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城市是历史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祐二年(1087)十月,泉州港正式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之一……出于生存的需要,南宋统治者放宽了对工商业的控制,鼓励发展工商业,使得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达到了历史上顶点。由于经济的兴起,城市化进程也有所加快,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改变。有宋一代,科学技术成果极为丰富,航海技术也相较以前有所提高,以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也发展到新的高度。由于南北陆路和东西陆路的交通断绝,南宋的大致方针是向北防御,向南发展。因此,面向东南海陆发展与东南亚等国的关系也就成了必然的趋势,而作为海上对外交往中心枢纽的泉州也应时兴起。

——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概括“泉州港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之一”的有利条件。结合所学,指出宋代“南北陆路和东西陆路的交通断绝”后海路转趋于发达的两条路线。

材料二   至道光四年(1824),“高家堰大堤溃决,冲毁运道,运河水量激减”。清江浦南北一带“运河底高已达一丈数尺,两淮积淤宽厚,中泓如线。向来河面宽三、四十丈者,今只宽十丈至五、六丈不等;河底深至五、六尺者,今只存水三、四尺,并有深不及五寸者。舟只在在胶浅,进退俱难。”道光五年,黄河再次发生大水……运道淤塞严重,漕船纷纷搁浅于泥淖之中。然而,漕运维系着京师的粮饷供给,道光帝也不得不发布上谕,议行海运。其实,此时实行海运已完全具备相应的条件。一是较元明时期,人们对海道的熟悉程度大大提高,对于海洋航行知识了解的也更多;二是交通工具的改进也使得海运的风险大为降低。……道光帝由于得到了琦善等封疆大吏的支持,遂决定实行海运,批准了他们的奏请。

——《清江浦兴衰研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清江浦城市发展的不利因素。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城市兴衰的认识。

材料三   像伦敦这样的城市,就是逛上几个钟头也看不到它的尽头,而且也遇不到表明快接近开阔的田野的些许征象,——这样的城市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东西。这种大规模的集中,250万人这样聚集在一个地方,使这250万人的力量增加了100倍;他们把伦敦变成了全世界的商业首都,建造了巨大的船坞,并聚集了经常布满太(泰)晤士河的成千的船只。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伦敦成为“全世界的商业首都”的必然性,并指出伦敦城市化早期进程的问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城镇化、郊区化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当时在二战的背景下,为了疏散大城市的人口,有效保护生产战争所需物资的重工业,首批小城镇在中心城市周边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起来。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的小城镇建设进入新阶段。随着英国海外殖民地的独立,外来人口大量涌进英国中心城市,给城市发展造成很大的压力。同时,由于本土科技的发展和外来投资的增加,新兴工业部门不断出现。为寻求发展空间,以开发区为主要形式的一批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心城市附近发展起来。相比之下,这一时期大城市的人口增长缓慢,甚至一度停滞,出现了“逆城市化”倾向。

——摘自2010320日经济日报《英国富有特色的小镇建设》

材料二   随着乡镇工业的高速发展,全国建制镇高速增长,19831986年全国设镇7750个,平均每年增长1680个。19871991年,全国设镇1737个,平均每年增长347个。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视察,全国再度掀起经济发展高潮,小城镇建设再次出现高速增长的势头,1992年这一年设镇2084个,比前5年的设置总和还要多347个,19931994年设镇1671个。到1994年底,全国建制镇16702个,其中东部经济地带7298个,中部经济地带7017个,西部经济地带1895个。由于东西部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镇与镇之间的规模差异也比较大:一是人口,全国最大的镇,有近10万人,最小的甚至不足千人,人口相差几十倍;二是面积,有的镇过大,已发展到相当于中、小县的规模,有的镇过小,仅几平方公里。

——摘编自叶冰《论中国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小城镇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小城镇建设的认识。
2021-05-25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B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乡镇工业的高速发展,全国建制镇高速增长,19831986年全国设镇7750个,平均每年增长1680个。19871991年,全国设镇1737个,平均每年增长347个。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视察,全国再度掀起经济发展高潮,小城镇建设再次出现高速增长的势头,1992年这一年设镇2084个,比前5年的设置总和还要多347个,19931994年设镇1671个。到1994年底,全国建制镇16702个,其中东部经济地带7298个,中部经济地带7017个,西部经济地带1895个。由于东西部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镇与镇之间的规模差异也比较大:一是人口,全国最大的镇,有近10万人,最小的甚至不足千人,人口相差几十倍;二是面积,有的镇过大,已发展到相当于中、小县的规模,有的镇过小,仅几平方公里。

