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同治帝死于何病,历来说法不一。官书说死于天花,稗史笔记则称其死于梅毒。同治帝的老师翁同在日记中记录同治帝因天花导致毒热内陷而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将在档案中发现的《万岁爷进药用药底簿》送中医研究院和北京医院鉴定,确认了这一结论。这说明(     
A.历史研究必须借用科技才能还原真相B.官方史书记载因其政治立场不足信
C.文献史料与科学研究结合可确证史实D.原始档案比其他史料的史学价值高
2023-09-07更新 | 11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广东省高考历史猜题卷(六)
2 . 据考证,曾侯乙编钟上的一句铭文为“临有江夏”,提到了“夏水”,这与《左传》中记载公元前529年楚灵王在乾溪之役(楚国内乱)众叛亲离后“王沿夏,将欲入鄢”中的“夏”一致,都是汉水别名。这表明(     
A.文物比文献记载更可靠B.曾国建国于春秋中晚期
C.文物与文献可相互印证D.曾楚两国有过正面交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关于"历史"的主观性,学界基本都予以承认。葛剑雄在《历史学是什么》中说“历史是后人对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做出的有选择的、有意识的记录”。相传人们今天看到的《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史官的记录删减修订而成的,人们今天读到的许多古代“官方历史”其实已经经过多次整理修订,从记录到修订往往会带上有关人员的主观意志(如图所示)。据此,作为历史读者,以下较为科学的态度是(     
A.尽量参考离真相发生时间较近的历史记述,越早的记录越可信
B.可以参考民间著述,由于其不受政治立场的影响,更为可信
C.今人已经无法弄清历史的真相了,读者应各取所需,自圆其说
D.历史的真相不一定能还原,可以借助实证方法提供多角度解释
4 . 历史叙事和历史解释是历史书写的两大要素,对历史书写的研究也在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治通鉴》开篇就是)“(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注:公元前403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周幽王、周厉王“失德,周道日衰,纲纪散坏”。晋大夫欺凌蔑视国君,“剖分晋国,天子既不能讨”,反而让他们“列于诸侯”,周王朝“之礼于斯尽矣”。“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之也”。

——据[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对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研究的变化

主要观点

代表性论著及发表时间

不可用今日的眼光过度注意《资治通鉴》的缺点,而应当就实用方面去观察其优缺点。但其总体上是为诱导统治阶级吸取前人经验教训统治人民,站在统治 阶级立场,不符合现在的时代要求。

《<资治通鉴>和胡注》,1956年

司马光是“卖国贼”、“投降派”、“顽固派”,《资治通鉴》是地主阶级的“复辟经”、“变天帐”。

《司马光批判》,1976年

司马光不是一味顽固守旧,他多次上疏要求革除“弊政”,不应以政治上的主张改制或主张守旧作为评价他是非功过的唯一标准。

《论司马光》,1981年


(1)指出材料一司马光对“三家分晋”书写的主要特点,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其如此书写的原因。
(2)解释材料二反映的历史现象。
2023-05-2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3届高三下学期仿真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世纪末以降,中国史学经历过三次明显的转型。这三次转型的中心议题,都在于寻求史学“话语体系”的革新,其结果是出现了三种形态不一的“新史学”。第一次变学转型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中间经历过梁启超等人倡导的“史界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以后的学术“西化”等不同阶段,而其目标所向一直都是改造传统史学,实现中国史学的“现代化”。第二次转型发生在1949-1966年间,其结果是确立了一种由党性原则所主导的“新史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旗帜,效法苏联史学的范式和体系,基于意识形态的基本元素,构造出一套新的史学话语。“文革”结束以后,中国史学进入第三次转型,倡导思想解放,摆脱教条主义的束缚。

—一李剑鸣《欧美史学的引入与中国史家的话语权焦虑——一个当代学术史的考察》


请结合上述材料和中国现代史知识,围绕“中国史学转型”的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准确。)
2023-05-26更新 | 242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6 . 三国时期,孙吴田租改制频繁且剧烈。以下为若干论述。
旱田征收旱米,具体称作“旱租米”、“旱税米”、“旱限米”等。但嘉禾三年以后的吴简未再见到此类记载。

