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垃圾治理似乎是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发展过程中绕不过去的话题。面对这一问题,20世纪初的美国开展了城市政治改革运动,如减少州政府的干预,健全民主制约机制和追求效率和节约。这种变化反映出(     
A.分权制衡的政治原则B.城市服务属性的增强
C.城市管理专业化趋势D.反对政府过度的干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20世纪20年代人们这样概括交通的影响:“盖天津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该材料旨在说明
A.交通网络使城乡联系日益密切B.交通发展促进城市布局变化
C.交通进步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D.交通现代化决定工业化进程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各历史时期的城市化水平简表

朝代年代城市化率(%)
战国公元前30015.9
西汉217.5
74520.8
南宋1200年左右22.0
18206.9
18937.7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10.6
195715.4
197817.9
198321.6
198423.0
199026.4
201047.5

——资料来源:赵冈著《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和《中国统计年鉴》


上表能够反映我国各历史时期城市化水平的发展趋势,任选某一时段指出其变化趋势并说明原因。
2021-07-15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2010年中国、美国与世界的城市化水平一览表

年份/国家美国中国世界
195064%11.18%29.00%
196069.90%19.75%32.80%
197073.60%17.38%35.90%
198073.70%19.39%39.10%
199078%26.41%43%
200079.10%36.22%46.70%
201082.10%49.95%50.80%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国际统什年鉴》


如表能够反映城市化进程变化的多种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
2021-03-11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加试文综历史试题(英才班)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伴而行,是人类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进入近代以来,中西方都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20~1957年中国城市人口变化表


——摘编自李蓓蓓徐峰《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分期研究》

材料二   在西欧,英国的城市化最为成功也最为彻底,对农业的推动作用也最大。18世纪时,英国城市人口约占人口总数的20%。随着工业革命展开,大批新兴的城市在西北部的偏僻地区拔地而起,英国掀起了城市化浪潮。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0.2%,1881年增至70%,1901年则高达80%。

英国城市化和工业化为农村的发展提供动力的同时,农业的市场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经营方式得到建立,农村日益融入城市的发展轨道,在客观上为英国持续的城市化提供了坚实基础,从而实现一种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进入18世纪,英国贵族通过圈地运动将土地集中,实行规模化经营,同时积极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改良土壤,构筑防洪和排水工程。英国贵族还大力推动农业经营方式转变,鼓吹农业转型。通过这种农业革命,英国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大量剩余劳动力得以释放,土地也得到了有效的集中和整备,这一切都为英国的城市化提供了充分的土壤。

——摘编自姬超《西欧近代城市化的路径差异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英两国城市化的不同之处,并说明英国近代城市化对中国崛起的启示。
2020-04-2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原名校2019-2020学年下学期质量考评一高三文综历史试题
6 . 城市化是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是一个市镇机能转变的过渡时代。原有以行政及军事机能为主的城镇,也逐渐蜕变转化为商业及贸易的重要据点,这种商业化的趋势,直到明清,传统的市镇均脱离了它的原始含义,而以商业机能为标准。到15世纪末(尤其是明成化、弘治年间),出现了江南市镇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选自道客巴巴网《明清时期的江南市镇》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至明清市镇机能的变化;试用史实说明这一变化对经济结构、文学形式、思想观念方面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曲线(1700—1859年)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世纪以来英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主要经济因素。

材料三   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与西方资本主义诸国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工业革命和日益增长的商业化等内力作用实行近代城市化和城市近化代不同,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韧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摘自《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中英城市近代化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为何出现的这些不同?

