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史互证”是源于传统的训诂考据学方法,而参以宋代以来的史学方法以及近代西方史学、语言学、论释学理论精华的一种既打通汉、宋,又融合中西的史学研究方法。对于这一史学研究方法,梁启超认为诗古文辞、小说都是极为重要的史料,善于治史的人往往能通过这些文学作品“于非事实中见出事实”;陈寅恪也曾提出:“小说等虽然有很多疏漏错误的地方,但是具有通性之真实。”

——摘编自景蜀慧《“文史互证”方法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等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任选一篇或多篇你熟悉的文学作品,采用“文史互证”的史学研究方法从历史层面对其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文章篇目,史论结合,阐释清晰)
2024-01-03更新 | 102次组卷 | 7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要求。

材料   史学家刘宗绪指出:“广义地说,近代与古代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现代化进程。国际国内研究现代化问题的学者很多,众说纷纭。然而,在若干重大问题上却很少有异议,诸如现代化应包括工业化、城市化、科技化、智能化、保护环境、政治民主化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工业化和民主化两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学者对现代化内容的阐述中选取三点,就它们之间的联系展开论述。(要求:明确列出三点,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部党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更是一部中国特色统一战线发展史。下表为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情况简介。

名称简介
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19226月,中共中央提出“要邀请国民党等革命民主派及革命的社会各团体”,“共同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阵线”,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共产党与国民党正式建立了民主联合阵线,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由于中国共产党当时仍处在幼年时期,缺乏驾驭复杂形势的能力,拱手让出了对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领导权。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毛泽东在实践中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首要问题是土地问题。于是,共产党通过土地革命联合各个阶级进行统一战线。其路线为: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形成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512月,中共中央提出“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19379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集团坚持内战、独裁、卖国的政策,为推翻蒋介石反动政权,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起了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据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等整理


根据材料,围绕“统一战线的演变”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有领导中国人民前进的坚强力量,这个坚强力量就是中国共产营。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只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必须同舟共济,依靠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共同书写了抵御外来侵略、推翻反动统治、建设人民国家、推进改革开放的英雄史诗。

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最根本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依据材料,就辛亥革命给我们的启示任选一个角度自拟论题,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的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当中国社会进入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时期,科举制恰恰成了新旧经济、政治、文化三对矛盾的焦点,因而成了社会转型的一个综合性障碍。鸦片战争后随着国运日趋乖蹇(编者注:不好),科举制也步入日暮途穷之境了。1905年9月2日,清廷颁诏,谕令自次年起停止科举考试,从隋朝以来绵延了1300多年的科举取士制度至此被画上了句号。

——摘编自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科举制度的认识。(要求:自拟论题,结论不能重复材中的观点,论述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6 . 材料 下列图表出自美国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所著《变化中的世界秩序》一书。图表曲线描述了1500年至2000年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国力发展的相对趋势(以10为最高值的相对值比较)。其中为中国,为荷兰,为英国,为美国,为俄国,为奥斯曼土耳其。图标中的柱状阴影是不同历史时期的战争频次。



请仔细观察图表,针对图表中描述的历史现象及其背后的历史逻辑,提出观点,阐述论证。(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1-05-18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银川一中等17校2021届高三5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国际责任观的历史演变

国家身份国际责任内容国际责任表现
天朝上国天下责任;朝贡责任。天下观;朝贡体系。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维持朝贡体系责任;国家救亡图存。维持朝鲜等国主权,避免欧、日国家侵略;抗日战争。
新生社会主义国家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团结;反对帝国主义,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援越抗法;对周边及民族主义国家的对外援助。
革命社会主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反对修正主义;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援越抗美;对民族独立国家及革命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
最大发展中国家(20世纪80年代)韬光养晦;国内经济建设;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国内经济高速增长,社会稳定,成为国际和平稳定的重要因素。
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20世纪90年代)国际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世界文明多样性;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全球治理。积极参与和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危机、全球气候变化等。

——摘自吴兵《从“天下责任”到“负责任大国”》


从上述材料中任选一个或多个阶段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500年来的历史证明,几个曾成为世界领导者的国家,如17世纪时的荷兰,1819世纪时的英国,20世纪的美国,其领导者地位都不是通过战争获取的,主要是由于先前的世界领导国自身衰落并最终退出才“禅让”给后来者的或自身发展强大。典型的如英国霸权在20世纪初向美国转移。而与此截然不同的是,所有通过战争手段或扩军备战向世界领导国发起挑战的大国,几乎无一例外的失败了。如19世纪之初的法国,20世纪上半叶的德国、日本以及后来的苏联,都曾是世界既有秩序的挑战者,但也都是失败者。事实证明,以上这些都不是一系列偶然事件的巧合,而是有历史的逻辑。

——摘编自肖德甫《大国之道》


归纳材料中关于“大国之道”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0-12-11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中卫市海原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阐释论证

材料   贡德·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一书中指出:“从来就没有过什么亚细亚生产方式或者闭关自守,停滞落后的东方。早在欧洲兴起之前,在1400年到1800年前长达几个世纪的时段里,一直存在着一个围绕亚洲尤其是中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到19世纪这种局面才开始扭转,欧洲在很长时间里实际上只是这个世界经济体系的次要和边缘部分。由于一种偶然的机遇,首先是欧洲与美洲获得了黄金白银,凭着大量的白银资本使他们能够在通往亚洲经济列车上购买一张三等舱的车票,然后又流去亚洲的资源,最后才取代亚洲成为世界经济列车的火车头。在19世纪至20世纪东方失去世界中心的地位,有似雄狮不经意的打了个盹儿,世界终究还是要重新面向东方。”任务:根据你所了解的近现代中西方历史知识,针对上述材料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加以阐释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逻辑严密,说理透彻,论从史出,条理清晰。
2020-12-0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现代化时代开始之初,好像是这样认为:除了欧洲国家及其属地之外,要想现代化,即依靠科学技术实现大转变,把一个以农为主、人均收入低微的社会变为工业化、城市化的社会,那么,这个国家将是中国。实际上,从成熟和发展的任何标准来看,中国的文明至少有2000年的历史,即便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也是居于领先地位中的一个。它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举世无双。在历史上,中国人善于融化别的民族,吸收其思想。但是,当现代化模式开始在世界上出现的时候,中国不仅没有跻身于先进行列里,而且隔一个世纪之后,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它是一个成功的后来者。

———摘编自[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1)根据材料,概括作者有关中国的主要观点。
(2)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作者的任一观点加以评析。(任意一点或整体,赞成或反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