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2012年1月中旬,中国国家统计局对外宣布:大陆地区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一些行业的“用工荒”越来越突出。习惯了城市生活的“90后”农民工出现了“宁愿在城市奋斗,不愿在农村享受”的特征。英国“田园城市”运动创始人埃比尼泽·霍华德,提出建设新型城市的方案,主张建设一种把城市生活的优点同乡村的美好环境和谐地结合起来的田园城市,使居民返回乡村。这一方案对于我国现行城市化的借鉴意义是(     
A.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B.关注城市化质量
C.改变农民工的观念D.完善城市管理体制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城市化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率的重要标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若干重要年份中国城市人口数及城市化率统计表

年份全国总人口数(万人)城市人口数(万人)城市化率(%)
18203737724206.5
18404128127696.7
18434172428256.8
18933367127698.2
19014264541739.8
192044715474210.6
193146884510610.9
193646962528111.2
194954167576510.6

——据李蓓蓓等《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分期研究》

阅读材料,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中国近代的城市化演进历程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要求:时间尺度明确,依据需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76年联合国在温哥华达成了一项关于改进人居质量的综合性规划。这项行动规划经参与会议的132个国家的代表一致通过,具体化为64条建议,涵盖六个领域:人居政策与策略;人居规划;机构与管理;住房、基础设施与公用事业服务;土地;公众参与。这项规划
A.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
B.有利于世界各国居住环境的改善
C.说明城市环境问题受到世界关注
D.表明人类的生存环境在不断恶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36年上海的城市人口已逾300万,跃居为“世界第五、远东第二、中国第一”的国际性大都市。此时上海的发电设备容量已达26.62万千瓦,占全国总容量的45.5%,每日入夜上海滩灯火通明,不夜城成为了上海的代名词。这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当时中国
A.抗战期间重工业亟待内迁B.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
C.正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D.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5年以前,世界最大城市都在中国,且大多是历朝的都城。除了都城以外,封建时代遍布全国的行政、经济中心城市,如省城、府城、州县城以及宋代以后兴起的工商业城镇,人口规模也同样巨大。以宋代为例,当时的大城市并不仅限于都城开封和临安,其他人口在数万户乃至十数万户的城市亦不少,至于人口在几千户及万户之间的城市为数更多。北宋1350个有行政官署的城,其中约150座人口超过1万,全国城市人口比重约占总人口的12%。统计资料显示,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城市中,人口规模超过100万的有3个,分别是北京、南京和苏州,另外还有十个左右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人口规模在50万至100万之间。

——摘编自马继武、于云瀚《中国封建时代的城市人口》

材料二   世界范围内挑选出来的城市的人口(单位:千人)

城市1850年1880年1900年1950年(城市)1950年(大都市)
纽约69619123437790013300
伦敦268147676581832510200
东京3651050160054258200
莫斯科250612100047006500
布宜诺斯艾利斯50023682132905300
孟买60077377621803050
悉尼2022548217751700
开普顿不详3577440575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城市人口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世界范围内挑选出来的城市人口发展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其成因。
(3)我们应如何看待城市的发展?
2020-05-1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0届高三月考(八)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的城市人口比重在1850年前后降落到最低点,以后开始缓慢的回升,到抗战前,城市人口比重已经回升到10%左右。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为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枢纽得到较大的发展。

——摘编自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新兴城市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城市兴起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若从古都变迁的轨迹看,西安,洛阳,开封成横线排列在我国中部,恰好都在渭河——黄河南岸,是古代中原的腹心地区,也是先秦至唐中叶各王朝都城的基本所在区域:而北京则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居古代中原的边缘,唐中叶以后,北方战乱时间较长,人口大量减少,经济日且萧条。而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比较安宁,经济发展因北方人民避乱迁入而大大加快。开封居黄河与大远河交汇处,比校靠近江淮地区,因此唐以后终于取代西安和洛阳,成为统一王朝都城。元朝和清朝都是边疆民族入主中原以后建立的朝代,两朝都是先取北京,再取华北,在定都北京后统一全国的。此外,对于这些少数民族的统治者来说,北京更贴近他们的故乡,便于保持与故乡的联系,以便保留一条退路

——摘编自吴松弟《中国古代都城》

1912﹣1949年间中国首都的变动

定(迁)都时间概况
1912年1月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成立临时政府,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4月2月25日,南京临时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4月,中华民国移都北京。
1927年4月4月14日,国民党中央通过决议:建都南京,成立国民政府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37年12月11月19日,《国民政府移脏重庆宣言》发布;12月1日,重庆正式成为中国战时首都。
1946年5月4月23日,重庆国民政府决定还都南京;5月5日,国民政府首都迁回南京。
1949年9月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将北平改名为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据孙宅瓶、蒋顺兴《民国迁都纪实》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都城变迁的趋势,分析说明影响中国古代都城变迁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归纳1912﹣1949年间中国首都变动的特点。结合相关历史背景,评述1937年和1949年中国首都的变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A.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
2018-11-12更新 | 1141次组卷 | 32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在全世界瞩目之下拉开帷幕:一个“梦幻之岛”上,绵延起伏的山丘屹立着一棵高大的橡树,潺潺溪流流过绿油油的草地,农舍、牛羊、鸡鹅烘托出浓浓的乡村风情;突然震耳欲聋的鼓声打破了绿色田野的宁静,大地突然崩裂,绿色的草地被灰色的水泥地所取代,巨大的烟囱在原野上拔地而起,炼钢炉旁钢水流淌,钢花飞溅,工人们夜以继日辛苦劳作,火红色的巨大纺车转动不停……随着蒸汽机的发明,英国迎来了工业革命,淳朴的乡村变成了“世界工厂”,英伦三岛变身为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诗歌中所言的“黑暗魔鬼的磨坊”,林立的大烟囱不仅使伦敦成为狄更斯小说中沉郁的“雾都”,也竖起了“日不落帝国”雄霸全球的经济地位,竖起了它盛气凌人的傲慢和自信。

                                      ——2012年10期《看历史》


材料二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正是在“刚刚开始工业化”的基础上展开的,也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的社会环境下展开的。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对中国近代城市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而使其具有浓厚的殖民地色彩。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是,中国近代的城市化始终与帝国主义侵入后被迫开埠通商联系在一起。

                                 ——行龙《近代中国城市化特征》


材料三 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城市化过程,必定对农村和城市社会的发展产生双重的影响,简单化地罗列这种影响并不困难,诸如城市化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扩大社会分工,推动城市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又带来失业增多、住房紧张、物价上涨、交通拥挤、环境污染、治安恶化等一系列城市社会问题。对农村而言,它缓解农村社会的人口压力,分解传统的大家庭,提高农民素质,同时又有农村劳动力缺乏与资金短缺,农业生产力下降等问题,这几乎成为城市化国家的普遍问题。

                                   ——行龙《近代中国城市化特征》


(1)根据材料一说明材料中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场景中所反映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比较中英两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城市化进程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历史研究中强调的“论从史出”的分析方法。分析下列各个选项,材料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A《顺德县志》载:1853年,“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自然经济解体
B《夏口县志》统计,光绪十四年(1888)汉口镇人口仅18万,而至民国初年竟增至120万,20年余间增长近6倍。19世纪末20世纪初汉口地区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
C谭嗣同愤怒地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谭嗣同主张推翻封建君主,实现共和政体。
D南京临时政府法令规定:人民享有选举、参政等“公权”和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等“私权”。南京临时政府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权力分配原则

A.AB.BC.CD.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