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7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以英国为典型代表的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化,是资本主义在城市和农村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社会福利制度不断完善。

材料一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1600167017501801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825135210275510

——摘自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材料二 农业技术的改进和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工业村庄和小城镇的发展,圈地运动、海外地域的扩张和殖民地贸易的发展,机器大工业代替了手工作坊式的生产,加之,科学技术和运输革命使人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大为增强,从而推动英国社会生活重心向城市进行转移,进而成为世界上早实现城市化的国家。

材料三 英国于1601年颁布《济贫法》,由教会在全国各地设立济贫院,收容救济老人、孤儿、残疾人。1933年,英国颁布《工厂法》,限制儿童的工作时间并为儿童提供教育机会。根据《工厂法》建立了检查员制度,并制定了有关通风、温度和工作时间之类的规则。根据1920年劳埃德·乔治的《失业保险法》,政府扩展了1911年的计划,几乎涵盖了所有年收入不超过250英镑的手工劳动者和非手工业劳动者。这样保险涵盖的范围就从400万工人扩大到1200万工人。依据《老年抚恤金法》的规定,年龄在70岁以上的人享有获得标准规模的抚恤金(每月5先令)的权利,而不需要支付任何税款。1919年又提高到10先令。在19191939年间,英国共建筑了130万幢公用住宅,300万幢自用或出租的房屋,所有的房屋建筑都有政府补助。

——摘自《英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失衡及其调整》


(1)据材料一、二回答到19世纪中期英国城乡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结合材料二分析其推动因素。
(2)根据材料三,概括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演变的主要特征。
2 . 三农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国时期中国留学生以“三农”问题为主题的部分博士论文情况表

姓名博士毕业学校、时间博士论文题目
黄汉樑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18年)中国的地租
冯锐美国康奈尔大学(1924年)中国的农业工程
唐崇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1927年)英国税收土地价值体系
姜尚义法国南希大学(1931年)中国的农村信用合作社
李庆麟美国伊利诺伊大学(1933年)伊利诺伊的农业贷款与农业土地转移关系
梁庆椿美国哈佛大学(1934年)中国人口和食物供给关系
冀朝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36年)中国历史上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
何德鹤法国巴黎大学(1937年)法国的农业合作现状
费孝通英国伦敦经济学院(1938年)开弦弓:一个中国村庄的经济生活
刘纪汉德国图宾根大学(1941年)德国的乡镇经济
张培刚美国哈佛大学(1946年)农业与工业化

——摘编自张霞《民国时期“三农”思想研究》


请依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2-05-07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模拟历史演练卷 (湖北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以下为有关禹的若干历史记载。
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
舜禅天下而传之于禹,禹作为祭器,墨染其外,而硃画其内,缦帛为茵,将席颇缘,触酌有采,而樽俎有饰,此弥侈矣,而国之不服者三十三(战国)韩非《韩非子》
(大禹)高阳之孙,鲧之子也,曰夏后。敏给克齐,其德不爽,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穆穆为纪为纲(三国)王肃《孔子家语》
有学生以上述史料探究禹的历史形象,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战国不同史料的相同记载说明禹的英雄形象无可置疑
B.《吕氏春秋》带有一定神话色彩,缺乏历史研究价值
C.对于大禹历史形象的认知需要综合各种史料辩证看待
D.《孔子家语》的记载距离禹生活时代太远,不可采信
2022-05-07更新 | 127次组卷 | 2卷引用:【衡水金卷新高考广东压轴卷】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一)历史试题
2022·上海浦东新·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近代中国人的“亚洲观”

材料一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第二曰欧罗巴洲,中凡七十余国,而意大里亚居其一……其说荒渺莫考,然其国人充斥中土,则其地固有之,不可诬也。

——(清)张廷玉等编《明史》

材料二   西洋温带之地,则为地中海所占,而欧罗巴亦偏于冷带,利未亚(指非洲)亦偏于热带。故儒、道、佛、回教、天主教皆主阿细亚洲,天文算法亦皆创自阿细亚,而后流被于欧罗巴洲。

——(清)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三   同治年间(1862-1874)的进士平步青在《霞外捃屑》中,从《尔雅》和《说文解字》引经据典,称:“亚者,次也”(《尔雅释诂》)、“丑也”(《说文解字》)“细者,微也”(《说文解字》),故而“亚细亚”实为‘次小次洲’之意”,“明人甘受利玛窦之侮慢,而不之觉,曾无一人悟其奸者。”

——黄冬兰《亚洲的诞生》,刊《新史学》第二卷

材料四   呜呼!优必胜、劣必败,红黑棕三种,民质陋劣,已渐归淘汰矣。黄种开化最早,今且不白种若。岂白种果天骄之子耶?亚洲大陆,黄种所萃,联络而维持之,其庶免异种之蹂躏也夫。

——蔡郕编《高等小学新国文范本》,1915年版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你认为清朝时的中国人对于利玛窦带来的“亚洲”知识的态度是否一致?简述你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四及所学知识,你认为近代文史书籍对于“亚洲”形象的描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3)你怎样看待近代中国人的“亚洲观”?
2022-05-07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4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2022·上海浦东新·模拟预测
综合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地名背后的历史奥秘

材料一   



                                      图1

                                             图2

                                               图3
(1)请将材料一中三幅地图反映的时代进行时序排列:
图________→图________→图________。(填写数字)

材料二   北京地名沿革表

朝代北京当时名称
幽州
南京幽都府
中都大兴府
①________
②________1368年,改名北平府,1403年改名京师(北京)顺天府

——(据戴均良主编《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整理归纳)


(2)完成表格中两处填空。
(3)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表格中“南京”、“中都”、“北平府”等不同称谓中“南”、“中”、“北”得名依据是什么?

