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几千年来办教育无章程、学校无体系……1862年,洋务派建立京师同文馆,1898年,光绪批准梁启超拟出的《京师大学堂章程》。1901年9月,清政府颁布“兴学诏书”,鼓励各地兴办学堂。1902年,管学大臣张百熙派人赴日考察后拟就《钦定学堂章程》,从蒙学到大学层次递进的学校系统方案面世,后因故未能实施。1903年6月,清廷命张之洞主持修成《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该学制包括《奏定蒙养院及家庭教育法》等22个法律性文件,它以日本学制为媒介,将西方教育制度全面引入,包括学校教育系统、教育内容、管理方式、行政体制等。它强调各等级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而后以西学瀹(yue疏导)其智识,练其艺能”。学制颁布之后,新式学堂开始大量涌现,1907年全国各级各类学堂增加到37888所,在校学生人数达到1024988人。

——摘编自刘虹《<癸卯学制>百年简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析“癸卯学制”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癸卯学制”的颁布对中国教育产生的影响。
2021-08-18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马鞍山市2016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孕育着最初的养老形态。养老在古今中外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推行孝道,秦朝法律严惩危及父家长权威的不孝行为。秦朝继承了先秦传统养老思想,又有所发展,如孝道要绝对服从于“忠”等。汉朝推行“以孝治天下”,高祖刘邦推行三老制度,惠帝宽政待民,设孝悌力田之科,文帝时重申“受誓法”,汉武帝诏令“举孝廉”,把“孝”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由孝劝忠,使孝道有了新的意义。汉朝政府还大力推行三老教化和乡饮酒礼,通过养老礼仪和教育进一步巩固养老观念。

——摘编自尹怡朋《秦汉养老政策研究》

材料二   中华民族在夏商周时期盛行家庭养老,西方社会在希腊城邦时期就缺少家庭养老所依托的客观条件,中西方家庭养老的不同根源于中西方从早期就明显相异的家庭模式。中国夏商周时期盛行宗法式大家庭,上至天子以孝治国,下至庶民以孝齐家。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与其他诸子百家均提倡尊祖续后的孝道,而西方同时期苏格拉底与普罗塔戈拉关于道德和幸福的争论中几乎与尊祖续后的家庭观念不沾边,柏拉图甚至还主张老人公养、儿童公育。明清时期祠堂族长的族权式家庭仍然盛行,人们的家庭观念浓厚,以致于西方早期来华的传教士都对中国家庭中多代共居共财、父慈子孝的状况赞叹不已。在工业化初期,西方人的家庭观念同样是淡薄的,在养老方面,老年人通过退休协议将农场或作坊交给毫无血缘关系的人也不是偶尔的事情。

——摘编自张海川《中西方家庭养老比较与构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探索》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秦汉时期推行尊老养老政策的有利条件并说明其积极意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方家庭养老观念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
2021-07-06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高中教科研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