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乡镇工业的高速发展,全国建制镇高速增长,19831986年全国设镇7750个,平均每年增长1680个。19871991年,全国设镇1737个,平均每年增长347个。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视察,全国再度掀起经济发展高潮,小城镇建设再次出现高速增长的势头,1992年这一年设镇2084个,比前5年的设置总和还要多347个,19931994年设镇1671个。到1994年底,全国建制镇16702个,其中东部经济地带7298个,中部经济地带7017个,西部经济地带1895个。由于东西部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镇与镇之间的规模差异也比较大:一是人口,全国最大的镇,有近10万人,最小的甚至不足千人,人口相差几十倍;二是面积,有的镇过大,已发展到相当于中、小县的规模,有的镇过小,仅几平方公里。

——摘编自叶冰《论中国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小城镇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小城镇建设的认识。
2021-05-20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南城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代是江南市镇发展繁荣的时期。苏州常熟县的潢泾镇(即明代太仓的赵市)宋元时是大镇,明初因遭兵火闾里为嘘,但到明成化年间又恢复成市。进入清朝以后,在它的周围又涌现出一批小市镇。如镇西南七里有乾隆末年成市的归家庄,镇东南九里有乾隆中兴起的时思庵镇,镇西北十里有陆河镇,西北十二里有横塘市。

市镇发展较快的松江、嘉定、太仓一带,是棉花的产地,棉纺织业发达又靠近沿海,利于海上贸易,是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吴江的河里、平望,湖州的南浔,都是著名的水乡市镇。这些市镇有的以经营手工业为主,有的以某些行业著称,有的是农副产品的交易市场或产地等。随着市镇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达,明中叶以后,在经济作物和水陆交通发达的地区,先后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工商业市镇。如苏州的盛泽、平望、唯亭,嘉定的南翔、诸翟,湖州的南浔、乌镇等地。这些市镇人烟稠密,街道繁盛,市场繁荣,手工业、商业都很发达,且为各地商贾所集,进行大宗交易。

——何荣昌《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

材料二  英国西北部工商业城市的兴起,吸引了大量人口,形成了新的人口中心。1801--1831年,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等城市的人口增加了两倍多。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已占人口全国总人口的52%.年轻人纷纷外出求职,自由择偶组成小家庭的现象剧增,社会生活发生巨变。机械化生产使工人的一部分体力消耗和技能的运用被机器所代替,使工人的劳动失去了独立的性质,成为了机器的附庸,同时也使得资本家可以利用女工和童工来排挤成年男工,从而压低工资。使用机器进行生产又成为资本家增加工人劳动强度和延长劳动时间的有力手段,它甚至突破了起码的道德标准和人的生理承受限度。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的原因及其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上半期城市发展过程中英国社会发生的变化。请结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城市的产生,东西方国家都完成了由神权建筑(宗庙)向皇权建筑(皇宫)的转化,但两者之间还存在不小的差异,在西方城市主要是“并存”,而在古代中国则主要是“融合”。在古代西方城市,传统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更多地体现在以宏伟教堂为中心的城市居住空间布局结构。相比之下,在中国,“天子”即“上天之子”,皇宫建筑或官府成为整个城市空间最宏伟的建筑物。

——摘编自黄志宏《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模式的演变》

材料二   西欧中世纪,城市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在经济上,城市的经济活动不纳入封建庄园的经济体系,有独立于领地之外的财政管理系统;政治上,城市不隶属于任何封建主,有自己独立的司法权,可推选自己的行政官员:从社会关系上来看,任何人一旦成为市民,就脱离了封建关系,成为不受封建关系约束的自由人。中国的城市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商人与社会其他成员同流,商人发了财总要投资土地,因为土地被看成是财产与社会地位的最终归宿。同时,历代王朝都有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虽也有“商会”“行会”等组织,但“隋唐以来,行会主要是政府控制工商团体的工具”。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   西欧城市经历了一个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而在发展繁荣之后必然会对其母体——封建社会产生重要影响。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力量,它与落后的束缚其发展的封建制度和经济之间的矛盾必将突出与尖锐化,并最终演变为导致其瓦解的主体力量。

——胡杨《浅论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复兴对封建社会的影响》

材料四   城市的兴起,论过程,是演进的;但论结果,是革命的。

——【美】汤普森著,徐家玲译《中世纪经济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古代东西方国家城市空间结构的不同特征及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与中国古代城市的区别。
(3)中世纪城市兴起给西欧历史带来了深远影响。根据材料三、四谈谈如何理解“城市的兴起……论结果,是革命的”。
2021-06-14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辽西育明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城镇化、郊区化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当时在二战的背景下,为了疏散大城市的人口,有效保护生产战争所需物资的重工业,首批小城镇在中心城市周边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起来。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的小城镇建设进入新阶段。随着英国海外殖民地的独立,外来人口大量涌进英国中心城市,给城市发展造成很大的压力。同时,由于本土科技的发展和外来投资的增加,新兴工业部门不断出现。为寻求发展空间,以开发区为主要形式的一批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心城市附近发展起来。相比之下,这一时期大城市的人口增长缓慢,甚至一度停滞,出现了“逆城市化”倾向。

