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共中央驻地变迁一览表

始驻期离驻期驻地
19217192210上海
1922101923年二七大罢工失败后北京
1923年二七大罢工失败后中共三大前夕上海
中共三大前夕19239广州
1923919274上海
1927419279
10月初
武汉
19279
10月初
1933年春上海
1933年春193410月长征开始瑞金
19351219367瓦窑堡
1936719371保安
1937119473延安
1947319493西柏坡
19493至今北平(北京)

——摘编自刘绍汉、冯全主编《光辉的历程》等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中共中央驻地变迁”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6-14更新 | 205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产阶级家庭的理想是男主外、女主内,妇女远离职场的竞争。而在实际上,19世纪有大量的中产阶级妇女进入教师、护士、职员等行业,也有许多中产阶级妇女参与投资和经营活动:投资运河、铁路、海运业、政府债券、银行保险、经营商业和工业企业等。1870年,议会通过英国历史上第一部《已婚妇女财产法》以保证妇女独立经营或工作所获得的经济收入,这是英国妇女拥有独立财产权的开始。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的投资经营活动规模和数量虽然很有限,但它不仅发挥了在英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扩张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增强了女性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影响力,由此推动了社会向两性平等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潘迎华《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投资经营活动及其原因分析》

材料二   19014月,《中外日报》刊出的一篇题为《拟上海女学会说》文章,作者认为身为女性“有改革之责,发言之权”“中国之积弱由于女权之放失,女权之放失由于女学之式微”“倡兴的'女学',不只是为了‘强国’,还为了争取‘女权’。女学者,全国文明之母;女权者,万权之元素”。1904年,天津《大公报》上发表女子吕碧城诗文,她继续提倡女学和女权,认为倡办女学的目标,不只是使女子“助国家之公益”。还在于“激发个人之权利".

——李长莉《晚清知识女性的“新妇女观”》

(1)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的角色变化,概括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投资经营这活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社会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晚清女性解放运动初兴时期“新妇女观”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妇女解放的认识。
2021-11-09更新 | 161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筵制度确立于北宋,作为一项帝王教育制度,其主要职责是利用儒家学说提高皇帝素养,使皇帝能够做到修德、勤学、安天下。宋代是经筵制度的确立时期,开经筵很频繁;宋代经筵官师道派头十足,大多“坐而论道”,他们不仅向皇帝传授儒家经典、历代政治得失,还在诸多国家事务上出谋献策。到了清代,经筵制度已渐趋成熟,规定每岁春二月和秋八月各举经筵一次;由皇帝对满汉官员讲解四书五经和满族文典,讲官跪聆御论,使经筵成了皇帝训导臣下,展示才学的场合。

——摘编自许静《论明清经筵制度的发展演变》

材料二   15世纪末,英国宫廷中骑士文化色彩浓厚,宫廷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培养一名合格的骑士,参加宗教活动,学习骑马等技能。16世纪初,伊拉斯谟访英国时,宫廷教育正在发生变化。亨利七世的儿子们尤其是亚瑟王子已经能广泛阅读拉丁语古典作品了,其中包括维吉尔、苏格拉底、李维、柏拉图、修昔底德等人的书,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谟坚持认为:“王公的名声、伟大和高贵不是由特权等级的炫耀而是由智慧、诚实和正确的行动来树立和维持的”,但实际上他们的骑士教育同样受到重视。

——摘编自贾迎亮《人文主义与近代早期英国的宫廷教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代经筵制度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宫廷教育的特点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经筵制度和英国近代宫廷教育制度的不同影响。
4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因时而异,几经嬗变,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欧洲人眼中的“科举制”

人物看法
利玛窦(15521610年),明万历年间来中国居住达30年。“标志着与西方一大差别而值得注意的一大事实是,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的人来治理的。井然有序地管理整个国家的责任完全交给他们来管理。”
魁奈(16941774年),法国启蒙思想家。“中国的先进性在于,中国不存在欧洲社会那种意义的阶级分野,没有世袭贵族,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是可以变动的,一个人的功绩和才能是他可能获得显赫地位的唯一标准。”
伏尔泰(16941778年),法国启蒙思想家。“人们完全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在那里,事无巨细均由相互制约的大衙门审理,而只有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这些衙门任职。中国的一切都通过这些衙门自我调节。”
休谟(17111776年)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中国是一个幅员广大的帝国,使用同一种语言,同一种法律,同一种方式交流感情”“中国一流人才的出路也极为单一,学而优则仕。除此之外,中国想象不出还有什么更好的出路。在这种情况下,怎能指望中国人会在科学上投入什么精力?”

