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部分武官入仕简表

人物介绍入仕途径
契苾何力,原为铁勒族契苾部可汗。
率部归顺唐朝,授左领军卫将军,贞观九年(635年)讨吐谷浑于赦水川,贞观十四年为葱山道副大总管,与讨高昌,平之。
张万福,以父祖业儒皆不达,不喜为书生,年十七八,转学骑射。从军辽东有功,为将而还。大历三年(768年),为和州刺史,行营防御使。
薛平,唐朝名将薛仁贵曾孙,其父薛嵩曾官拜相卫洛邢等州节度使,封高平郡王。少以门荫为磁州刺史。王师讨蔡,数战有功。进检校司徒,更封韩召拜太子太保。

——摘编自《旧唐书》《新唐书》

材料二   从留学生当中遴选官吏是清末“新政”的重要举措。1901年上谕称:留学生“如果学成得有优等凭照回华,准照派出洋学生一体考验奖励,均候旨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各项出身,以备任用,而资鼓舞”。1908年奏行《游学毕业生廷试录用章程》,提出“东西国之医科、工科、格致科、农科大学毕业生及各项高等实业学堂毕业者,往往以科学见长,不工文字。此项学生准其仅作科学论说一篇,不必兼作经义”。1909年,规定对留日归来的学生须加试日文,以资甄别。

——摘编自荆月新《清末留学生选官制度的机制创新及其局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唐代武官入仕的主要途径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新政期间留学生选官机制特点,并评价该机制。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0年1月底,曼彻斯特商会的成员聚集在该市市政厅举行年会。在当时世界上最为工业化的城市的中心聚集的这68人中,最显要的当属棉花贸易商和制造商。这些自鸣得意的棉花贸易商和制造商有理由沾沾自喜;他们站立在一个世界性帝国一棉花帝国的中心。他们统治的工厂里,成千上万的工人操作着巨大的纺纱机和轰鸣的动力织布机。他们从美洲的奴隶种植园获得棉花原料,再将工厂的产品贩卖到世界最偏远的角落去。虽然他们自己的职业可以说平淡无奇,就是生产并贩卖棉线和布料,但是这些棉花商人却以惊人的从容在讨论世界各地的事务。

材料二   到1960年,大多数原棉以及大量棉线和布料再次出产于亚洲、中国、苏联和印度。在英国、欧洲其他地区以及新英格兰,只有极少数的棉花工厂还保留了下来。此前的棉棉花产业中心——曼彻斯特、米卢斯、巴门和洛厄尔——到处都是废弃的工厂,并为失业工人所困扰。事实上,在1963年,曾经世界上最重要的棉花贸易协会之一的利物浦棉花协会拍卖了办公家具。棉花帝国,至少由欧洲占主导地位的部分,已经崩溃了。

                                                            ——摘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1)(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棉花帝国”中心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下半叶欧洲主导的棉花帝国走向崩溃的原因。 从欧洲棉花帝国兴衰中,你能获得哪些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1年7月,“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泉州文化遗产(部分)及价值贡献表。(注:●核心贡献;○辅助贡献)

文化遗产
组成部分
价值贡献
制度保障多元社群运输网络生产基地
官方制度海神
信仰
社会
精英
宗教
人士
中外
商人
产业
平民




市舶司
遗址




天后(妈
祖)宫





泉州文庙
及学宫








开元寺





伊斯兰教
圣墓








德化窑址






安溪冶铁
遗址








江口码头






六圣塔






——摘编整理自《泉州商贸中心》

对表格中的泉州文化遗产进行分类并概括其历史价值。
2021-12-2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都城开封的物资供给主要依靠漕运,汴河水道运输繁荣。但运河在宋金年间,因黄河决口,下游“夺淮入海”等原因变得残破不堪,故需要寻找南北直通的运河路线。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只有山东会通河是新开凿的,其他各段在元代以前多有旧迹可循。山东段工程共分为两段进行,一是开挖济州河,二是开通会通河。工程于1289年完工,标志着京杭大运河的全面贯通。至此,京杭大运河自江淮北上,进入山东后,循山东西部穿越鲁西平原,过德州入直隶,济宁、临清、聊城等新兴市镇迅速崛起。运河维持了五百多年的畅通。

——摘编自朱汉明《京杭大运河对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

材料二 英国近代第一条运河是1757年开通的连接圣海伦斯煤矿与默西河的桑基运河。它开创了由议会授权、私人开凿运河的先例。1760年代末,伴随着机器的轰隆声,运河在大宗货物,尤其是原料一一煤的运输中作用更加显现出来。到1835年伯明翰一曼彻斯特运河竣工通航,仅仅七八十年时间,英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运河体系,将各工业中心和主要河流连接起来…大量工厂沿着运河兴建起来,没有运河,工业将す步难行。切斯特菲尔德运河的通航刺激了数十家制铁厂的建立。19世纪90年代,曼彻斯特轮渡运河疏通完成时,英国运河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已成为历史,新的竞争者一铁路取代运河往昔的显赫地位,成为英国内陆运输的主宰。据统计,在整个英国运河业发展中,有370万英投资没有获得经济收益。

