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宋代(960-1279年)处于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时期,造就了辉煌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成就。它不仅拥有丰富卓越的文化成果、叹为观止的思想成就,更拥有充满活力的经济以及生机勃勃的都市文化。有学者认为,宋代整体社会经济引人瞩目地发展可被喻为中国历史上从传统向近代转变的首次启动。转变的可能首先来自于宋代经济的强大与活跃。两宋在历史上虽然一直被称为.积贫积弱”,但仔细考究之下,我们发现这种说法其实是个美丽的误会。

——摘编自厉文君《宋代经济开发与社会转型考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其中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就论题展开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从汉唐盛世到清末民初,我国的对外称呼不断变化。纵观我国对外称呼的历史嬗变,可以窥视出中华民族的心态变化轨迹。阅读表格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称呼字义释读
“番”“番”是我国最早对少数民族和外国的称呼,已有三千年历史,“九州之外,谓之蕃国”。
“胡”汉唐时对我国北方及西域的波斯、大食泛称为“胡”;从西域引进的物种称呼皆带胡,如胡瓜、胡萝卜、胡笳;唐对旅居长安的西亚人通称胡人。“胡”字带有贬义,如“胡虏”、“五胡”。
“夷”“夷”是对华夏族对东方各族泛称,汉时指四方少数民族,清代多指外国人。“近唯英夷,实乃巨诈”(龚自珍语);“夷”字民间使用较少,多见于文人笔墨。
“洋”《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现代化的”;《辞海》释义为“旧时泛指来自外国的事物”,与“土”相对。晚清出现许多冠以“洋”的词汇如东洋(指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洋文、洋布、洋行。“洋”长期被视为先进和高品质的代名词。
“西”“西”字专指西欧和美国,称呼其他国家时具体指出地域或国度,如非洲人、印度人。洋务运动后与西方有关者皆称“西”,如西服、西餐、西医等,我国对外称呼渐被“西”字取代。“西”字作为表示地域方位的概念,剔除了“崇洋”“慕洋”的成分,体现出民族心态的成熟。
“外”改革开放后,“外”字在对外交流中广泛使用,外汇、外贸、外资……,不但涵盖西方国家,也包括世界各国。“外”字彰显不亢不卑,不媚不张的民族气质。

——据《从中国对西方人与国家称呼的变化》整理


提取材料中关于中国人对西方或外国人称呼变化的若干信息,结合当时中国的国家地位、国民认知水平或民族文化心态的变迁过程进行分析和阐述。(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信息展开分析论述,可依据材料自选角度进行论证;观点明确,层次清晰,史论结合)
2022-05-19更新 | 222次组卷 | 6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2届高三第八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简况表(部分)

时间历史事件
两汉佛教传入中国;儒学在东亚、东南亚流行;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 朝鲜的特产檀弓、果下马等输入中国;中国的铜镜、漆器等工艺品,以 及铁制生产工具传入朝鲜和日本。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铁器、丝绸和 养蚕繅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
魏晋南北朝与西域、日本、朝鲜等国交往更加紧密;佛、道、儒融合。
隋唐佛教完成本土化;波斯、阿拉伯的使节的商人大量来中国;玄奘西行印 度;鉴真东渡日本;日本以唐制为蓝本进行大化改新;唐朝的丝绸、瓷 器大量运往欧洲和非洲。
宋元造纸术传出;儒学融合佛教等其他文化,宋明理学形成;火药传入欧洲; 中国人进入琉球;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来华。
明清时期郑和下西洋;儒家等文化传欧洲,丝、瓷、园林设计深受欢迎;郑和七 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西学东渐,西方天文、地理、数学等知识相继进 入中国;郑成功收复台湾;中俄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清政府实行 闭关政策。
依据表格,选取一个划分尺度,对中国古代对外交往进行阶段划分,并加以阐释。(要求:明确说出划分尺度,阐释时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5-13更新 | 193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有领导中国人民前进的坚强力量,这个坚强力量就是中国共产营。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只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必须同舟共济,依靠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共同书写了抵御外来侵略、推翻反动统治、建设人民国家、推进改革开放的英雄史诗。

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最根本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依据材料,就辛亥革命给我们的启示任选一个角度自拟论题,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

……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

……

——摘编自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准确且不能与材料重复,叙述清晰且要史论结合。)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贵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思想。在春秋时期,古人就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实现了和谐,则万物方可生长发展发育;如果完全相同一致,则无法继续发展)——《国语郑语》“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荀子王制》);倡导“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将“和”作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冲突的原则,主张“协和万邦”(《尚书尧典》)。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一些国家根据历史上“国强必霸”的逻辑,渲染中国威胁论。然而,中国一不输出暴力,二不输出饥饿和贫困,三不去干涉他国。中国在追求自身国计民生问题的同时,兼顾别国的利益。扶危济困、合理关切,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2018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正式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重点实施好产业促进、设施联通、贸易便利、绿色发展、能力建设、健康卫生、人文交流、和平安全“八大行动”。习近平表示,为推动“八大行动”顺利实施,中国愿以政府援助、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融资等方式,再向非洲提供600亿美元支持,其中包括:提供150亿美元的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提供200亿美元的信贷资金额度;支持设立100亿美元的中非开发性金融专项资金和50亿美元的自非洲进口贸易融资专项资金;推动中国企业未来三年对非洲投资不少于100亿美元。同时,免除与中国有外交关系的非洲最不发达国家、重债穷国、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截至2018年底到期未偿还政府间无息贷款债务。中国真诚致力于推动国际关系更加民主化、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更加公正合理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对外发展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展开论述。(要求:联系符合逻辑,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1-06-0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第二十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