材料四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斯蒂格里茨认为,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是影响21世纪人类进程的两大关键因素。可见,中国的经济发展显现的巨大作用已经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可。特别是近三十年来以工业化和城市化拉动的经济高速增长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更是海内外有目共睹的。其中,“城市化”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热门词汇之一。

——杨醉《我国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进入了怎样的发展阶段?提出了什么样的城市化战略?
2020-07-23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15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城市的功能、规模是衡量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尺,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都)。到北宋时期则以洛阳为西京,以都城汴梁为东京。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序中说,东京商业“万国成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北宋东京人口“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其人矣”,是当时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摘自2016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示例》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被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圈,开埠通商的城市获得优先发展,部分城市成为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如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汉口等大城市。

近代北京城市的变化

出现了教会建筑群与使馆区
京奉、京汉、京张铁路
电器电灯自来水厂、印刷染织食品
故宫、皇家园林、帝王的祭坛庙宇都开放了,转变为博物馆,公园和公共场所
一些“洋式建筑”出现
道路改造、公共交通(电车、公共汽车)自来水、下水道整修、电力供应等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发生地
出现富人区和贫民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东京和唐朝长安在城市发展上的主要变化,据此概括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北京为例概括近代中国城市与古代城市相比有何发展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20-07-2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椐美国城市规划师贝利的研究,“逆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城镇向农村转移以及部分人滞留农村的现象。“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化发展水平越高“逆城市化”趋势越强,据此推断,“逆城市化”(     
A.意味着城市化水平的下降B.特征是城市人口停止增长
C.使货源开始转向中小城市D.最早出现在欧美发达国家
9 . 城市是理解文明的基因。下表是近代南京城市发展部分简表,从中可以推断出(     
   发展史实
1890年曾国荃在南京创立江南水师学堂
1895年修建下关江边公用轮船码头,抵制洋商码头
1905年沪宁铁路南京车站建立
1906年两江师范学堂建立
1918年已停用的江南贡院大部分被拆除

A.南京临时政府废除了科举制B.南京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C.南京见证晚清选官制的变革D.南京城市交通呈现立体化趋势
2023-03-08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城市是历史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祐二年(1087)十月,泉州港正式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之一……出于生存的需要,南宋统治者放宽了对工商业的控制,鼓励发展工商业,使得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达到了历史上顶点。由于经济的兴起,城市化进程也有所加快,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改变。有宋一代,科学技术成果极为丰富,航海技术也相较以前有所提高,以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也发展到新的高度。由于南北陆路和东西陆路的交通断绝,南宋的大致方针是向北防御,向南发展。因此,面向东南海陆发展与东南亚等国的关系也就成了必然的趋势,而作为海上对外交往中心枢纽的泉州也应时兴起。

——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概括“泉州港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之一”的有利条件。结合所学,指出宋代“南北陆路和东西陆路的交通断绝”后海路转趋于发达的两条路线。

材料二   至道光四年(1824),“高家堰大堤溃决,冲毁运道,运河水量激减”。清江浦南北一带“运河底高已达一丈数尺,两淮积淤宽厚,中泓如线。向来河面宽三、四十丈者,今只宽十丈至五、六丈不等;河底深至五、六尺者,今只存水三、四尺,并有深不及五寸者。舟只在在胶浅,进退俱难。”道光五年,黄河再次发生大水……运道淤塞严重,漕船纷纷搁浅于泥淖之中。然而,漕运维系着京师的粮饷供给,道光帝也不得不发布上谕,议行海运。其实,此时实行海运已完全具备相应的条件。一是较元明时期,人们对海道的熟悉程度大大提高,对于海洋航行知识了解的也更多;二是交通工具的改进也使得海运的风险大为降低。……道光帝由于得到了琦善等封疆大吏的支持,遂决定实行海运,批准了他们的奏请。

——《清江浦兴衰研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清江浦城市发展的不利因素。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城市兴衰的认识。

材料三   像伦敦这样的城市,就是逛上几个钟头也看不到它的尽头,而且也遇不到表明快接近开阔的田野的些许征象,——这样的城市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东西。这种大规模的集中,250万人这样聚集在一个地方,使这250万人的力量增加了100倍;他们把伦敦变成了全世界的商业首都,建造了巨大的船坞,并聚集了经常布满太(泰)晤士河的成千的船只。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伦敦成为“全世界的商业首都”的必然性,并指出伦敦城市化早期进程的问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