——摘编自张艳伟《试述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运河业》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开通京杭大运河的背景及其对当时山东经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修筑运河相比,英国近代运河业发展的特点。综上所述,从国家管理角度谈谈你从古今运河发展中得到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简帛文献是我国的古老文献之一,是我国文字和书写条件成熟下的产物,张家山汉简的内容涉及西汉早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惠帝)四年春三月,举民孝悌力田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
(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三月招:遣谒者劳赐三老、
孝者帛人五匹。
(文帝诏令)有司请令县道,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肉
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
《刑法志》:吏坐受赇枉法……皆弃市。
《货殖传》:秦汉之制,列侯封君食租税,岁率户二百。庶民、
农工、商贾率亦岁万,息二千;百万之家,即二十万,而更繇族
赋出其中,衣食美好矣。
——摘编自《汉书》
父母告子不孝,皆弃市。子告父母,妇告威公,勿听而弃告者市。
卿以下,五月户出赋十六钱,十月户出刍(税的一种)一石,足其县用,余以入顷刍律入钱。
受赇(贿赂)以枉法,及行赇者,皆坐其赃为盗。
吏各循行其部中,有疾病色者收食,寒者段(假)衣,传谐其县。
——摘自张家山出土的汉简《二年律令》


(1)根据以上两则材料,从中可以获取哪些相同的历史信息?
(2)概括指出这两则材料在研究西汉前期社会的史料价值。
2021-11-0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灵求。

材料一 编撰《四库全书》是继修恭《古今困书集成》之后的一次更大规模的举动。这部大型丛书,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下诏有计划地征求当时国内所有存书起,共花费了十三年时间,集中了大批人力物力修基而成。它主要是对重要文献的分类编排与汇辑,它的主要用途是仕途举子学习和参考之用。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具有很高的实用价位,却没能收录其中。作为一部丛书,延续了自晋、隋以来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炎法,共编辑了从古到当时的3457种著作,计有79070卷。编纂这部大丛书,出力最大的是纪昀,而所动用的抄写人员有一千五百余人。《四库全书》前后共抄写七部。另外还有副本一部。编蔡《四库全书》,收书3503种,同时也销毁和删改旧书围书3100多种。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1751年至1772年,狄德罗编写的《百科全书》汇集了伏尔泰、卢板、霍尔巴赫等160余位作者的智慧结晶。这部书采用了百科全书的形式,反映了当时的一切科学成就,宣传了科学和理性,起到了批评迷信和反对专制的作用。

下表为《百科全书派》主要作者及其编筑条目表:

撰写人涉及学科条目代表作
伏尔泰历史学、哲学历史、智慧
孟德斯鸠哲学情趣(品味)
卢梭政治经济学、美学音乐
霍尔巴赫政治经济学、化学、宗教史、自然史
达朗贝尔前言、数学、物理学日内瓦
迪德拉员学、农学、手工艺、政治学、哲学艺术、农业、手工业者、钢、自然法、爱真理者、政治权威

——摘编林硕《从<百科全书>与<四库全书>:比较迹视十八世纪中法文化差异》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两书的编篆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书所透视出的中法文化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021-10-15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四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实事求是,勇于探索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格,也是历史研究、政策调整、理论创新等具体工作的指导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68日,蒋介石在日记中详尽地列举了中国共产党的优点:”一、组织严密。二、纪律严厉。三、精神紧张。四、手段彻底。五、军政公开。六、办事方法:调查、立案、报告、审查、批准、执行、工作检讨。七、组织内容:干部领导、由下而上、纵横联系、互相节制、纠察彻底、审判迅速、执行纪律、主义第一。”有趣的是,1949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也特地讲了工作方法的问题。他把掌握良好的工作方法看作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一招,并视为能否进京不当李自成和能否建设一个新中国的根本问题。毛泽东后来还说,“我们跟蒋介石和日本一共打了二十二年,主要一条经验是,要同群众结合起来。”

——摘编自张太原《从蒋介石日记看中国共产党的优胜之处》

材料二   19389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一致性”命题,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自觉进行了理论探索,高屋建质地解决了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的辩证关系。“如何在民族解放战争中体现阶级斗争的内容?"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实施的许多政策,就是将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统一起来的集中体现。

