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表为不同时期的学者对亚历山大的评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二战前的德国学者

亚历山大是半人半神的英雄,是希特勒所鼓吹的“北方民族”的代表。

1927年英国历史学家威廉·塔恩

亚历山大是传播希腊文化、在近东广大地区从事改革的斗士。亚历山大的东侵给近东带去文明与进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学者

亚历山大精于算计、是不择手段加强自己权势的野心家。希腊人统治者和近东居民之间只存在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历史环境造就了亚历山大及其成功。
A.历史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客观B.文献史料应与文物史料相互印证
C.历史研究受到学者所处时代的影响D.多元史料有助于史学研究的发展
2023-11-12更新 | 227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02-【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湖南专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英国政府中长期负责济贫事务的埃德温·查德威克依托医生群体,通过调研究分了解到英国民众正置身于极为恶劣的公共卫生环境下,他以个人名义起草了一份议案,想要建立从中央到地方都能通用的卫生管理标准规章,这项议案于1848年8月通过议会辩论,成为全国性通用法律,还创设了非临时性的中央卫生管理主导机构-卫生总署。卫生总署对各地的公共卫生问题提出管理意见:第一,当有超过十分之一的纳税人申请在该地区实施公共卫生法案时,卫生总署有权命令一个调查员进行细致调查,根据调查报告确定法案是否实施。第二,卫生总署可任命若干调查员监督地方卫生管理工作并参与法案实施监管,还可通过地方调查员的实际调查情况来决定是否应针对妨碍地方卫生管理的行为进行上诉……第五,地方卫生机构如想要贷款,必须首先获得卫生总署的批准。从实践来看,卫生总署权力虽有法律保障,其政策却很难贯彻落实到地方。《泰晤士报》上发表文章认为:“我们宁可冒得霍乱和其他病的危险,也不愿受欺侮而保持健康。”这些反对声浪使得查德威克于1854年被迫离职。

—摘编自王广坤《19世纪中后期英国公共卫生管理制度的发展及其影响》

材料二 据统计,中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已经自1982年的657万增加到2018年的2.44亿,其占总人口的比例从0.65%增加到17.43%。中国城市管理领域亟待注重城市管理的系统性、协同性等本质特征,提出一个整体性的管理框架,建立完善的城市管理系统,创新城市管理机制,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科学与现代化。网格化管理思想源于计算机领域的“网格”,是指利用互联网将地理上广泛分布的计算相关技术融合为一体,根据社区所辖范围、分布特点、人口数量、居住集散程度、群众生产生活习惯等情况,结合各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和相关单位工作人员数量合理划分责任网格,合理配置组团人员,可以形成专业化管理服务团队。2004年10月北京市东城区率先启用网格化管理模式。自此,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率达到90%以上,任务派遣准确率达到98%,处理率为90.09%,结案率为89.78%。

—摘编自陆军等《智慧网格创新与城市公共服务深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查德威克被迫离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网格化”城市管理的特点及背景。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代中国是一个史学大国,也是一个史学强国。历史学是帮助人们认识历史的主要路径,重视历史,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必须重视史学探究。

材料一《北史·柳虬传》中有言:“古者人君立史官,非但记事而已,盖所以为监诫也”。历代史家皆认为“纪政治典章因革损益之故,与夫事之成败得失,人之邪正,用以彰善瘅恶,而为法戒于万世”;“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其有贼臣逆子、淫君乱主,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则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之千载”。刘知几在《史通》中说“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龚自珍把“去史”看作是“亡国”的先声,告诉人们“史亡国必亡”的深刻道理。

—摘编自杨共乐《中国传统史学是一门治国之学——以古代中西史学比较为视角》

材料二 1902年梁启超《新史学》的发表,标志着20世纪初新史学的初步建立。此文开篇,即对传统史学猛烈批判,将传统史学的弊病归结为“四蔽”:“一日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二日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三日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四曰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但同时,梁启超也认为:“历史者何?叙人种之发达与其竞争而已。舍人种则无历史”。“春秋立三世之义,以明往古来今天地万物递变递进之理,为孔子范围万世之精意。”“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今日欧洲民族主义所以发达,列国所以日进文明,史学之功居其半焉”。

