲经济水平较高B.全球化的加速发展
C.欧洲政局较为稳定D.欧洲出生率的降低
2021-08-25更新 | 155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八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袁政府接受“二十一条”被国人视为奇耻大辱。(1915年)59日,北京总商会通电全国各省商会,痛陈“我国民苟欲自列于人类,五月七日之耻,此生此世、我子我孙,誓不一刻相忘!今请自本年五月七日始,我四万万人立此大誓:共奋全力,以助国家。”数日之间,北京总商会的通电在全国各地散发,各主要报章无不一再疾呼“勿忘国耻”!不仅报纸、墙上、商标上、信笺上到处可见“勿忘国耻”四字。一时间,国耻茶壶、国耻花瓶、国耻扇、国耻摄影等,无所不有。另一方面,在此全国群情激愤之时,纪念国耻的活动有时也流于形式:杯箸上刻国耻纪念而花酒照样吃;舞台广告皆书国耻字样而戏照样看;特别是麻将牌刻上国耻纪念后照样打。无怪乎有人叹息道:如此乐不可支,则对国耻其实又“愤于何有”。

     ——摘编自罗志田《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

材料二   2 国民政府国耻纪念大事表

时间活动
1928公布《五九国耻纪念宣传大纲》:提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扑灭中国共产党,完成北伐统一中国等口号
1929公布《革命纪念日简明表》:将五九、济南、五卅、沙基惨案发生日列入国耻纪念日,规定全国下半旗致哀
1930修正《革命纪念日简明表》:将四个国耻纪念日合并,特意将五九定为“国定纪念日”,规定停止娱乐宴会,号召各界一齐纪念
1935公布《修正革命纪念日简明表》:明确了五九纪念日“全国一律下半旗,停止娱乐宴会致哀“等规定
1938颁布渝字三五四号令:规定7月7日为抗战建国纪念日,并列入历书纪念
1940国民党第五届中央委员会决议:将五九纪念并入7月7日抗战建国纪念日

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一,概括指出民国时期国耻纪念的特点,并对国民政府时期国耻纪念活动的变化予以评析。
2021-08-24更新 | 125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6 .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荀况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梁启超说:“无哥白尼,地动之说终必行于世;虽无哥伦布,美洲新世界终必出现。”材料意在说明
A.社会发展与英雄无关B.社会发展有其必然性
C.谁都可以发现新大陆D.日心说必将盛行于世
2021-07-21更新 | 36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中学、泉州第一中学、南安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2005年11月,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堪称中非合作典范的中非峰会在北京召开。与会领导人郑重宣示,建立和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回顾历史,下列各项中,体现中非友好交往、团结合作的史实有
①1954年,日内瓦协议达成,结束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战争
②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与非洲民族独立国家掀起建交高潮
③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的不结盟运动诞生
④阿尔及利亚等国支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6-15更新 | 2762次组卷 | 30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华中师大海南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人类带来了惨重的灾难。许多人认为是西方科学的发达和发展导致了这场战争。以梁启超等人组成的赴欧洲考察团,在完成对欧洲的考察后,认为欧洲正处于“一-战”后的危机之中,面临科学破产的局面,而同时期的中国文化就显得“弥足珍贵”,应该用中国文化超拔西方文化。梁启超等人对西方文明的重新认识,对传统儒学价值的宣扬,在当时的思想界影响很大。

——摘编自李妍《“科玄”论战及其当代启示》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梁启超等人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05-14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百校联盟2020届高三6月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题(全国I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中国典籍籍蕴含有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史实结论
A孔子晚年对《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进行整理这些文献作为官学教科书,为后世所沿用
B《史记》继承了《左传》《国语》作者直接评史的方法,也采用了紧扣史事夹议的方法纪传体史书的特点是“于序
事中寓论断”
C《齐民要术》专门记载有作奶酪的方法,以及“胡饭法”“胡炮肉”等饭菜的做法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的输入
丰富了《齐民要术)的内容
D沈括所著《梦溪笔谈》记载有北宋工匠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期形成了重视科技的社会风气

A.AB.BC.CD.D
2021-05-11更新 | 17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年北京高考真题历史变式题
20-21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时期留美西洋史学者博士论文一览表(部分)

作者毕业学校毕业时间论文题目
蒋廷黻哥伦比亚大学1923劳工与帝国:关于英国工党,主要是工党国会议员对于1880年以后英国帝国主义的反应的研究
雷海宗芝加哥大学1927杜尔哥的政治思想(注:杜尔哥为法国人)
齐思和哈佛大学1935春秋时期的中国封建制度(注:对比研究中西封建制度)
皮名举哈佛大学1935胶州湾租借:一项基于外交和帝国主义的研究
吴保安
(吴于廑)
哈佛大学1946封建中国的王权和法律—对比封建欧洲探讨封建中国的王权和法律
何炳棣哥伦比亚大学1952英国的土地与国家,18731910:对土地改革运动和土地政策的研究

注:20世纪30年代初,国民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国思想界围绕“中国的社会性质”问题展开了非常激烈的争论,随后又引发了对中国古代社会性质的论战,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封建”问题。

材料二   史料是历史学研究的基础,也是评价史学著作学术价值高低的基本标准。上述6位学者,大都能够充分利用美国大学优越的西洋史资料   条件,为自己的博士论文奠定坚实的史料基础。这批留美西洋史学者的博士论文除了运用扎实的史料之外,在研究视角上也有诸多创新之处。蒋廷黻在留学时敏锐地看到了一战期间工党在英国政坛上的迅速崛起这一新的政治动向,试图探究这个将来极有可能执政的左翼政党在外交政策上是否会出现大的变化。皮名举有效利用哈佛大学优越的学术资源,综合使用多国档案,并且充分吸收美国国际关系史研究的各种范式,在研究视角上实现了突破,完成了一篇出色的国际关系史论文。

——摘编自杨钊《民国时期留美西洋史学者与美国的西洋史学术传统一以博士论文为中心的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留美西洋史学者博士论文的选题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留美西洋史学者博士论文的学术价值。
2021-04-20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11月历史试题(新课标Ⅱ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