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外交思想主要内容
19世纪40-50年代剿夷抚夷将英法视为传统的夷狄,先以武力“剿夷”,不敌之后再以议和“抚夷”,以“赏赐”的形式进行的割地赔款则是抚夷的必要手段
19世纪60-70年代商战抗夷“与各国通商宜以商战”“分洋商之利”“以商敌国”“寓兵于商”
19世纪80-90年代以夷制夷吸收欧洲均势外交思想,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相互制衡,如联德制法、联英制日、联俄制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晚清外交思想的演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族古已有之,民族主义则是伴随18世纪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建立的产物,是一种“现代现象”。“民族主义”一词,最早见于15世纪的德国,1836年首次被列入《牛津词典》,19世纪中叶开始被频繁使用。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民族主义是近代欧洲历史上的一种现象……直到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才呈现其近代的形式”。目前,很多学者比较认可英国学者厄内斯特·盖尔纳的民族主义定义。他认为:“民族主义首先是一条政治原则,就是认为政治的和民族的单位应该是一致的。”“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情绪或者一种运动,可以用这个原则作最恰当的界定。民族主义情绪是这一原则被违反时引起的愤怒感,或者是实现这一原则带来的满足感。民族主义运动,是这种情绪推动的一场运动。”

“人们谈及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很多都是直接从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开始,而不是从它的更远的中世纪源头开始的”。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在历史中孕育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日益壮大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最初的动力;伴随经济发展而来的是思想的解放,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摆脱神权,追求人权,为民族主义的产生准备了思想武器;当经济与政治条件都具备后,以法国大革命为标志建立的民族国家催生了最初的民族主义。

在英、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影响下,随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民族及民族国家的观念传遍欧洲,并随着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而传播到世界,民族主义由此获得了广泛的影响,具备了全球性的意义。

——摘编自宋新伟《民族主义在近代西方的缘起和蜕变》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任选一个角度评述欧洲近代“民族主义”。(要求:评述角度明确,论据充分,所用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3-11-19更新 | 103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疟疾是一个全球广泛关注且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自古以来,中国持续关注疟疾防治,取得了辉煌成就。

战国至西汉

《黄帝内经》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其中专篇论述疟疾的病因、症状和疗法。

魏晋南北朝

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民间抗疟验方。

1693年康熙皇帝患疟疾,服用法国传教士洪若翰等进献的美洲金鸡纳霜,迅速痊愈。

近代

奎宁、氯喹等抗疟西药小规模引入中国。受国外技术垄断、国内医药工业落后等因素影响,导致其价格昂贵。

新中国初期

1967年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下,卫生、高校院所、医药化工等部门进行科研大协作。经过艰苦攻关,青蒿素等抗疟药物的成果得以问世。

改革开放以来

青蒿素类复方药由世界卫生组织向全球推广。屠呦呦获得 2015年度诺贝尔奖。2021年中国获得世卫组织无疟疾认证。

——摘编整理自余凤高《致命的亲吻:疟疾的历史》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围绕“中国抗疟历程”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历史的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论述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这一个过程的实现,是“通过成千上万的个人的生活自己完成的,在很多人遭受痛苦,而另一部分人兴旺发达的时候,他们的世界则按现代形象得到重新塑造。最后,西方的所有人都已获得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个新的生活方式的获得,宣布了旧的文化观念的解体。一种小型的、淳朴的,在信仰和习俗上同质的稳定的社会,在城市化的浪潮中转变了。因此,城市化,在造成社会制度、社会组织的转变过程中,也导致了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的转变。

——都宏桂《城市化与近代西方的社会变迁》


评材料中关于城市化影响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任一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2-03-11更新 | 358次组卷 | 4卷引用:全国卷小论文题专项指导与训练——观点评析类(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大事
1841两广总督祁贡上《请推广文武科试疏》,提出变革选官制度的动议。
1864李鸿章提出“欲觅制器之器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科取士”。
1898清廷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
1898623日光绪帝发布上谕改试策论;9月,慈禧太后下令所有考试悉照旧制。
1901清政府通令各省书院改为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
1901颁布《学堂选举鼓励章程》,凡由学堂考试合格毕业生,均给予出身,对成绩优秀者再行考试,殿试后“因材器使,优予官阶”。
1903颁布《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规定留学生归来后的待遇和地位。
1904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并对国内学堂毕业生的出身和奖励做出规定。学堂选官制度正式建立。
1905直隶总督袁世凯、湖广总督张之洞等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被清廷采纳。
1905拟定《奏定考验出洋毕业生章程》,规定对留学生根据考试优劣给予官职。留学生选官制度确立。
1913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文官考试制度建立。

——依据《中国近代史》选编


请仔细阅读表格中信息,从中提出一个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紧扣材料,阐述合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年份名称内容
1601《济贫法》修正案建立了为贫困无助者提供居住和工作的济贫制度
1848《城市公共卫生法》解决城市公共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1975年实施
1866《城市环境卫生法》旨在解决城市环境卫生问题
1909《城市规划法》政府开始规划城市的建设
1945《工业分步法》旨在解决工业布局问题
1946《新城法》解决卫星城市的发展问题
1949《国家公署和乡村通道法》政府管理乡村交通工作
1952《城镇发展法》关于城镇发展的法律条例

材料呈现的是1601年至1952年英国解决城市化问题的过程,请对这一过程的主要特点进行解读。
2022-01-10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课时基础识记与对点精练(选择性必修2)-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