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类第二类
(新罗真兴王)二十五年(564年)遣使北齐朝贡。二十六年(565年)春二月北齐武成皇帝诏:以王为使持节东夷校尉乐浪郡公新罗王。

——【高丽】金富轼等著,孙文范等校勘《三国史记校勘本》卷第四

三年(562年)……是岁,高丽、靺鞨、新罗并遣使朝贡。……(四年)二月甲寅,诏以新罗国王金真兴为使持节、东夷校尉、乐浪郡公、新罗王。

——(唐)李百药《北齐书》卷七

真平王(新罗真平王)四十三年(621年)秋七月,王遣使大唐,朝贡方物。高祖亲劳问之,遣通直散骑常侍庾文素来聘,赐以玺画及书屏风,锦彩三百段。

——【高丽】金富轼等著,孙文范等校勘《三国史记校勘本》卷第四

(唐高祖)武德四年,(新罗)遣使朝贡。高祖亲劳问之,遣通直散骑侍郎庾文素往使焉,……自此朝贡不绝。

一《旧唐书》卷一九九上

材料二   6世纪初、新罗加快接受中华文化的步伐,实行郡县制、官制、舆服制、谥法、年号、律令,使文物典章基本完备。(到唐朝时期,新罗王朝)完全接受了中华文物典章制度,衣冠、朝廷制度(执牙笏、贺正)年号,皆从唐朝制度,在国家文物典章方面完全中华化,完全儒家化。正如《三国史记》作者所论“新罗一意事中国”者耶!

——张碧波《中华文化圈中的新罗》,载《学术交流》2001年第4


(1)辨析材料一中的史料,指出据此能够确认的事实有哪些。
(2)根据材料一,指出表格中文献史料的类型,并分析其价值。
(3)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评析这一阶段中国与新罗的文化交流。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校勘,是指校正、审定古籍记载的正误真伪。其基本做法是利用史料对古籍记载进行相互核对,条列异同,形成校勘记。下表是今人围绕《建康实录》的校勘事例。

事例

《建康实录》

史料

校勘记

1)爵位徐孝嗣,年八岁,袭爵枝江县侯《南齐书》“(徐孝嗣)八岁,袭爵枝江县公”。
《宋书》“枝江相”。
据《宋书》,《建康实录》“县侯”记载无误;而《南齐书》“县公”当为“县侯”之误。
2)籍贯刘延孙,彭城吕梁人也。《宋书》“刘延孙,彭城人”。
《南史》“刘氏之居彭城者,分为三里”;“延孙所居县”。

3)任职地南昌太守孱陵侯蒙卒。《三国志》“遂到南郡,士仁、麋芳皆降”;“以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建康实录》“南昌”当为“南郡”之误,因《三国志》的相关记述更加完整。
请仿照事例(1),撰写(2)的校勘记;并据以上三则事例,指出校勘古籍时所利用的文献史料应具备的特点。
2023-11-28更新 | 1117次组卷 | 6卷引用:重难点24 开放性论述题解答技巧-2024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23年国家文物局利用“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对南海西北陆坡沉船进行了第一次考古调查,随后发布消息:我国南海发现两处明代沉船,分别被定名为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和南海西北陆坡二号沉船,保存相对完好,时代比较明确。其中,一号沉船文物以陶瓷器为主,散落范围达上万平方米,推测数量超过十万件;二号沉船则发现大量原木(初步判断是从海外装载货物使往中国)。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影像                           南海西北陆坡二号沉船影像

材料二下表是《中华文明史普及读本》丛书(2009年)关于中华文明的阶段划分与阶段特征:

时期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先秦从“协和万邦”到“海内一统”黄土与青铜奠基与经典
秦汉魏晋南北朝波峰与波谷恢宏与古朴经世与玄思
隋唐至明中叶创新与再造辉煌与成熟鼎盛与革新
明中叶至辛亥革命倾覆与再建传承与新变集成与转型
(1)提取材料一相关信息,说明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对研究明朝有哪些史料价值?
(2)选择材料中任意一个时期的任意一个维度的阶段特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标题表述简练,如“先秦·物质文明·黄土与青铜”;逻辑清晰,史实准确,形成结论。)
2023-07-06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8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4 . 人口迁移与文化融合。

近代以来国际移民的历史大体上可分为四个时期,见下表∶

时期

基本情况

1500-1800年这时期国际移民人数最多的是非洲黑奴,国际移民的明显后果是欧洲人在非洲、亚洲尤其是美洲占据了许多地方。
1800-1914年据某社会学家统计,1846-1924年间,欧洲移民85%前往阿根廷、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和美国,其中英国是向外移民最多的国家。19世纪中叶黑人奴隶制取消后,取而代之的是中国和印度的契约劳工制。高二历史试卷第8页(共10页)时期基本情况
1914-196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断了欧洲向外移民的高潮。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在全球蔓延,各个大国对外来移民的排挤和歧视减少了国际移民的数量。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正常的经济移民基本停止,但政治性移民则空前增加。例如,二战后,因战争期间被德、意、日强行迁移的苦役劳工返回祖国,参战士兵和平民被遣返回国;殖民体系瓦解后,许多西方殖民者被迫回国等等。
1960-2004年人口的跨境移动是全球范围内的人口迁移,全球移民的供应地从欧洲转移到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欧洲的向外移民在世界移民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小,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在向外移民中的份额显著增加。从70年代开始.劳工合同迁移的规模逐渐扩大,大批劳工移民到海湾国家,很多移民从亚洲、南美洲迁移到美国和加拿大。到了80年代,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等也开始大量吸收外来劳工移民。

——摘编自丘立本《国际移民的历史-现状与我国对策研究》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以来国际移民的特点。
2022-06-02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期中冲刺(高频材料解析题38题)(北京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主要代表的洋务派,发出了外抗强权、内求变革的呼声。他们揭露封建“衰世”的腐朽,质疑儒家经典、科举取士的现实价值;首倡学习西方科技,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改革社会,抵御外侮,提倡学习“西学”,提出了新的人才标准:掌握西语,了解西技。这是中国近代人才观变革的开端。

——摘编自胡婵《洋务运动时期的人才观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材料二 根据新的人才标准,洋务运动时期兴办了一批新式学堂。具体见下表

洋务运动时期所办新式学堂简表

类别年代学堂名称地点创办人
外语学堂1862京师同文馆北京奕䜣
1863上海广方言馆上海李鸿章
军事学堂1887广州陆师学堂广州张之洞
1890南洋水师学堂南京曾国荃
技术学堂1867福州船政学堂福州左宗棠
1887台湾西学堂台湾刘铭传

——摘编自王哲《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兴起与中国近代化》

材料三 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85年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因此,从1978年到1992年,我国教师总数由899.4万人增加到1036.7万人,高校毕业生由16.5万人增加到60.4万人,科技人员总数1978年435.68万人,到1992年,仅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就上升到 1759.7万。图书馆由1218个增加到 2558个,县级文化馆由2748个增加为2900个;1979—1998年获国家发明奖290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7297项;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24.1亿元增加到1992年的26651.9亿元。

——摘编自罗洪铁等《邓小平人才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洋务运动时期人才标准提出的背景,概括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学堂创办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才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人才建设的历史启示。
2022-01-19更新 | 501次组卷 | 4卷引用:02 “双减政策”下看教育制度与人才选拔制度 (对点练)-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预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