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3 道试题
1 . 垃圾治理似乎是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发展过程中绕不过去的话题。面对这一问题,20世纪初的美国开展了城市政治改革运动,如减少州政府的干预,健全民主制约机制和追求效率和节约。这种变化反映出(     
A.分权制衡的政治原则B.城市服务属性的增强
C.城市管理专业化趋势D.反对政府过度的干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20世纪20年代人们这样概括交通的影响:“盖天津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该材料旨在说明
A.交通网络使城乡联系日益密切B.交通发展促进城市布局变化
C.交通进步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D.交通现代化决定工业化进程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各历史时期的城市化水平简表

朝代年代城市化率(%)
战国公元前30015.9
西汉217.5
74520.8
南宋1200年左右22.0
18206.9
18937.7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10.6
195715.4
197817.9
198321.6
198423.0
199026.4
201047.5

——资料来源:赵冈著《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和《中国统计年鉴》


上表能够反映我国各历史时期城市化水平的发展趋势,任选某一时段指出其变化趋势并说明原因。
2021-07-15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0~1957年中国城市人口变化表


——摘编自李蓓蓓、徐峰《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分期研究》

材料二 城市化过程中既要保持城市和市民的独立性,又需要与社会其他群体结成联盟,共同抵御来自国家权力的压迫与外部力量的竞争。中世纪的英国王权仍然非常强大,造成了王权与市民阶层、乡村地主以及贵族之间的政治隔阂,并在王权压迫下逐渐促进了市民阶层与乡村地主、贵族之间的政治联盟,最终塑造了英国城市资产阶级、乡村地主、贵族与王权之间的权力制衡格局。在此之后,无论是市民阶级还是新兴的资产阶级都保持了独立的主体地位。…英国贵族在16世纪开始出现衰落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英国的贵族开始积极经营土地,主动谋求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进入到18世纪以后,英国贵族大多亲自参与土地经营,他们通过圈地运动将土地集中,同时积极提高农业技术水平,转变农业经营方式。通过这种农业革命,英国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大量剩余劳动力得以释放,土地也得到了有效的集中和整合。…富裕农民和乡绅是乡村变革的真正主カ,最终推动了农村社会的阶层分化,面向现代农业的人群开始占据主流。

——摘编自姬超《西欧近代城市化的路径差异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的阶段发展趋势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推动英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2021-05-09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中华早期文明的发达与人口大量聚集于城市有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代城市化率列表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二  中国经济的重心一直安放在乡村,并不安放在都市。

一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城市化率变化趋势,并简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钱穆观点的理解。
2020-12-06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伴而行,是人类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进入近代以来,中西方都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20~1957年中国城市人口变化表

年份全国总人口数(万人)城市人口比重(%)
1820373776.5
1843417246.6
1893336718.2
19204471510.6
19364692611.2
19495416710.6
19576465315.4

——摘编自李蓓蓓徐峰《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分期研究》

材料二   在西欧,英国的城市化最为成功也最为彻底,对农业的推动作用也最大。18世纪时,英国城市人口约占人口总数的20%。随着工业革命展开,大批新兴的城市在西北部的偏僻地区拔地而起,英国掀起了城市化浪潮。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0.2%,1881年增至70%,1901年则高达80%。

英国城市化和工业化为农村的发展提供动力的同时,农业的市场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经营方式得到建立,农村日益融入城市的发展轨道,在客观上为英国持续的城市化提供了坚实基础,从而实现一种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进入18世纪,英国贵族通过圈地运动将土地集中,实行规模化经营,同时积极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改良土壤,构筑防洪和排水工程。英国贵族还大力推动农业经营方式转变,鼓吹农业转型。通过这种农业革命,英国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大量剩余劳动力得以释放,土地也得到了有效的集中和整备,这一切都为英国的城市化提供了充分的土壤。

——摘编自姬超《西欧近代城市化的路径差异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英两国城市化的不同之处,并说明英国近代城市化对中国崛起的启示。
2020-06-24更新 | 208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检测(三)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2010年中国、美国与世界的城市化水平一览表

年份/国家美国中国世界
195064%11.18%29.00%
196069.90%19.75%32.80%
197073.60%17.38%35.90%
198073.70%19.39%39.10%
199078%26.41%43%
200079.10%36.22%46.70%
201082.10%49.95%50.80%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国际统什年鉴》