据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

军兴日久,民离农畔,父子夫妇,不听相恤,孤甚愍之。今北虏缩窜,方外无事,其下州郡,有以宽息。

(西晋)陈寿《三国志》卷47《吴书·吴主传》

湖南地区普通吏民耕种的租、税田,每亩收租米12斗,秦朝和西汉当地大约每亩收租1斗3升。

《走马楼吴简嘉禾五年诸乡田顷亩收米乡住簿研究》(2020年)

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吴简是出土文物,能真实反映历史全貌
B.后人研究是二手材料,故其可信度相对较低
C.《三国志》作为史料,应注意作者立场
D.吴简与《三国志》记载一致,可断定田租低
2023-05-25更新 | 351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3届高三下学期仿真考试历史试题
7 . 西周时期的青铜编钟,已可以做到“一钟双音”,但两个乐音的音调、音色具有明显差异。这一问题,最迟至战国初期,经由工匠在编钟内腔增加音梁得以解决。这一过程反映了(     
A.古代青铜制作走向成熟B.礼乐制度的实践应用
C.百家争鸣促进思想解放D.传统科技的发展特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从19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重商言论日趋增多,如下表所示。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作者及文献简况
葛士溶编《皇朝经世文续编》倡言重商的有11人,论著有27篇
陈忠倚编《皇朝经世文三编》倡言重商的有22人,论著有27篇
麦仲华编《皇朝经世文新编》倡言重商的有14人,论著有47篇
宜今室编《皇朝经济文新编》倡言兴商的论著总数达86篇

A.洋务运动的开展推动经济政策调整
B.列强商品输出推动清廷经济政策调整
C.社会各界普遍否定“重农抑商”政策
D.重商言论为“实业救国”兴起奠定基础
2023-05-1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3届高三下学期学业水平选择考冲刺卷(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是关于广东梅州市狮雄山秦汉城池遗址的一些考古材料,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结论
A城址中的出土遗物十分丰富,数量最多者为建筑材料。城址位于人工修整的四级平台之上,平面形状不甚规则,南北长360米,东西宽220米该地的建筑技术领先全国
B遗址中出土陶器包括瓮.罐、釜,壶、盆、瓻、盂,杯、熏炉.器盖、盒.三足小盒,纺轮.网坠,权,丸等当地的手工制造主要服务于基层消费市场
C遗址中出土的封泥和部分建筑材料,陶器上,刻画有各种类型的文字或符号资料,所见文字包括“定褐丞印”“定褐之印”“蒂"“安"“定”等此地与秦汉时期的中原地区保持一致的政治文化体制
D遗址外围壕沟残长约330米,距台地边缘3—8米,剖面为斜直壁,弧底,形状介于“V"和“U”形之间,沟口宽4.5—7米,深1.8—2.6米此城址有一定的防御功能

A.AB.BC.CD.D
2023-05-15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10 . 中国的“世界史”书写

中国传统史书总体采用“中国中心”的书写视角,一直盛行到晚清。1874年出版的《四裔编年表》虽仍在彰显中国的尊贵,但也融入了一些圣经历史,并将传统纪年方式和西方公历纪年相结合。黄遵宪在1895年刊行的《日本国志》中主张以“华夏”而非“中华”为国名,以淡化“自尊卑人之意”。

进入20世纪,“欧洲中心论”影响较大。从20年代起,有不少中国学者对此提出挑战:1924年,陈衡哲《西洋史》出版,她希望借此“揭穿武人政客的黑幕,揭穿他们愚弄人民的黑幕……国际的混乱状态,不但不是西洋文明的精神,并且是他的一个大缺点”,提出“国际主义的目的,是在求人类的彼此了解,及各国文化的成为世界的共产”。

20年代末,共产党人杨贤江在译著《世界史纲》中,将世界划分为三个阵营:苏维埃阵营、帝国主义阵营和被帝国主义盘剥的广大殖民地,并指出“这一新时代——即帝国主义时代,又普罗列塔利亚特(无产阶级)获得政权时代”。

1934年,何炳松《外国史》认为:“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关系世界前途确是非常重大”“旧式外国史总以欧洲一洲为中心;东洋史则以中国一国为中心。欧洲和中国固然为东西两洋文化的重心,不可忽视;但亦不宜偏重。”


(1)阅读材料,概括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世界史”书写视角转换的过程。
(2)结合所学,对民国时期中国学者挑战“欧洲中心论”的现象进行阐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