                                                                                                                                                 —摘编自徐国利《中国传统史学与近代新史学的创建及历史解释学的阐释——以20世纪初梁启超和章太炎的新史学为中心》

材料三 马克思主义学者也批评清代考据学未竞全功。翦伯赞认为清代学者的考据学完全拘束在文献材料之中,以文献考证文献。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乾嘉学派的考证方法只是史学方法进化中的一个阶段。“假如把史学方法比作镜子,则乾嘉学派的方法是铜镜,逻辑学的方法是玻璃镜,而科学史观则是X光线”。范文澜也说:“甲骨钟鼎,经传诸子,史书地志,小说笔记,哲学宗教,诗文考证,歌谣戏曲,凡此种种,无不属于历史的研究范围之内……要了解中国历史比较近真的情况,却又必须这广泛纷乱的大堆史料中去寻找”。马克思主义学者对传统文献的发掘利用与实证派学者呈现出明显差异,记载、反映社会经济和下层民众的史料文献被置于中心地位。

—摘编自陈峰《传统史学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范式的构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传统史学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新史学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根据材料三,简析“马克思主义史学是一种新的范式”。
2023-05-09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明宝钞”是明朝政府发行的唯一纸币,使用中却出现了民众“喜新厌旧”的现象,具体表现为:民众喜用新钞、厌弃旧钞,将旧钞折价,甚至完全拒收旧钞。

材料 立倒钞法。中书省奏:国家行钞日久,岂无昏烂?宜设收换,以便行使。于是议令所在置行用库,每昏烂钞一贯,收工墨直三十文,五百文以下递减之,仍于钞面贯百文下,用墨印昏钞二字,封收入库,按季送部。若以贯百分明而倒易者,同沮坏钞法论。混以伪钞者,究其罪。

(五月)已亥,户部言:初造大明宝钞,文曰:中书省奏准印造。今既罢中书升六部,钞印改中书省为户部,宜申谕天下军民,无分中书户部,一体行使。

停造新钞。时上以钞法不通,谓夏原吉等曰:国家造钞,本以便民交易,何分新旧?朕闻前者民间用钞,不问残缺,惟字贯稍可辨者,皆通行无滞。自户部榜出,示以钞样,务要明白完全,小民无知,缘此便生好恶,至今为梗。今即停造新钞,在库者亦勿支,拣旧钞堪用者备赏赉,不堪者销毁,庶几钞法可通。于是造钞工匠皆令休息,郡县该办桑穰,悉停止。

—据《明太祖实录》


有学者认为,民众对大明宝钞“喜新厌旧”是由于通货膨胀导致的,从史料入手,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观点是否合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4年,孙中山在为刘成禺所著《(太平天国战史)序》中指出:“虽以曾(国藩)号称学者,终不明春秋大义,日陷于以汉攻汉之策。”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钱穆对曾国藩也有一系列的论述,主要见于《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论著。钱穆对曾国藩虽有赞赏之词,如“曾国藩虽在军中,隐然以一身任天下之重”,为学“以转移风俗、陶铸人才为主”,而持论则“平正通达,宽宏博实”,“诚近世间出一伟儒也”。但也有责备之意,如“湘军诸帅虽自谓受传统文化之浇培、以保护民族文化自任,而他们对于民族大义,亦早已丧失”,“寄托在异族政权的卵翼下来谈民族文化之保存与发皇,岂异梦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曾国藩“伟儒”形象产生的史实依据。
(2)依据材料,指出与孙中山对曾国藩的评价相比,钱穆的评价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023-05-06更新 | 154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0年5月,红四军攻克(江西)寻乌县城。在中共寻乌县县委书记的陪同下,毛泽东徒步对县城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并一连召开了十多天的调查会,参加调查会的有区乡干部、穷秀才、破产的商会会长、失业的小官吏等。后来,毛泽东写成了《寻乌调查》,涉及寻乌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人口成份、土地关系、阶级状况、剥削方式、土地斗争等。毛泽东曾这样说:“到井冈山之后,我作了寻乌调查,才弄清了富农与地主的问题,提出解决富农问题的办法”“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摘编自罗平汉《毛泽东的寻乌调查与(反对本本主义)》

材料二   1941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此后,中央和地方成立了调查研究机构,促进了经常性调查的开展,领导干部带领的调查团也开展了比较广泛的调查。中央对调查研究的机构设定及其职能作出了具体规定,要求各中央局、中央分局、独立区域的区党委或省委、八路军、新四军之高级机关及各根据地政府均需设立调查研究机关。中央及各部委、群众团体成立了各种调查团,广泛开展了调查研究工作。西北局、中央青委、中央妇委、留守兵团等都派考察团深入基层,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的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有力推进了整风运动,逐步加深了对国情的了解,认识到了主观主义的危害。