如表能够反映城市化进程变化的多种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
2021-03-11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加试文综历史试题(英才班)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春秋战国到南宋末年,城市人口由15.9%上升到最高峰的22%,最大的城市规模也由二三十万人不断上升到250万人。人口虽然增加了,但增加率不高;而在同一时期,耕地面积略有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也有相当幅度的提升,粮食生产能供养这些非农业人口。江南地区正是当年的农业高产区,加以水道分布理想,运输便捷,到了南宋,这种发展趋势达于顶点。南宋以后,人口快速增加,耕地虽然也扩展了一些,但远远追不上人口之增殖。农民可能供养的非农业人口之比重便随之下降,也因为余粮率之下降,每个大城市必须扩大其采集余粮的地理范围,运粮成本上升,最后终于达到极限。到了19世纪上半叶,城市人口比重已降至6.9%的谷底。19世纪40年代五口通商,从此开始中国与西方各国密切接触,各大商埠相继开辟,城市内的现代工业逐渐兴起。大量的洋米洋面可以从商埠进口,城市人口不再完全仰赖本国农业部门的粮食供应,余粮率所形成的制约减弱。到了19世纪末,城市人口比重已回升到7.7%。

——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材料二   1955年,国务院公布了市和镇的设置标准:凡常住人口2万人以上的居民点被列为市;2000人以上而同时非农业人口占50%以上的居民点列为镇。中国推动的五年计划以及国家城市发展策略都建基于这些市镇单位。自1955年的设市标准实施后,至1957年,全国城市增至179个,其中71个是新设的。新市大都位于内陆省份,是依赖本地资源并以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新建工矿企业为依托的新建城市,如包头、克拉玛依、白银、兰州、大同等。在沿海地区,有23个原城市被取消了城市地位。这些发展体现了新政府由沿海转入内陆的新的工业化空间政策,城市发展动力在空间上出现变化。19491957年间,城市化高速发展,中国城市化比率亦由10.6%升至15.4%。

——摘编自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以前中国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初期城市发展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农业时代的城市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城”的分量不仅大于“市”的分量,而且“市”的部分明显从属于“城”的部分。这些传统城市都是以绝对权力为基础,通过强制性贡赋等形式来维持城市运行,而现代城市则建立在以交换经济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手段之上。

——《东西方城市化进程差异性比较及借鉴》

材料二   1850—1900年世界部分城市人口(以千为单位)统计表

城市1850年1880年1900年
纽约69619123437
伦敦261847676581
莫斯科3656121000
上海250300600
孟买500773776

材料三



                      古代天津建筑                           近代天津建筑

材料四   后起的工业化国家一般是通过引进英国的技术和生产方式进行工业化,一开始就要求集中,因而必须建立在城市里,这种情况造成明显的城乡差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城市建设费用同时上升。再加上一些国家普遍实行向工业和城市倾斜的政策,进一步刺激人们离开农村向城市迁移,增加了对城市建设的压力,由干人口迁入城市的速度和规模快于经济发展,进入城市的劳动力不能完全被工业部门吸收,造成劳动力流动停滞。这样,虽然实现了劳动力向城市的迁移,并没有实现就业结构的根本性变化,甚至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世界经济史》


(1)指出材料一中中国古代城市的主要职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建立的经济条件。
(2)比较材料二中欧美城市与亚洲城市人口增长的不同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比较古代天津与近代天津城市发生的变化有哪些?
(4)概括材料四中城市化进程过快出现的问题?
(5)根据材料二、四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关系的认识。
2020-05-1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总复习质量调查(一)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伴而行,是人类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进入近代以来,中西方都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20~1957年中国城市人口变化表


——摘编自李蓓蓓徐峰《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分期研究》

材料二   在西欧,英国的城市化最为成功也最为彻底,对农业的推动作用也最大。18世纪时,英国城市人口约占人口总数的20%。随着工业革命展开,大批新兴的城市在西北部的偏僻地区拔地而起,英国掀起了城市化浪潮。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0.2%,1881年增至70%,1901年则高达80%。

英国城市化和工业化为农村的发展提供动力的同时,农业的市场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经营方式得到建立,农村日益融入城市的发展轨道,在客观上为英国持续的城市化提供了坚实基础,从而实现一种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进入18世纪,英国贵族通过圈地运动将土地集中,实行规模化经营,同时积极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改良土壤,构筑防洪和排水工程。英国贵族还大力推动农业经营方式转变,鼓吹农业转型。通过这种农业革命,英国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大量剩余劳动力得以释放,土地也得到了有效的集中和整备,这一切都为英国的城市化提供了充分的土壤。

——摘编自姬超《西欧近代城市化的路径差异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英两国城市化的不同之处,并说明英国近代城市化对中国崛起的启示。
2020-04-2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原名校2019-2020学年下学期质量考评一高三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