——摘自2010320日经济日报《英国富有特色的小镇建设》

材料二   随着乡镇工业的高速发展,全国建制镇高速增长,19831986年全国设镇7750个,平均每年增长1680个。19871991年,全国设镇1737个,平均每年增长347个。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视察,全国再度掀起经济发展高潮,小城镇建设再次出现高速增长的势头,1992年这一年设镇2084个,比前5年的设置总和还要多347个,19931994年设镇1671个。到1994年底,全国建制镇16702个,其中东部经济地带7298个,中部经济地带7017个,西部经济地带1895个。由于东西部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镇与镇之间的规模差异也比较大:一是人口,全国最大的镇,有近10万人,最小的甚至不足千人,人口相差几十倍;二是面积,有的镇过大,已发展到相当于中、小县的规模,有的镇过小,仅几平方公里。

——摘编自叶冰《论中国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小城镇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小城镇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小城镇建设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城市成为了国家的统治中心,辐射统治周边乡村;经济上城乡还处于一体化的自然状态之下,村民和城郭居民都以农业生产为主。到中唐后,政府为增加收入,开始实行“以贫富为差”“凡百役之费,一钱敛之”的制度,并将户口分为“乡村户,”(以从事农业的乡村居民为主)乖“坊郭户”(以从事工商业的城市居民为主),规定“坊郭户配现钱须多”。这反映出中国由传统的“四民(士、农、工、商)分业”向“城乡分业”的转化。同时,由于新的选拔制度将越来越多的乡村优秀分子吸引到城市,从而使城市变成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而乡村变成政治上的边缘和经济上的皇粮供应地。城乡关系由以往的“城乡一体”走向了“城乡分离”,城乡的贫富差距也迅速加大。

——据戴顺祥《从城乡一体到城乡分离》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关系演变历程示意图


——据年猛《中国城乡关系演变历程、融合障碍与支持政策》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到唐朝中期“城乡分离”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示意图中①和②的相关内容。
(3)综上,谈谈你对我国城乡关系演变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01949年中国城市人口及城市化指数估计略表

年份全国人口总数(万)城市人口数(万)城市化指数(%)
18203737723506.3
18404128126686.5
18933367726687.9
192044377470010.6
193646136526311.4
194954167576510.6

——摘自行龙《也论中国近代的城市化》

材料二   德国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比例表(百分比)

时间农村城市
187163.936.1
188556.344.7
189549.850.2

普鲁士东部与西部城市化率比例表(百分比)

时间东部西部
184022.925.2
187124.234.2
191033.150.7

——摘编自刑来顺《德国工业化时期的城市化及其特点》

材料三   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57年,为中国人口城市化的正常发展时期。1953年,随着国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工业化的启动带动了人口城市化的发展。1957年底,中国非农业人口达9949万人,其中农村迁入城市的人口达1500万人,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15.4%。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城市化进程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和德意志城市化的异同并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城市化加快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2021-01-08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学程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中华早期文明的发达与人口大量聚集于城市有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代城市化率列表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二  中国经济的重心一直安放在乡村,并不安放在都市。

一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城市化率变化趋势,并简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钱穆观点的理解。
2020-12-06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规模的都城营建活动对关中地区的森林造成了毁灭性破坏,而且随着关中地区人口的大幅度增长,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张。农业生产的过度开发,加剧了关中地区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造成了农业经济的停滞甚至衰退。唐高宗在文告中说,因长安粮食供应困难,而洛阳有运河,运输方便,故建为东都。自唐高宗时到玄宗开元二十四年间,皇帝均住在洛阳。五代时期,除后唐都洛阳外,其他朝代均都开封。宋太祖赵匡胤建都非在洛阳、长安,而在河南开封。北宋大权集中于中央政府,鉴于中央政府消耗大,又鉴于长安离江淮太远,洛阳虽较佳,但开封更好,故建都于开封。

——摘编自全汉昇《中国社会经济通史》等

材料二   朱元璋定都南京,为中国统一后建都江南的第一个皇帝。居于长江下游的南京,山川险固,气象十分雄伟。但是,北方边疆的防御问题,北方元朝残余势力的存在等,都关系着国家的安全,南京远离要防,不便用兵,对北方的控制鞭长莫及。朱元璋曾有迁都的意向,但终未成行。明成祖朱棣,出身燕王,对政治中心脱离军事中心的危害很有体会,成功的迁都北京。北京虽然远离全国经济最发达的江南地区,但有京杭大运河连接江南经济中心,还可以通过海运从东南补给京师。明朝对国都的选址问题,争论一直非常激烈。

——摘编自李传永《论中国历代都城之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至北宋都城变迁的主要特征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朱棣迁都北京的背景和影响,并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城市化是现代国家发展无法逾越的一道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时期,如何推进城市化?或许可以从历史中寻找一些答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战国至南北朝时期。此时期城市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政治因素的制约,南方除少数大城市的发展水平逐渐接近北方外,黄淮流域的城市数量与发展水平仍居当时全国的主导地位。

第二阶段,即从隋唐至清末时期,这一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除江南已成为城市发展、分布的重点地区和以工商业为主的城市不断增多,城市的工商业职能进一步加强、城市作为经济中心的作用日益明显。

——摘编自戴均良主编《中国城市发展史》

材料二   古埃及文化,两河流域文化兴起了西方最早一批城市的。到中世纪城市的时候,城市进一步发展,但更多还是城堡为重要表现形式。18世纪中叶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兴起,人口的急剧增加;国家殖民财富的快速积聚;新兴力量的影响,贵族在地区间的流动;社会经济领域和城市规划结构的巨大变革,城堡向城市的发生变化。产业革命让农民失去土地转化为城市人口,出现现在城市化的进程,工业化进一步推动着城市现代化发展。

——摘编自刘易斯·芒福德著《城市发展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城市发展转型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转型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西方城市发展转型的影响。
(3)谈谈东西方城市发展的历程给我国现在城市化的启示。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材料二   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弟,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国外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