——摘编自傅军《西方从中国的科举制中学到了什么?》


(1)根据所学知识,将材料一图示填写完整。
(2)根据材料二,说明西方人眼中的“科举制”形象。
2022-04-0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四校联考2022届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咖啡馆在18世纪的英国达到鼎盛。咖啡馆作为文明而廉价的公共消费空间,被称为“便士大学”。咖啡馆为招徕顾客而订购时下流行的报刊供人免费阅览,馆内布局方便顾客畅谈。咖啡馆作为信息交换和流通的理想场所,逐渐成为商界人士的经常光顾之地。为了满足市场需要出现了不少“专业化”咖啡馆,促使专业领域信息更便捷流通。一些无权无势却又对公共事务感兴趣,乐于在咖啡馆中议论时政的人,被喻为“咖啡馆政治家”。无论是新闻话题还是政治问题,任何人都可以在咖啡馆自由交流,不必太担心受到责难。

——摘编自何习尧、冯蜀冀《公共领域机制的英国咖啡馆和法国沙龙比较研究》

材料二   清代是我国茶馆的鼎盛时期。1819世纪,茶馆不仅遍布城乡,而且种类多样:有文人雅士居多的“清茶馆”;有设在郊外、设备简陋的“野茶馆”;有既卖茶又兼经营点心、茶食或酒类的茶馆;有兼营说书和演唱的书茶馆;还有设在乡镇,名为茶馆实为赌场的茶馆。这一时期,遍布城乡的茶馆不仅是平民饮茶之地,同时又是群众听戏、赌徒赌博的重要场所,是商人、掮客、手艺人探听市价、谈生意找生活的集散地。清代茶馆特别发达,这和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茶馆在发展商品经济中所起的作用是有密切关系的。

——摘编自闵宗殿《茶馆历史杂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英国咖啡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清代茶馆和英国咖啡馆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公共空间发展的作用。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科学发展及其影响
主要的新理论对社会的影响
物理学·爱国斯坦:提出并证明光速是一个常数,时间和空间随着运动而变化(相对论)。
尼尔斯·波尔:描述光源既是光波又是粒子。
·到了20世纪中期,物理学带动了实用技术包括武器(原子弹)通讯(晶体管,微处理集成电路)的发展。
“新物理学”也带来了天文学、化学和其他物理科学的革命。
天文学·埃德温·哈勃:利用大型望远镜发现宇宙正在膨胀。
研制出无线电望远镜、红外线和其他的技术手段,以观测遥远的恒星。
·结合“新物理学”和喷气推进系统,天文学的研究成果为探索太阳系做好了准备。
生物学·T.H.摩根:揭示基因传递影响物理特性。
神经科学揭示大脑中的智力功能如何运作。
·人类生物学的进步促进医学的发展: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制定大规模预防医学计划(预防接种和健康教育)。
心理学·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发现了人的潜意识在行动起因中发挥的作用,创立了揭示潜意识感受和思考的心理分析。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爱伦·凯推出了关于儿童抚养和教育的新理论,强调童年是一个单独的生命阶段。
·相信人脑的潜意识层次引发人们对大众心理学产生广泛的兴趣。
学校课程的转变,儿童抚养要符合儿童发展分阶段的观念。

——摘编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围绕材料中任意一个科学门类的信息写一段评述性文字。(要求:表述成文,逻辑清晰,不得超过300字。)
2021-04-16更新 | 18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福建卷)03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序号时间会议主要内容(节选)
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1956年中共八大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摘编自岳麓版高中教材


