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梁启超主张改变那种仅从旧史记载中搜寻史料的习惯,打破正史修史过程中对史料的搜寻劣习,充分吸收地质学、考古学、人种学、语言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畴昔不认为史迹者,今则认之,畴昔认为史迹者,今则不认,举从前弃置散佚之迹,钧稽而比观之,其夙所因袭者,则重加鉴别,以估定其价值,如此则史学立于真的基础之上,而推论之功,乃不至于枉施也。”“得史料之途径,不外两种:一曰在文字记录以外者,二曰在文字记录者……文字记载以外者,又可略分为三类:曰现存之史迹,曰传述之口碑,曰遗下之古物。”治学者应该将文字记录以外的史料和文字记录的史料二者结合使用,不可偏废。

——摘编自周妤、王梅兰《梁启超史料观初探》

材料二李大钊提出:“史学家固宜努力以求记述历史的整理,同时亦不可不努力于历史理论的研求。”历史理论是从历史事实中提炼归纳出来的。史学家必须“下一番功夫去作特殊事实的研究”.“才能作历史理论的基础”。通过考证而获得的事实,实为一般理论的研究必要的材料。必个个事实的考察,比较充分施行,而后关于普遍的理法的发现,始能比较得明确。有确实基础的一般理论,必于特殊事实的研究、有充分的准备始能构成。”史实收集得不充分,考订得不确实,整理得不全面,有确实基础的一般理论的形成、发展是不可能的。

——摘编自沙健孙《李大钊史学思想述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和李大钊两人史学观点的共通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大钊史学思想的影响。
2023-04-22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近代英国,医生群体遵守严格的三等级秩序,内科医生、外科医生、药剂师三大群体等级依次降低,且各自成立协会,维护等级分离。1805年,药剂师不断向议会请愿,要求破除等级秩序。1815年,一个新的阶层——外科医生—药剂师群体(全科医生)正在崛起,他们从事着全面的医疗工作,逐渐成为城镇和乡村中医生职业势力最为庞大的群体。1886年,英政府颁布《医疗法》,英国开始进入以全科医生为主导的医疗服务模式中。1911年,《全民保险法案》颁布,要求各郡的保险委员会选择一些当地信誉较好的全科医生并与其签订合同,使其一周中有两天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诊疗服务,其余时间仍可继续从事私人医疗服务。

——摘编自王广坤《19世纪英国全科医生群体的崛起及影响》等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全国范围内开始大规模培训农村卫生员。他们“不拿工资,在家种地”,一般都经过社区医院的短期培训,不管中医还是西医,无论内外科、妇产科还是小儿科,多少都通点。他们不坐班,群众有病随叫随到。群众基本上“小病不出村,一般疾病不出大队”。与此同时,农村卫生员还通过家庭卫生宣传、计划免疫推广以及指导农村的饮用水源、粪便垃圾、厕所。牲畜圈棚改造等义务工作,承载了社会动员、国家控制、树立典型等多重政治含义。他们被广大农民称作“合作医疗的台柱子”,是“信得过,养得起,管得着,用得上”的医生。

——摘编自龙长安、汪雪微《“赤脚医生”对国家建设的重要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英国全科医生制度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英国全科医生与新中国农村卫生员的相同点,并分析新中国农村卫生员制度实施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清末新政开始后,文化相对落后的东北新学蔚起,开启了教育近代化的历程。这一历程是在引进、走出、对抗与交融中完成的。 

表现
引进清末教育新政,中国人“假道于日”,学习西方。从1901年到1910年的10年间,新式教育迅速发展,我国近代教育进入系统化和制度化时期。到了民国时期,中国引进欧美教育模式,来构建自己的近代教育体制。
走出为了学习西方,东北地方政府还经常派人出国考察。清末多派往日本考察。欧战以后,时有特派专员分驻欧美考察。据统计,东北大学的128名教职员中,留过学的有77人。这些人大量翻译、引介和使用国外著作和教育办学思想。
对抗五四运动以后,反帝爱国思想深入民心。尤其是1925年,东北各大城市响应全国教育联合会的要求,将“民族主义”融入教育中。东北地方政府针对帝国主义殖民教育的侵略,开展了“收回教育权”运动,“抵制外人实施的同化式教育”,以实现民族教育自决和本土化。
交融清末课程安排,既有传统的修身、读经讲经,又有代表西方先进文化的格致(包括植物学、声学、力学、化学等)、体操、图画等内容。到了民国时期,明令废止经学,各学校也翻译和引介了西方大量书籍作为教材等。中西兼备、文理并重的教学内容,体现了当时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等“五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方针。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部分或全部材料,围绕“东北教育发展”这一主题自拟论题,结合中国近现代史内容加以论述。(要求:明确所选信息,写出论题。论述过程要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解释分析逻辑清晰。)
2021-05-28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港口,在中唐到南宋,是泉州的快速发展时期,留存有大量的文化遗迹,图中所示为建于宋代的姑嫂塔、摩尼教遗址、清真寺三个建筑。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之际泉州快速发展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遗址对于泉州海外贸易研究的史学价值。
2021-05-20更新 | 206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