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面显示了1949~2009年中国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
A.城市化空间分布不均衡B.逐步形成合理的城市建设体系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改革开放促使城市化进程加快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李蓓蓓、徐峰《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分期研究》载,以下是近代中国部分年份城市人口变化情况:1840年城市人口2769万人,城市化率6.7%;1893年城市人口2769万人,城市化率8.2%;1901年城市人口4173万人,城市化率9.8%;1920年城市人口4742万人,城市化率10.6%;1936年城市人口5281万人,城市化率11.2%;

材料二

时间西方国家城市化进程
1851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851 年,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比重 超过 50%的国家,率先进入成熟的城市化阶段。法国、德国等国家相继启动了 城市化进程。
195019 世纪 40 年代到 20 世纪 50 年代,西方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1950   年,英国达到 79%的城市化水平,美国为 64.2%,德国为 64.7%,加拿大为 60.9%, 法国为 55.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及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巴黎……也配套建设了发射状的新道路,把火车站与商业中心连接起来,给人以一种处于新的秩序、清洁、高效和美观标准控制之下的印象。超过165公里的新街道——宽敞、笔直,并配有人行道、排水系统、照明设备和新种植的树木,街旁点缀着纪念性的新教堂、市场和行政办公楼。私人建筑、公寓住宅增加了六倍,其精致优雅前所未见,既有外貌的端庄,也具有内部的舒适,很快就在林荫大道两旁鳞次栉比地拔地而起。一个世纪以前的改革者所梦寐以求的城市,现在如此完整的沐浴在一种进步的神采奕奕当中,甚至城市的下水道也在特殊设计的观光车中,向游人开放。

——美 巴里伯格多尔《1750—1890年的欧洲建筑》

材料二     新中国城镇人口比重变化柱状图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城市化从哪些方面改善了人们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指出这一时期巴黎快速发展的历史条件。
(2)材料二反映出新中国城镇人口变化的总体特征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1978年后特别是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得到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晚清主要城市人口变化表     单位:万(余)
1860年1890年
上海23100
汉口2080
天津1932

出现上表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经济的萎缩B.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
C.近代工业的发展D.政府实施了移民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历史研究中常以人口的增加作为衡量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指标。试观察下面的上海市人口变化示意图。分析1900一1950年间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的根本原因是
A.《南京条约》签订,上海被开放为通商口岸B.新中国成立为上海经济发展创造必要前提
C.“一五”计划实行。促进了重工业的快速发展D.民族工业的发展,工业化水平的提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中期以前,城市的政治地位决定着经济规模和城市的规模等级。但随着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这一规律逐渐发生了变化,经济独立的推动作用逐渐显露。虽然唐代全国性城市仍以长安、洛阳为首,但是唐中期以后一些地方性城市逐渐上升为全国性城市,当时广为流行的“扬一益二”之说就是较好的证明。苏州、杭州也上升为居民十万户的全国性城市,广州成为全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摘编自肖建乐《唐代城市发展及其推动力量浅析》

材料二   在这40年(1978~2018年)中,中国城镇数量随着改革浪潮快速增长、规模急剧扩张,城市群、城市人口快速聚集,城乡人口结构急剧变化,城市经济和产业结构升级高速发展,城市的社会治理体系日趋迈向现代化。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我国城市的发展也在改革开放中突飞猛进。

——摘编自徐豪《改革开放40年,中国城市大崛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中期以后城市分布格局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2021-07-17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表是中国城市化率统计表(-300左右-20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据《中国统计年鉴》和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整理


从中提取一个或一段时间的数据信息,并分析其产生或变化的原因。
2020-11-01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0届高三10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2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扬州是大江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自安史之乱起,北人大批南下,扬州人口急剧增加。手工业的发展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很多外地甚至外国产品也源源而来,遂形成国际性经济都会。由于人口增加和工商业活动的集中,市民及工商业者很多都“侵衢(街)造宅”,结果不仅在扬州的官河两岸出现了“十里长街市井连”的繁华商业街,夜市也随之兴盛起来。

——摘编自李廷先《唐代扬州工商业的发展》

材料二   英国城市人口数量与比例变化


材料三   


——依据赵煦《英国早期城市化研究》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中期以后扬州商业有怎样的发展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1751~1851年英国人口有哪些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相关因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图中两座城市发展迅速的共同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表是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变化情况(部分)。以下是对表中数据变化原因的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是
A.1950~1957年,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B.1958~1960年,“大跃进”运动的迅速展开
C.1978~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D.1985~2006年,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