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的关键在基层治理。传统中国的正式官僚体制只能到地方州县一级,州县以下的基层社会则是以士绅、宗族等地方精英为主导的地方自治。中国自秦以后形成以地缘为特征的乡里组织是封建王朝国家权力向基层社会的延伸,是官府控制地方的重要工具,其职能主要是负责征派赋税徭役、掌管教化治安等。其他诸如公益活动、社会救助、水利设施等地方公共事务,则主要依托基层社会力量来完成。广泛存在于基层社会的宗族组织(族权)与地方势力(绅权),以及各类民间会社组织,在构建地方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正是在以血缘、伦理、道德为基础的宗族与士绅的协助下,使得古代国家治理体系更加稳固而难以瓦解。

——摘编自杨国安《“天高皇帝远”?古代基层社会如何治理》

材料二   晚清西方列强的入侵使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国家必须从社会中汲取更多的资源以及进行社会动员。传统的乡村精英一方面需要充当国家收取税费、社会动员的先行官;另一方面作为乡村社会的领袖,族长、乡绅被认为是腐朽落后的封建力量,被受到西式教育成长的年轻一代的批判和反叛。以改造社会为目标的革命力量更是直接将矛头对准基层社会的宗法伦理体制,不断地通过斗争来瓦解宗法社会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基础。传统的乡村精英无法在基层治理中发挥原有的功能,逐渐退出了乡村治理的舞台。乡村社会的狠人、恶人、地痞等“土豪劣绅”便趁机登上了乡村治理的舞台,成为国家在基层的代理人。新乡村精英对基层资源的大肆汲取激化了基层社会的矛盾,基层社会逐渐失序。

——摘编自郭亮《家国关系:理解近代以来中国基层治理变迁的一个视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基层治理相比近代基层治理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博览会举办情况介绍(部分)

时间(年)主办国名称主题或特点
1851英国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展馆水晶宫
1867法国第二届巴黎世界博览会首次增加文化内容
1876美国费城美国独立百年博览会纪念美国独立100周年
1925法国巴黎国际装饰美术博览会宣传文艺新风尚
1958比利时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主题“科学、文明和人性”
1962美国西雅图二十一世纪博览会主题“太空时代的人类”
1974美国斯波坎环境世界博览会主题“无污染的进步”
1985日本筑波万国科技博览会主题“居住与环境——人类家居科技”
1986加拿大温哥华国际交通与通讯博览会主题“交通与通讯——人类发展和未来
1990日本大阪万国花卉博览会主题“花与绿——人类与自然”
1999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主题“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
2010中国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012韩国丽水世博会主题“生机勃勃的海洋及海岸:资源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的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运而生。2010年上海世博会首次以城市为主题,提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精髓是和谐城市。“和谐”的理念蕴藏在中国古老文化之中,中国的先秦诸子在各自的著述中设想了和谐的社会。“和谐”也见诸西方先贤的理想,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系统地提出了和谐包含着对立和统一,赫拉克利特进一步提出“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到的和谐更美好”“和谐城市”的理念对城市管理和城市规划提出更新的挑战,并将之引入更高的境界,这对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

——摘编自《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世博会的特点,并根据表中所列的主题或特点指出发展趋势。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海世博会以“和谐城市”为主题精髓的原因和成功举办的影响。
2021-05-06更新 | 37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天下国家”,即主张“一个天下,一个国家”,也就是将天下所有土地、所有民族纳入一个国家、一个君王的统治之下,正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对国家观的最好诠释。这样的“天下国家”理念包含了三个基本理论层次:首先是“大一统论”,即把理想中的国家设计成一个“大一统”模式,天下统一于一个国家,一个君王;其次是“畿服论”,即依据“服”——血缘亲疏关系来确定国家内部政治秩序与地理空间分配,形成以王畿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同心圆状政治秩序与地理分布格局;第三是“夷夏论”,这是在“畿服论”基础上发展、延伸出来的关于处理国家与民族关系的理论,其核心内容是华夏居中,夷狄居表,共同组成多民族统一国家。这三个理论层次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中国古代国家观的基本内容。

——摘编自李克健《认识中国古代国家观的基本维度》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告诉我们,国家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史的社会开端。具体而言,“国家”的内涵包含这么几点:其一,国家作为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机构,是阶级统治的“政治形式”。其二,国家是特殊的暴力机器。列宁说:“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其三,国家必须履行社会管理等公共职能。尽管一切剥削阶级国家在本质上都是阶级的统治工具,但在形式上,却表现为一种超然于社会之上的独立力量。这样,在统治中,国家就必须履行其他一些社会管理和组织职能。

——摘编自李崇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和国家认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国家观形成的历史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国家观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2021-05-20更新 | 2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