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古代私人史家的著述数量众多,成就巨大。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皆由私人史家修纂。《史记》《汉书》还分别开创了我国纪传体通史和纪传体断代史先河。这些私人史家成就的取得,有种种原因。有的是出于皇命,如荀悦撰《汉纪》,是因汉献帝好读《汉书》,但“文繁难省,乃令悦依《左氏传》体以为《汉纪》三十篇”;再如唐人李肇撰《国史补》,出于“虑史氏或阙则补之意”;宋代李焘所撰《续资治通鉴长编》、徐梦莘所著《三朝北盟会编》,都是两宋之际的“忧世”“泣血”之作。自古以来,中国史家私人历史撰述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忧患意识,是中国史学史上的一份珍贵遗产。20世纪的中国史家,无论是“新史学”或是马克思主义史家,大多继承和发扬了这一珍贵的思想遗产。唐代史家刘知几在谈及史家成就、影响的高低时曾说,“彰善贬恶,不避强御”“高才博学,名重一时”是评断史家的标准,而非官方修史或私人修史。清代学者章学诚则提出,私人修史要有“独断之学”“别识心裁”,即要能够提出不同于官史的富有学术个性的、独立的、创新的见解。

——摘编自瞿东林《中国简明史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优秀的私人史家所具备的品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私人修史对中国史学发展的贡献。
2023-12-06更新 | 1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信息卷(三)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公元前403年,瓜分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卿大夫居然被周天子命为诸侯,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性事件。以现代的视角来看,“三家分晋”是春秋时期社会大转型的结果,韩、赵、魏三家分立后,为战国时期的历史发展作出了贡献。宋神宗在《资治通鉴》序中写道:“威烈王自陪臣命韩、赵、魏为诸侯,周虽未灭,王制尽矣!”司马光指出:“先是,大夫专国者多矣,未有敢自君者。至是,三大夫始受天子之命,礼之纪纲尽矣。”《资治通鉴》以此为史事评价的准绳,批判三家卿大夫的僭越行为。司马光记载“三家分晋”,其深意为引出对“天子之职”的规谏,系统阐述“以礼治国”的政治思想,“礼之大节”在于君臣之位不可乱,而维护君臣秩序的主要手段是名器。司马光认为,晋国的韩、赵、魏三家专权已久,却不敢擅自逾越君臣秩序而自立为国;周天子却升其为诸侯,实乃自坏长城。

——摘编自刘江《司马光写“三家分晋”的深意》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司马光对“三家分晋”的态度及司马光有这种态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历史事件评价的因素。
2023-08-30更新 | 10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全国卷高考历史押题卷(六)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了改善民生,消除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将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全国上下凝心聚力,投入精准扶贫的历史洪流。下表为关于贫困问题研究的相关成果。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亚当·斯密《国富论》
贫困发生的原因基于对财产外在化形式金钱的追求,资本家必然会榨取工人剩余劳动的成果。这种剥削的劳工关系,为富人创造了财富,而为穷人生产了赤贫;为富人建造了宫殿,而为穷人制造了贫民窟。
工人阶级处境悲惨的原因不应当到这些小的弊病中去寻找,而应当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中去寻找。
劳资双方的利益是相互冲突的。一方面劳动者想提高自己的工资,另一方面雇主则想通过压低劳动工资而降低成本,获得更多的利润。在这种博弈中,雇主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劳动者工资被压制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从而导致贫困的出现。
解决贫困的方案用暴力推翻资本主义,废除资产阶级所有制,让剥夺者被剥夺,才能破除无产阶级的堕落、贫困的根源。国民财富的增殖与积累会创造就业和劳动需求,拉动劳动工资增长,从而改善劳动者的生活状况,使他们摆脱贫困,而增加国民财富的最佳手段就是市场。
综合上述材料信息,就解决贫困问题提出一个观点,并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论述。(要求:明确提出观点,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6-20更新 | 139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今夫国也者,必其全国之人,有紧密之关系,有共同之利害,相亲相爱,通力合作,而后能立者也。故未有两种族之人,同受治于一政府之下,而国能久安者,我汉人之真爱国而有特识者,则断未有仇视满人者也。何也?以日本之异国,我犹以同种同文之故,引而亲之,而何有于满洲……故有特识而真爱国者,惟以民权之能伸与否为重,而不以君位之属于谁氏为重。

——摘编自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1901年)

材料二   西学之外,中国古典文化和古代先贤思想也是他(梁启超)反专制思想的一个来源。他曾对中国整个历史文化进行过批判,同时他对中国历史又有满腔的热爱。他在批判中国专制历史、吸收西学的同时,又认为“今日欲使外学之真精神普及于祖国,则当转输之任者,必邃于国学,然后能收其效”。因此他既大力发掘中国历史上的优秀思想,又无情驳难和揭露在历史上的阴暗面和糟粕,为培养“新民”和“少年中国”,他用如椽大笔,像酿造蜂蜜的蜜蜂那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未来不停歇进行思想生命酝酿和创作。

——摘编自翁有为《梁启超对专制体制批判之发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民族观及其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的民族观形成的历史背景。
2023-05-10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普通高等高校招生考试·临考押题密卷历史(B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甲骨文合集》收录了有关疾病的甲骨320片,甲骨文中的“疒”,左边是“爿”,一张床板,右边是人的侧面形象,有的还要在旁边加上小点表示病人出虚汗。胡厚宣据此写有专著《殷人疾病考》。由此可知(     