——摘编自李小娜《延安时期党的调查研究之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毛泽东同志寻乌调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调查研究的特点,并基于调查研究谈谈启示。
7 . 明朝前期的“靖难之役”是燕王朱棣与建文帝进行政治军事斗争的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明实录是明朝最重要的官修史籍。明朝共修有十三朝实录,诸如《明太祖实录》和《明太宗实录》等。其中建文朝无实录,《太宗实录》前九卷为《奉天靖难记》,不书建文年号,只写元、二、三、四年,卷十上至卷十五记建文四年(1402)秋七月燕王朱棣夺位后之事,时未改元永乐,革除建文年号,称洪武三十五年。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明朝官方史料《奉天靖难记》《太宗实录》中都明确记载南京陷落之际,皇宫大火,建文帝朱允炆自焚而死,朱棣(太宗)将其厚葬。不过,当时也有很多建文帝逃亡的说法。康熙年间,修撰明史的史官分为两派,一派参照实录主张“崩死宫中”,另一派则主张“逊国出亡”。“自焚说”与“逊国说”两派相持不下,主持者王鸿绪最终采用“自焚说”。但是《明史》成书后,对建文帝最后行踪的记载是“宫中火起,帝不知所踪”,下文中又作补充“或云帝由地道出亡”。

——据《明史》等资料


(1)分析有关建文帝“自焚说”与“逊国说”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应如何利用古代官修史书开展历史研究。
2023-04-11更新 | 344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长期以来,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只是《梦溪笔谈》中的文字描述。1996年,经过国家文物部门的权威鉴定,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木活字印本,将中国木活字印刷的使用时间从元代提前到西夏,捍卫了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权。这说明(       
A.西夏广泛使用活字印刷术B.史由证来是历史研究的原则
C.宋夏之间文化交流很频繁D.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宗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约从1500年起,西方靠殖民掠夺奠定了其“起手优势”,又靠对劳动者的剥削压榨进行原始积累,并且通过不平等贸易强化了其在“世界体系”中的支配地位,这是西方现代化的“共性”。正如英国评论家卡洛斯·马丁内斯指出的,“西方的现代化是帝国主义的现代化”。……除了用时不一样,中国式现代化还走出了一条与西方现代化迥异的道路,中国作为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靠自身的努力和创造成功推进和拓展了现代化进程,表现出独立自主、和平发展、公平正义、可持续等基本特征。

——摘编自韩震《中国式现代化打破“现代化=西方化”迷思》

材料二

时间相关事件
14-18世纪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及殖民掠夺
17-19世纪中后期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德意王朝战争、俄日资产阶级改革及殖民扩张
18世纪中期至今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及殖民扩张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区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西方现代化的历程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3-08更新 | 232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国志·魏纪》《后汉书·献帝纪》
天子以公领冀州牧。曹操自领冀州牧。
汉罢三公官,置丞相,以公为丞相。曹操自为丞相。
天子使郗虑策命公为魏公,加九锡。曹操自立为魏公,加九锡。
汉皇后伏氏,坐与父(伏)完书云“帝以董承被诛,怨恨公。”后废黜死,兄弟皆伏法。曹操杀皇后伏氏,灭其族及其二子。
汉帝以众望在魏,乃召群公卿士,使张音奉玺绶禅位。魏王丕称天子,奉帝为山阳公。

材料二   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为便利纪年,认为在乱世存在多个政权并立时要选择其中某个政权作为正统,如在三国时期以曹魏为正,南北朝选择宋齐梁陈纪年,五代十国则选择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年号为标准。北宋和辽、夏并立,因宋受后周禅让,所以在这一时期将宋作为正统。他认为这一举措“非尊此而卑彼,有正闰之辨也”。

——据(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三   三国当以蜀汉为正,而温公(司马光)乃云某年某月“诸葛亮入寇”,是冠履倒置,何以示训?缘此遂欲起意成书。

——(南宋)朱熹《资治通鉴纲目》

(1)根据材料一,比较《三国志》和《后汉书》对相关史事叙述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司马光和朱熹关于三国时期“正统”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观点产生的原因。
2023-02-11更新 | 632次组卷 | 6卷引用:黄金卷04-【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湖南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