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在沙丘病逝之前,赐长子扶苏玺书“与丧会咸阳而葬”(意在使扶苏继位)。赵高与丞相李斯密谋篡改诏书,赐扶苏自尽,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

——据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赵正(秦始皇)流涕而谓(李)斯曰: “吾非疑子也,子,吾忠臣也。其议所立。”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顿首言曰: “今道远而诏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王曰: “可。”

——据《赵正书》(成书于西汉早期,作者信息不明)

材料三   最早提出“胡玄不当立”的是起兵反秦的楚人,汉初统治者接受了这一说法,从中演绎出的“沙丘之谋”故事被司马迁录入《史记》,为世人所熟知。

——当代历史学者陈侃理


材料一关于秦末“沙丘之谋”的记载长期被史家视为历史事实,根据材料二、三是否足以推翻司马迁这一结论?请说明理由。
2024-02-2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按照《史记·殷本纪》的记载,自“契卒,子昭明立”开始,至“主癸卒,子天乙立,是为成汤”止,凡十四世,是先商时期。王国维利用甲骨文资料对《史记》所记——进行考订,发现甲骨文所述商之先公先王世次与《史记·殷本纪》所记相合,从而得出结论:“《史记》之实录,且得于今日证之。”由此可知(     
A.实物与文献可相互印证B.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加可靠
C.西汉政府重视史学研究D.实物史料是史学研究必要条件
3 . 利簋是迄今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是国家规定不能出国展览的64件国宝之一。这件铜器最有价值的是腹内底部所铸4行33字铭文,其中有“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虽很简略,却记录了武王伐商的“牧野大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该铭文与《尚书·牧暂》记载的“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完全一致。后来天文学家依据铭文中所记“甲子”日“岁”(木)星在中天的天象,参照《国语·周语下》中的天象记载,计算出武王伐纣的时间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由此,古代史上这一著名的战役有了一个绝对年代,为商周两代的划分,提供了重要的年代依据。这说明(     
①跨学科研究是推动历史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地下材料与纸上材料互相印证,有助于历史事实的考辨
③历史学家应以探究历史之谜为己任,挖掘史实的全部细节为职业要求
④历史的基本事实通过各种资料并借助多种研究路径,有可能逐步弄清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10-08更新 | 101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高中(县中)发展共同体2024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唐六典》是唐玄宗开元年间官修的行政法典,其中记载:“凡天下观总一千六百八十七所。一千一百三十七所道士,五百五十所女道士。凡天下寺总五千三百五十八所。三千二百四十五所僧,二千一百一十三所尼。”而成书于北宋的《新唐书·百官志·崇玄署》中则记载唐朝:“天下观一千六百八十七,道士七百七十六,女官九百八十八;寺五千三百五十八,僧七万五千五百二十四,尼五万五百七十六。”对于上述史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唐书》为二手史料,无可信度
B.《唐六典》为官方记载,可信度更高
C.史料之间互证有可能探究出历史真相
D.证明唐朝时期道教地位低于佛教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史记》记载秦二世和赵高、李斯合谋篡位,考古发现的汉简《赵正书》记载秦二世是合法继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文物与文献可以相互印证B.《史记》的表述相对客观
C.考古比文献记载更加可靠D.史料的发现丰富历史研究
6 . 2023年2月,国家文物局通报了包括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在内的五项重要考古成果。其中四角坪遗址(下图)为中部方形夯土台基,初步推测是秦统一后代表国家意志的礼制性建筑,是从王国到帝国阶段转型的标志性建筑,也是秦代唯一代表国家礼仪的系统性建筑,对研究秦朝的礼仪、建筑都极具价值。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考古不仅证实历史,而且是历史的延伸