材料三   幽州……《周礼·职方》:“东北曰幽州。”《释名》曰:“幽州在北,幽昧(昏暗不明)之地,故曰‘幽’。”……天宝元年(742年)改为范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幽州。

——(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


(4)成书于北宋初年的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记载了北宋初年全国政区建置情况和历史变化,却对于材料二中五代十国时期辽朝对北京的地名变更和行政级别升格只字未提,这一现象可以推测出作者怎样的心态?
(5)结合材料二与材料三,从作者立场意图和史料价值的角度,你如何看待《太平寰宇记》对北京地名的处理?
2022-05-07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4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766年至1937年,我国水、旱、蝗、雹、风、疫、地震、霜、雪等灾害共计5258次,平均每六个月便有一次灾荒。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灾害都日益趋于普遍化。各种灾害相互之间本来就有关联,如大旱后,常有疫病等。如果防治疏忽,各种灾害的连续发生势必难以避免,其危害也更大。灾荒的积累性表现几乎是我国所特有的。古代中国的灾荒周期极短……每次巨灾后,从没有补救的良术,不仅致病的弱点没有消除,而且每次巨创后,元气愈伤,防灾的设备愈废,以致灾荒的周期循环愈速,规模也更加扩大。……灾荒严重发展的最主要结果……不外乎人口的流移死亡、农民的暴动和异族的入侵……破坏已有繁荣。历代王朝在治理灾荒的理念、方法上或因消极的天命论而采用巫术祈禳,或因不可实证的“天人感应”论而将治物治世并举,或因纯粹的唯物论而积极应对。一部救灾史就是国民应对自然之经验教训积累的历史,此间的经验教训也体现了中华民族推动历史发展、构建生命绵延的丰富智慧。

——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

材料二

序号对灾荒的认识出处
庚戌卜贞,帝其降堇。……今三月帝命多雨《殷墟书契前编》
沟渎遂于隘,障水安其藏《管子立政》
宋吕东莱曰:荒政始于黎民阻饥……凶荒之岁,为符信发粟,赈饥而已《文献通考》
(明代官员钟化民认为)今遭灾荒,辄抑给于内帑,此一时权宜之计,岂百年经久之规裁?惟以本乡所出,积于本乡;以百姓所余,散于百姓。……且令各府、州、县掌印官,每堡各立义仓一所。……此乃积于粒米狼戾之时,比之劝借于田园荒芜之后,难易殊矣《钦定康济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灾荒的特征并说明灾荒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献中所体现的救荒思想并做简要评论。
2022-05-07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模拟历史演练卷(辽宁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建立后,洋务运动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专题。最初,学者往往依据范文澜与胡绳对洋务运动的描述与评判进行研究。但在1954年胡绳提出“三次革命高潮”论后,洋务运动由此被打入学术研究的“冷宫”。直到1961—1964年,洋务运动研究迎来小高潮,除了对洋务运动宏观意义上的性质讨论关外,在具体史实和相关洋务人物研究上取得了一定进展。然而,随着政治形势的不断恶化,小高潮昙花一现。

1979之后的二十年,学界发表洋务运动史的专论超过623篇,综合性专著、论文集、史料资料集,等等,举凡也有数十种之多,此外,全国性乃至国际性洋务运动史学术讨论会相继召开。这些研究既有对洋务运动研究范式理论宏观意义上的检讨与检讨,也有个案实证研究的深入与新专题领域的拓展,这些研究丰富了人们对洋务运动史乃至整个中国近代史的认识。

——摘编自邱志红《60余年来国内洋务运动史研究述评》

综合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情晰。)
2022-05-07更新 | 264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8 . 《唐六典》规定:“凡庶人年八十及笃疾,给侍丁一个;九十,给二人;百岁,给三人。”政府还规定,除“十恶”之外,家有80岁以上亲人及笃疾,据《令》应侍养者,申报刑部,听候处分,可以暂缓流刑,以充侍养,待亲人终周年后,方押送流放之地。这些规定反映了当时
A.社会保障体系完善B.法律政策执行灵活
C.社会经济发展繁荣D.崇儒尊孔治国理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春秋末的孙武和战国时的孙膑是两个人还是一个人?自古以来争论不休,据材料可知
材料出处材料内容
《史记》译文吴王阖闾命孙武为将,协助伍子胥伐楚,迫使楚昭王落荒而逃。
宋代很多学者的著作怀疑历史上没有孙武其人,或认为孙武和孙膑其实是同一个人。
1972年山东临沂出土的汉简等文物其中0233号竹简写有“吴王阖闾问孙子曰……”;0108号竹简记载“齐威王问用兵,孙子曰……”,而且同时发现两部兵书。

A.孙武和孙膑的身份已无法核实B.临沂汉简的记载只是一家之言
C.史记和临沂出土文物足可互证D.宋学者笃行格物致知值得信赖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材料   民国初年,《壬子癸丑学制》将实业学校的种类由清末的四类增加到十类,以期提供技术与管理人才,满足民族工业兴起的需要。《实业学校令》明确规定:“女子职业学校依地方情形及其性质参照各实业学校规程办理”“实业学校,以私人或私法人设立者,为私立实业学校”。1921年,女子职业学校达44所,上海市开办的较有成绩已立案的4所职业学校都是私立的。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农业推广规程》改进农业生产办法、提高农民技能、改善农村组织、普及农业科学知识。抗日战争爆发后,教育部又增设了机器、纺织、制革、造船、飞机、海事、农艺、兽医、水产等专科学校。1941年《修正职业学校规程》规定职业学校每周实习应占总教学时数的50%,各科教学遵循先实习、后讲授的原则。这些体现了民国职业教育的特色和生命力。

——摘编自兰自珍等《民国时期职业教育体系的演变及特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实业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实业教育改革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