——摘编自左玉河《全面抗战爆发前后中国共产党政策调整中的理论思考》


(1)根据材料一,对于中国共产党“优点”的看法双方都认同的是什么?谈谈该日记中关于中国共产党“优点”的记载有何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进行理论探索的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产阶级家庭的理想是男主外、女主内,妇女远离职场的竞争。而在实际上,19世纪有大量的中产阶级妇女进入教师、护士、职员等行业,也有许多中产阶级妇女参与投资和经营活动:投资运河、铁路、海运业、政府债券、银行保险、经营商业和工业企业等。1870年,议会通过英国历史上第一部《已婚妇女财产法》以保证妇女独立经营或工作所获得的经济收入,这是英国妇女拥有独立财产权的开始。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的投资经营活动规模和数量虽然很有限,但它不仅发挥了在英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扩张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增强了女性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影响力,由此推动了社会向两性平等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潘迎华《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投资经营活动及其原因分析》

材料二   19014月,《中外日报》刊出的一篇题为《拟上海女学会说》文章,作者认为身为女性“有改革之责,发言之权”“中国之积弱由于女权之放失,女权之放失由于女学之式微”“倡兴的'女学',不只是为了‘强国’,还为了争取‘女权’。女学者,全国文明之母;女权者,万权之元素”。1904年,天津《大公报》上发表女子吕碧城诗文,她继续提倡女学和女权,认为倡办女学的目标,不只是使女子“助国家之公益”。还在于“激发个人之权利".

——李长莉《晚清知识女性的“新妇女观”》

(1)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的角色变化,概括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投资经营这活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社会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晚清女性解放运动初兴时期“新妇女观”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妇女解放的认识。
2021-11-09更新 | 161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明太祖认为京师及府、州、县皆有学,而乡社之民未睹教化,所以诏谕全国,命有司仿古家塾、党痒(学校)之制,更立社学(学堂由乡社自行筹建),延师儒以教民间子弟,兼读《御制大诰》及本朝律令。正统元年(1436年),明英宗命各处提学官及司、府、州、县官严督社学,不许废弛,其俊秀向学者,许补儒学生员。成化元年(1465年),明宪宗令民间子弟愿入社学者听,其贫乏不愿者勿强。

——摘编自曹大为等主编《中国大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末,在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湘报》等报上,有不少提倡教育救国的文章。甚至一些趋新的封建官僚,如张之洞、陈宝箴等人,也在呼吁改革科举制度和兴办新式教育。20世纪初,不仅改良派、立宪派继续鼓吹,而且一些革命派也在积极呼吁。1901年,中国最早的教育专业杂志《教育世界》开宗明义地宣称:“无人才不成世界,无教育不得人才。”此类言论,在当时各种报刊上比比皆是,由此而使教育救国思潮得以勃发奔涌。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邓小平复出主管科教事业后,以宽广的世界眼光注视着新科技革命的进展,指出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前期发展社学教育的措施与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教育救国思潮兴起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复出主管科教事业的意义。
2021-08-23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建立后,逐步形成了以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和社会安全为核心的国家安全思想。其中,政治安全又被放在最为核心的位置,具体内容包括“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借助国民对天神和祖先的信仰强化政治势力、构建礼乐制度以明确等级秩序等。据《周礼天宫》所说,周王朝“以九职任万民”,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三农”,可见当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西周时期还未实现国家“大一统”,各地军事上冲突不断,周王从制定军事礼仪、统筹部署国家军事力量等方面形成相应的军事安全思想。为维护西周社会安全,周人形成以神权政治和社会伦常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并进一步围绕阴阳和谐观念构建出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打造了中国古代理想社会的思想底框。

——摘编自辛文、韩鹏杰《国家安全学理论视角下的西周国家安全思想研究》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威胁下,中国传统的国家安全思想逐步发生嬗变。近代启蒙思想家和开明官员们开始“开眼看世界”,主张欲救亡图存必须先了解并学习西方。自此,中国开始谋求在近代国际关系体系下与世界进行正常的交往和互动。同时,有识之士对发展的认识逐渐超越了传统“以农为本”思想的局囿,注意吸收西方商业文明的成功经验。近代著名思想家郑观应曾指出:“各国并兼,各图利己,藉商以强国,藉兵以卫商。”19世纪中后期,在新疆阿古柏“政权”作乱及日本入侵台湾的陆海紧张局势之下,出现“海防”与“塞防”之辩。以左宗棠为代表的“塞防”派与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海防”派各陈利害,清廷最终采纳了左宗棠提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的建议。但是,这种折中方案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近代中国国家安全战略资源匮乏的问题,甚至间接导致了后来甲午战争中塞防与海防皆失的尴尬局面。

——摘编自王熙《四个维度看近代中国国家安全战略思想的嬗变》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周时期国家安全思想的特点和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西周相比,近代国家安全思想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