B.史实的证明,是考古学家而非史学家的事
C.考古仅限于寻找证据,需有文献记载加以印证
D.史学研究的过程,也是基于考古发现的主观推断过程
2023-06-25更新 | 111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表为有关隋唐时期吐鲁番地区大麦生产的出土部分文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序号内容出处
1“延昌卅六年丙辰岁二月廿日,宋口(注:残缺)",“边夏孔进渠常田叁亩,亩与大麦”。(大意为农历二月二十日,宋某租种了孔进梁三亩地,所种谷物为大麦)《高昌延昌三十六年(596年)宋某夏田券》
2626年五月(农历)高昌某寺的食品消费中,有“《(大麦)五斛、糜一斛二斗,用雇外作人十人,用刈麦(注:割大麦)并食粮”的记载。《高昌乙酉、丙戌岁某寺条例月用斛斗帐历》
3高昌县令各乡“准家口多少各贮一年粮",“其大麦今既正是收时,即宜贮纳讫速言”,落款时间五月十九日(农历)。(大意为防止灾荒发生,官方命令各家要储粮备荒)《唐永淳元年(682年)西洲高昌县下太平乡符为百姓按户等贮根事》
根据材料,推断隋唐时期吐鲁番地区大麦成熟的大致月份,并说明理由。
8 . 随着渤海政权的不断发展,唐朝在渤海国设立羁縻府州,唐渤交流密切,加上渤海积极开展对日交往,因此尽管渤海国自身未能保留下文献记载,但是在唐朝和日本文献中留下了相对丰富的记录。特别是唐幽州行军司马张建章出使渤海后根据见闻写了《渤海国记》,相关内容为《新唐书·渤海传》吸纳,为我们保留了大量渤海鼎盛时期的制度、文化记录。与此同时,由于文献史料较为有限,有关渤海国都城建制、结构功能、文化特征等层面还需依靠考古材料加以深层揭示。由此可见(     
A.考古资料与文献的互证才能确证史实
B.私人撰述的史料价值往往高于正史
C.边疆史疑难问题的最终解决须经考古
D.历史研究需审视多类型史料的价值
2023-05-22更新 | 642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9 . 吉林延吉磨盘村山城遗址在文献中并没有记载,在遗址考古中,考古学者发现两个官印,一是“监支纳印”,钮右侧刻“天泰四年五月造”。根据官方正史《金史》记载,诸仓有监支纳官,八品。天泰,为东夏国年号,“天泰四年”即公元1218年。另一个是“南京路勾当公事之印”,印背柱钮刻“天泰三年六月一日”,左侧刻“南京行部造”。由此可以证实,磨盘村山城遗址属于我国东北地区地方政权东夏国,很可能就是其南京治所。由此可知(     
A.考古发现较官方正史记载更接近历史真相
B.合理的历史想象在历史考证中有重要作用
C.判断史料真伪是进行史料实证的首要步骤
D.文字遗物在对遗址性质判断上起关键作用
2023-08-29更新 | 15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浙江卷高考历史押题卷(四)
10 . 黄河——“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材料一   中国古人通过祭祀表达对黄河的敬畏。据甲骨卜辞记载,殷人每年多次举行黄河祭祀,以求雨、求丰年等。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诸侯也常常祭祀黄河,以结盟、立誓或祈求战争胜利等。

材料二       

1903邹容在《革命军》中写道:“沿万里长城,登昆仑,游扬子江上下,溯黄河,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
1910革命派《民声》杂志发表组诗《爱之歌》,其中《黄河》篇写道:“吾族受此河流赐,产出一部民族志。”
1923李大钊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中写道:“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
1937国共两党代表在黄河边同祭黄帝,毛泽东亲撰祭文,“胄衍祀绵,岳峨河浩”“民族阵线,救国良方”。
1938《民族诗坛》发表诗歌《黄河》,诗中写道:“黄河!你这中华国族的母亲,现在你再也不能安睡,东方吹动了号角,杀声震变了天地。”
1939《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歌声激起热烈反响,迅速传唱到各根据地和抗日前线。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中国古代重视祭祀黄河的原因。
(2)20世纪上半叶,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其时代内涵不断丰富。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予以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