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梦·探索之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1 . 20世纪初期,中国产生了国粹派,他们倡导古学复兴是以文艺复兴为蓝本的,提倡国粹的目的有二:一是用国粹激动种性,增进爱国的热肠,鼓吹排满光复;二是从中国古代的“良法美意”中寻找某些可以克服资本主义弊端的对策,反对醉心欧化。可见,国粹派(     
A.力图从传统文化挖掘近代化需要的东西B.是封建复古主义发展的表现
C.适应了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文化需要D.与新文化运动的出发点一致
2020-03-05更新 | 214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历史上的仁人志士常常以诗明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洪秀全《吟剑诗》)以上林则徐、洪秀全两人志向的共同点是(       
A.以拯救国家为己任B.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
C.建立人人平等幸福的国家D.发挥个人才智,领导民族复兴
2020-02-22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莲塘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世俗理性是一个民族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契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早期现代化与西欧内源型现代化的发生机制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在西欧,市民阶级的经济活动是导致人们从中世纪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的主要因素。而在中国,西方侵略所引起的强烈的民族生存危机感,以及由此引发的朴素的求生的警觉,才是产生中国特殊的世俗理性的基础。洋务运动在中国现代化历史上的重要性,从思想变迁的角度来说,还在于它是中国世俗理性在政治精英中得到特殊发展的重要阶段。尽管这种特殊的世俗理性具有众所周知的价值偏狭性和局限性,但它却引发了从儒家类宗教的信仰主义的文化定势中脱选出来的历史潮流。

一一摘编自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材料二自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渐渐落在下风,特别是 19世纪下半叶,当传统中国被迫进入全球背景下的万国以后,传统观念世界受到来自西方的严厉挑战。于是观念世界发生一个重大的转变,即价值观念的转换,中国人开始从以伦理道德为中心的文明优劣观转变到以强弱为中心的文明优劣观,于是自强成了中国观念世界的重心所在。

一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早期现代化与西欧现代化发生机制的根本区别,并分析中国与西欧现代化发生机制背景上的差别。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把中国带入“万国”的方式。分析中国被带人“万国”后,中国社会在对外政策、经济、思想观念上有哪些变化。
2020-02-02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萧功秦认为现代化有三种模式:原生型——在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次生型——原封不动地被殖民者从其母国带入;感应型——一些传统君主国在承受西方挑战后开始了现代化。下列国家现代化模式对应准确的是
A.英国、日本——原生型B.德国、美国——感应型
C.法国、美国——次生型D.中国、日本——感应型
2020-01-22更新 | 234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6-2017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5 . 从“中体西用”到“进化论”,再到“阶级斗争论”,反映了中国社会对近代科学文化的理解和选择。这一选择一以贯之的主题是
A.弘扬民主科学精神B.否定封建等级思想
C.反侵略求民主的道路D.探索国家独立与富强
2020-01-17更新 | 186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材料   20世纪70年代,亨廷顿教授归纳的现代化过程的主要特征

现代化是复杂的过程,它实际上包含着人类思想和行为一切领域的变化

现代化是系统的过程,一个因素的变化将联系并影响到其他各种因素的变化

现代化是全球化的过程,现代化起源于欧洲,但现在已经成为全世界的现象

现代化是长期的过程,现代化所涉及的整个变化,需要时间才能解决

现代化是有阶段的过程,一切社会的现代化过程,有可能区别出不同水平和阶段

现代化是趋同的过程,传统社会有很多不同的类型,现代社会却基本是相似的

现代化是不可逆的过程,虽然在现代化过程中某些方面可能出现暂时的挫折和偶然的倒退,但在整体上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趋向

现代化是进步的过程,在转变时期,现代化的代价和痛苦是巨大的;从长远看,现代化增加了人类在文化和物质方面的幸福

——摘编自亨廷顿等《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


从上表中提取信息,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明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年初,中国先后与东欧五国签订了历史类和语言类留学生的双向派遣协议、技术类留学生的单向派遣协议。这些留学生负笈国外,开辟了新中国派遣出国留学生的先河。此后,中国政府还向苏联、朝鲜、越南、蒙古、埃及、印度等国家派遣了留学生。在这些留学生中很多人毅然放弃了国外的优厚待遇,不惜中断国外的学业,毅然决然回到祖国参加建设。

——摘编自李涛《中华留学教育史录》

材料二   1978年12月26日,新中国第一批52名访问学者赴美留学进修,从此揭开了中国向美国派遣留学人员政策的序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定并实施了新的、更大规模的、全方位派遣出国留学人员的政策,为中国当代留学活动注入了新的元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在外交和国际关系领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自信和独立: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中国加入了包括世界贸易组织在内的大多数国际组织,成为国际舞台上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极大地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此后,出国留学出现了留学渠道逐渐增多、留学规模逐渐扩大、出国热潮逐步形成的总趋势。

——摘编自剐艳《新中国出国留学政策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国初期留学教育发展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留学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
2020-01-13更新 | 138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2020年高三教学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8 . 如表是中国近代早期的四大毛纺织厂创建时的资本来源状况(单位:万两)。据此可知
A.清政府改变了传统的抑商政策
B.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被政府实际控制
C.资金不足是民族工业最大困境
D.政府为实现自救积极创办近代工业
2020-01-12更新 | 21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9-2020高一下学期期中阳光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

1949-1956年间的核心价值观,既具有新民主主义的因素,又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并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因素逐渐增长。这一时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强调发展生产,提高国力,改善民生,突出唯物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

1956-1966年间的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为人民服务。铁人精神、鞍钢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时代精神反映了这一时期核心价值观的魅力。该时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发挥榜样示范性作用,注重用文艺作品进行宣传与普及。

1978-1992年间,逐渐形成了以“共同富裕、民主法制、精神文明、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价值观,从而使社会核心价值观回归社会主义的正常轨道。这一时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是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五讲四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等教育活动。

1992年党的十四大之后,随着改革开放日益进入“深水区”,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渐趋复杂,党和国家对原有的社会价值观不断进行重新整合和创新发展;直至党的十八大,最终形成了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时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采用了多样化、综合化、现代化的教育方式,如主题教育、体验式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现代媒体平台运用等方式。

——摘编自韦冬雪、陈元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变迁探要》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时代变迁与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变化”进行探究,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作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观点正确,任选两个时期的史实加以阐述,做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0-01-08更新 | 645次组卷 | 27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19年高三上期期末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10 . 据1868年《中美续增条约》规定:每年清政府可选派30名幼童赴美留学。但国人听说西方野蛮人会把留学幼童剥皮,再把狗皮贴到他们身上,当怪物展览赚钱。结果,仅有30个名额的首批留学任务竟然没有完成。这反映了
A.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B.美国改变了对华侵略立场
C.清政府比较注重人才培养D.洋务运动失败具有必然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