从表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相互关联的信息,确定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出序号,拟定论题,论据准确,逻辑清晰,阐述充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入党誓词几经变化,记录了不同时期党所面临的主要任务等内容。1927年10月,毛泽东拟定的入党誓词为“牺牲个人,阶级斗争,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1939年,陈云起草中央组织部修改的入党誓词是“我宣誓:一、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二、党的利益高于一切;三、遵守党的纪律;四、不怕困难,永远为党工作;五、要做群众的模范;六、保守党的秘密;七、对党有信心;八、百折不挠,永不叛党。谨誓。”1947年,中共冀南区党委组织部印制的入党誓词为“我自愿立誓参加共产党,永远跟着共产党毛主席走,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个人利益服从党的利益,坚决执行党的决议,遵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遵守民主政府的法令、群众的决议,在任何情况下不动摇,不妥协,不怕困难与牺牲,为新民主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奋斗到底。”

新中国成立前后,入党可自拟誓词,广为使用的入党誓词是“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纲党章,执行党的决议,遵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随时准备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全人类彻底解放奋斗终身。”1982年,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入党誓词为“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该誓词明确写入党章并一直沿用。

——摘编自王为衡《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沿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前后至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变化及其原因。
2022-01-04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清西山学校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曰:“善人为帮百年,亦可胜残去杀矣。”“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对于如何实现“无讼”,孔子提出的是一套为政以德、为国以礼、为政在人的治理方案,总体上是以德去刑。汉代一些地方行政司法官吏,在社会治理中,综合运用礼教、政教对社会的指引作用及刑罚对犯罪的禁止功能,综合治理,以达到最大限度地解决社会冲突、化解社会矛盾的目的。例如:秦彭“准礼训人,不任刑罚,崇好儒雅,教明庠序”;东汉刘矩稍迁雍丘令,“以礼让化之,其无孝义者,皆感悟自革。民有争讼,矩常引之子前,提耳训告,以为忿恚(愤怒)可忍,县官不可入,使归更寻思。讼者感之,辄各罢去。其有路得遗者,皆推寻其主”等。

——摘自胡仁智《中国古代地方治理的儒家化及共历史启示》

材料二 罗马法是在古希腊自然法理念的感召下,经千余年的历史筛选而鼎立起来的传统私法文化之源,由于罗马法学家一开始就以自然法为指导,诠释着以市民法和万民法等为代表的法律法规,并亲历种种司法实践,在几个世纪中ー贯以往。他]形传统的诉讼指导、诉讼参与、撰写契据,解答司法实践中大量的现实问题,使他们的解答常常必须被审判者所接受,直接作为判案据,这大大推动了罗马法律制度的发展。加之罗马版图的日益扩大,对外文往日愈频繁,国内人际关系越来越趋于复杂,法律的确认和处理已是罗马国家不可替代的必然手段,因此,罗马民间才靠着罗马法学家的活动成了有史以来的“法制帝国”。

——摘编自张蓉蓉等《罗马私法一一自然法的法律表达》


(1)根据材一并结冷所学知识括指出汉代社会治理的发展,并作简要评析。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古罗马与中国古代在社会治理上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产生不同的原因。
10 . 实事求是,勇于探索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格,也是历史研究、政策调整、理论创新等具体工作的指导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68日,蒋介石在日记中详尽地列举了中国共产党的优点:”一、组织严密。二、纪律严厉。三、精神紧张。四、手段彻底。五、军政公开。六、办事方法:调查、立案、报告、审查、批准、执行、工作检讨。七、组织内容:干部领导、由下而上、纵横联系、互相节制、纠察彻底、审判迅速、执行纪律、主义第一。”有趣的是,1949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也特地讲了工作方法的问题。他把掌握良好的工作方法看作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一招,并视为能否进京不当李自成和能否建设一个新中国的根本问题。毛泽东后来还说,“我们跟蒋介石和日本一共打了二十二年,主要一条经验是,要同群众结合起来。”

——摘编自张太原《从蒋介石日记看中国共产党的优胜之处》

材料二   19389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一致性”命题,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自觉进行了理论探索,高屋建质地解决了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的辩证关系。“如何在民族解放战争中体现阶级斗争的内容?"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实施的许多政策,就是将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统一起来的集中体现。

——摘编自左玉河《全面抗战爆发前后中国共产党政策调整中的理论思考》


(1)根据材料一,对于中国共产党“优点”的看法双方都认同的是什么?谈谈该日记中关于中国共产党“优点”的记载有何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进行理论探索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