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2012年1月中旬,中国国家统计局对外宣布:大陆地区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一些行业的“用工荒”越来越突出。习惯了城市生活的“90后”农民工出现了“宁愿在城市奋斗,不愿在农村享受”的特征。英国“田园城市”运动创始人埃比尼泽·霍华德,提出建设新型城市的方案,主张建设一种把城市生活的优点同乡村的美好环境和谐地结合起来的田园城市,使居民返回乡村。这一方案对于我国现行城市化的借鉴意义是(     
A.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B.关注城市化质量
C.改变农民工的观念D.完善城市管理体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在21世纪的印度孟买,一座27层的私人住宅里生活着全家5口人及700名奴仆;在这些“豪宅”的周边,分布着面积为1.9平方公里,随意搭建而成的棚户板房集群,那里开着大大小小几千家的加工厂和商店,生活着上百万的人。这表明孟买的城市化进程
A.伴随着环境污染B.造成了交通拥堵C.凸显了贫富悬殊D.潜伏着失业危机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城市化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率的重要标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若干重要年份中国城市人口数及城市化率统计表

年份全国总人口数(万人)城市人口数(万人)城市化率(%)
18203737724206.5
18404128127696.7
18434172428256.8
18933367127698.2
19014264541739.8
192044715474210.6
193146884510610.9
193646962528111.2
194954167576510.6

——据李蓓蓓等《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分期研究》

阅读材料,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中国近代的城市化演进历程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要求:时间尺度明确,依据需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76年联合国在温哥华达成了一项关于改进人居质量的综合性规划。这项行动规划经参与会议的132个国家的代表一致通过,具体化为64条建议,涵盖六个领域:人居政策与策略;人居规划;机构与管理;住房、基础设施与公用事业服务;土地;公众参与。这项规划
A.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
B.有利于世界各国居住环境的改善
C.说明城市环境问题受到世界关注
D.表明人类的生存环境在不断恶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36年上海的城市人口已逾300万,跃居为“世界第五、远东第二、中国第一”的国际性大都市。此时上海的发电设备容量已达26.62万千瓦,占全国总容量的45.5%,每日入夜上海滩灯火通明,不夜城成为了上海的代名词。这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当时中国
A.抗战期间重工业亟待内迁B.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
C.正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D.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英国水陆交通的发展概况如下:

16世纪,地方性交通如西南部港口布里斯托尔到牛津、剑桥等城镇道路网有所发展,陆路交通最明显的变化是旅馆大量出现。据统计,1577年,仅英格兰就有2000多个旅馆。

17世纪,有关河流通航的立法活动明显增多,陆路方面四轮马车逐渐普及,大约有200个地方城镇与伦敦之间实现了定期专业运输服务,并且出现了大量的收费道路。

18世纪,西北部河流改造主要集中在工业腹地利物浦,在地方当局支持下,厄韦尔河等西北部河流改进计划得以实施。陆路方面主要体现在运输服务上,货物运输费用降低了40%。

19世纪,客运班车逐渐普及,一般一天行程约为4056千米,交通城镇间距也以此为限。许多陆路枢纽城镇出现,道路沿线出现了许多交通网的联络点,诺丁汉运河和特伦特河的改进促进了制造业城镇的崛起

——摘编自沈琦《英国城镇化中的交通因素》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世界近代经济史相关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04-11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面为伦敦、纽约、上海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以千人为单位),对该示意图分析合理的是
A.19世纪初伦敦城市化快速发展得益于重商主义推行
B.19世纪80年代美国工业生产迅猛发展促进纽约城市化
C.伦数、纽约、上海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是国家人口政策的反映
D.1842年(南京条约》上海开埠是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原因
2020-12-13更新 | 437次组卷 | 1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国际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做“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庄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摘编自赵同《中国城市发展史集》

材料二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为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枢纽得到很大的发展。帝国主义的侵入把大批商品送进来,只能使人失业,不能使人得业。帝国主义的商品冲击了农村手工业,制造了众多的游民无产者,而新式工厂发展滞后,无力吸收多数游民无产者。“外国商品来的愈多,制造游民无产者的功用便愈大;中国工业发达愈慢,吸收游民无产者的能力愈小”。

——摘编自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江南市镇的特点及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新兴城市的特点和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都城是一个国家执掌和行使最高权力的地方,通常也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而一部都城变迁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史,从首都变迁的轨迹中,可以知晓政权更迭的原因、民族关系的紧张、经济重心的变化、中华文化的瑰丽和历史步伐的沉重。



请根据表格信息,围绕“都城的变迁”这一主题,自拟论点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紧扣主题,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表述准确。)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5年以前,世界最大城市都在中国,且大多是历朝的都城。除了都城以外,封建时代遍布全国的行政、经济中心城市,如省城、府城、州县城以及宋代以后兴起的工商业城镇,人口规模也同样巨大。以宋代为例,当时的大城市并不仅限于都城开封和临安,其他人口在数万户乃至十数万户的城市亦不少,至于人口在几千户及万户之间的城市为数更多。北宋1350个有行政官署的城,其中约150座人口超过1万,全国城市人口比重约占总人口的12%。统计资料显示,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城市中,人口规模超过100万的有3个,分别是北京、南京和苏州,另外还有十个左右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人口规模在50万至100万之间。

——摘编自马继武、于云瀚《中国封建时代的城市人口》

材料二   世界范围内挑选出来的城市的人口(单位:千人)

城市1850年1880年1900年1950年(城市)1950年(大都市)
纽约69619123437790013300
伦敦268147676581832510200
东京3651050160054258200
莫斯科250612100047006500
布宜诺斯艾利斯50023682132905300
孟买60077377621803050
悉尼2022548217751700
开普顿不详3577440575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城市人口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世界范围内挑选出来的城市人口发展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其成因。
(3)我们应如何看待城市的发展?
2020-05-1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0届高三月考(八)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