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列中国古代外交政策和外交情况评述正确的是
汉代使节出使各国,“远人宾服”
唐代对外使节“到彼宜阐扬经典,使知大国儒教之盛”,都城长安各国使节云集
明初朝廷四处宣谕,“有贡必封”
清初顺治曾诏谕“南海诸国,有能倾心向化、称臣入贡者,与朝鲜一体优待”。

A.形成和延续了朝贡体制B.外交机构精简行政职能
C.不利于维护我国的主权D.输入新式国际关系理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想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但康有为是否向都察院递交了“万言书”,历来众说纷纭。下表列举了相关材料,据此可知
出处材料
康有为
《康南海自编年谱》
与名者千二百余人,以一昼二夜草万言书……,至四月初八日投递,都察院以既已用宝,无法挽回,却不收。
沪上哀时老人未还氏
《公车上书记》
是夕,议者既归散,则闻局已大定,不复可救,于是群议涣散……议遂中寝,惜哉惜哉。
台湾学者黄彰健
《戊戌变法史研究》
李鸿章写的《中日和约合议已成折》是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初八批准,初九才正式盖玉玺。而且在四月初八当天,都察院代递了反对与日讲和的上奏十五件。所以说四月初八当天,都察院并没有拒收呈文,康有为所说上书被拒是不符合史实的。

A.当事人的回忆接近史实B.史学家的文章具有权威性
C.时人的评述可信度更高D.历史研究应准确考证史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美籍华人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文中指出:“在所有19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
A.革命史观B.进化史观C.全球史观D.近代化史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