A.中国古文字研究历史悠久B.研究视角影响史料价值
C.传统医学起源于殷商时代D.疾病发生促成文字产生
2023-05-07更新 | 216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69年,西汉彩绘乐舞杂技俑在济南北郊无影山南坡的古墓中出土,西汉彩绘乐舞杂技俑共有21个,动作不一、表情各异、各具特点,而这些陶俑是被放置在一个长67厘米、宽47.5厘米的陶盘上。陶俑中乐工7人、杂技表演者7人、观赏者7人,完整展现了汉代贵族观赏乐舞杂技表演的场面。这乐舞杂技俑(       
·
西汉彩绘乐舞杂技俑(现藏济南市博物馆)
A.彰显了西汉民众生活的富足状态B.印证了西汉民众生活的丰富多彩
C.是研究西汉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D.能完整地还原西汉贵族奢侈生活
2023-05-06更新 | 256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全国甲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陈垣(18801971),字援庵,中国杰出的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教育家。他在1943年叙述自己的治学经历时说道:“至于史学,此间风气亦变,从前专重考证,服膺嘉定钱氏;事变后颇重实用,推尊昆山顾氏;近又进一步,颇提倡有意义之史学”。他在“中国史学名著评论”的备课札记中写道“或问:‘现在中国史应如何做法’。答曰:‘一方面要发挥本民族伟大之精神,一方面要指责历朝政治之缺点;处处说明社会进化之原理,及国民与国家之关系’;目的在造就现代式的国家,与各国享平等之幸福。此现代本国史之做法’”。

——摘编自毛璃方:《陈垣“提倡有意义之史学”新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垣的历史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垣历史观形成的条件。
2023-04-21更新 | 312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狭义上的黄土高原大致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包括山西大部、陕西中北部、甘肃中东部、宁夏南部和青海东部,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在西周时期黄土高原东南部的平原、山地、丘陵、源地上的森林和草原生长繁茂,森林植被覆盖率高达53%。春秋战国时期,铁器被广泛使用,黄土高原南部的关中平原、汾河中下游平原植被大量开垦成耕地,河谷平原地区的森林、草原植被逐步为耕地替代。从秦汉开始,黄土高原农业不断向北部和西部推进,原有的林地和草地相继变为农田。到南北朝时期,黄土高原的森林覆盖率约为40%左右。至唐宋时期,森林覆盖率下降至33%左右。至明清时期人口数量进一步增加,林草植被进一步被开垦为农田,森林覆盖率下降至约15%。

——摘编自陈怡平《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沧桑巨变七十年》


(1)根据材料,概括古代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下降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古代造成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下降的因素,并阐述理由。
2023-04-11更新 | 226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中国传统的寒食节有禁火的习俗,相传与春秋时期晋国的介之推有关,但史籍中亦有不同的记载。如表所示:
《周礼》仲春以木铎修火禁(春日禁火、改火)于国中
《左传》(春秋)晋侯(文公)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遂隐而死
《史记·晋世家》基本事实同于《左传》,丰富了介之推隐居前后的情节,刻画了介之推忠于君主、不为利禄诱惑始终坚持气节的伟大形象
《新序·节士》(东汉刘向)介之推隐,文公待之不肯出,求之不能得,以谓:焚其山宜出。及其焚
山,遂不出而焚死
据此可知(       
A.介之推的焚死真实可信B.寒食节起源于介之推故事
C.时代变迁影响历史记述D.文本差异不利于还原事实
2023-04-10更新 | 184次组卷 | 8卷引用:历史-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云南,安徽,黑龙江,山西,吉林五省通用)
10 .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企业纷纷编纂企业史志,展现企业文化,树立品牌形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乾隆十年(1745),贵州总督张广泗向朝廷奏请开修疏浚赤水河道以便川盐入黔。工程完工后,濒临赤水河的茅台镇“始通舟楫”,成为川盐入黔的四大口岸之一。运盐马帮和舟楫络绎不绝,形成了“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的繁华局面,刺激了酿酒业的发展和酿酒技术的提高。嘉庆、道光年间,茅台镇上专门酿制回沙酱香茅台酒的烧房已有20余家,最有名的当数“偈盛酒号”和“大和烧房”,1840年,茅台地区白酒的产量已达170余吨,创下我国酿酒史上首屈一指的生产规模。“家唯储酒卖,船只载盐多”,茅台酒开始闻名天下,最终声望超过了盐业。

——摘编自汪中求《茅台是怎样酿成的》等

材料二   1939年,经济学家张肖梅主编的《贵州经济》中记载:“茅台酒之沿革及制造,在满清咸丰以前,有山西盐商某,来茅台地方,仿照汾酒制法,用小麦为曲药,以高粱为原料,酿造一种烧酒。后经陕西盐商宋某、毛某先后改良制法,以茅台为名,特称曰茅台酒。1947年,贵阳市市长何辑五在《十年来贵州经济建设》中,记叙了黔域发展的成就:“茅台酒为本省特产品之一,以其产地在仁怀县茅台村,因而得名。先是黔中业盐者多为秦晋商人,而茅台地方为川盐入黔集散之地,当时盐商由山西雇来酿酒技工仿汾酒酿造方法,设厂酿酒,用以自奉,并不外售。至咸丰年间因秦晋商人歇业还乡,即将所设盐号及茅台酒厂售与本省先贤华柽坞先生继续经营,仍沿用成义酒坊名称(俗称华茅),华娃得业迄今将近百年,产量既增,始以问世,此茅台酒之由来也”。

——摘编自王文清《汾酒源流·麯水清香》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部著作对茅台酒起源叙述的异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两部著作在史料引用方面存在的共同不足之处。
2023-04-09更新 | 32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