——摘编自叶冰《论中国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小城镇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小城镇建设的认识。
2021-05-20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南城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代是江南市镇发展繁荣的时期。苏州常熟县的潢泾镇(即明代太仓的赵市)宋元时是大镇,明初因遭兵火闾里为嘘,但到明成化年间又恢复成市。进入清朝以后,在它的周围又涌现出一批小市镇。如镇西南七里有乾隆末年成市的归家庄,镇东南九里有乾隆中兴起的时思庵镇,镇西北十里有陆河镇,西北十二里有横塘市。

市镇发展较快的松江、嘉定、太仓一带,是棉花的产地,棉纺织业发达又靠近沿海,利于海上贸易,是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吴江的河里、平望,湖州的南浔,都是著名的水乡市镇。这些市镇有的以经营手工业为主,有的以某些行业著称,有的是农副产品的交易市场或产地等。随着市镇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达,明中叶以后,在经济作物和水陆交通发达的地区,先后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工商业市镇。如苏州的盛泽、平望、唯亭,嘉定的南翔、诸翟,湖州的南浔、乌镇等地。这些市镇人烟稠密,街道繁盛,市场繁荣,手工业、商业都很发达,且为各地商贾所集,进行大宗交易。

——何荣昌《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

材料二  英国西北部工商业城市的兴起,吸引了大量人口,形成了新的人口中心。1801--1831年,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等城市的人口增加了两倍多。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已占人口全国总人口的52%.年轻人纷纷外出求职,自由择偶组成小家庭的现象剧增,社会生活发生巨变。机械化生产使工人的一部分体力消耗和技能的运用被机器所代替,使工人的劳动失去了独立的性质,成为了机器的附庸,同时也使得资本家可以利用女工和童工来排挤成年男工,从而压低工资。使用机器进行生产又成为资本家增加工人劳动强度和延长劳动时间的有力手段,它甚至突破了起码的道德标准和人的生理承受限度。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的原因及其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上半期城市发展过程中英国社会发生的变化。请结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01949年中国城市人口及城市化指数估计略表

年份全国人口总数(万)城市人口数(万)城市化指数(%)
18203737723506.3
18404128126686.5
18933367726687.9
192044377470010.6
193646136526311.4
194954167576510.6

——摘自行龙《也论中国近代的城市化》

材料二   德国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比例表(百分比)

时间农村城市
187163.936.1
188556.344.7
189549.850.2

普鲁士东部与西部城市化率比例表(百分比)

时间东部西部
184022.925.2
187124.234.2
191033.150.7

——摘编自刑来顺《德国工业化时期的城市化及其特点》

材料三   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57年,为中国人口城市化的正常发展时期。1953年,随着国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工业化的启动带动了人口城市化的发展。1957年底,中国非农业人口达9949万人,其中农村迁入城市的人口达1500万人,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15.4%。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城市化进程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和德意志城市化的异同并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城市化加快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2021-01-08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学程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城市的产生,东西方国家都完成了由神权建筑(宗庙)向皇权建筑(皇宫)的转化,但两者之间还存在不小的差异,在西方城市主要是“并存”,而在古代中国则主要是“融合”。在古代西方城市,传统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更多地体现在以宏伟教堂为中心的城市居住空间布局结构。相比之下,在中国,“天子”即“上天之子”,皇宫建筑或官府成为整个城市空间最宏伟的建筑物。

——摘编自黄志宏《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模式的演变》

材料二   西欧中世纪,城市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在经济上,城市的经济活动不纳入封建庄园的经济体系,有独立于领地之外的财政管理系统;政治上,城市不隶属于任何封建主,有自己独立的司法权,可推选自己的行政官员:从社会关系上来看,任何人一旦成为市民,就脱离了封建关系,成为不受封建关系约束的自由人。中国的城市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商人与社会其他成员同流,商人发了财总要投资土地,因为土地被看成是财产与社会地位的最终归宿。同时,历代王朝都有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虽也有“商会”“行会”等组织,但“隋唐以来,行会主要是政府控制工商团体的工具”。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   西欧城市经历了一个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而在发展繁荣之后必然会对其母体——封建社会产生重要影响。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力量,它与落后的束缚其发展的封建制度和经济之间的矛盾必将突出与尖锐化,并最终演变为导致其瓦解的主体力量。

——胡杨《浅论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复兴对封建社会的影响》

材料四   城市的兴起,论过程,是演进的;但论结果,是革命的。

——【美】汤普森著,徐家玲译《中世纪经济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古代东西方国家城市空间结构的不同特征及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与中国古代城市的区别。
(3)中世纪城市兴起给西欧历史带来了深远影响。根据材料三、四谈谈如何理解“城市的兴起……论结果,是革命的”。
2021-06-14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辽西育明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中华早期文明的发达与人口大量聚集于城市有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代城市化率列表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二  中国经济的重心一直安放在乡村,并不安放在都市。

一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城市化率变化趋势,并简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钱穆观点的理解。
2020-12-06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社会的变迁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北宋以前的城市,一般是坊、市分区,即住宅区与商业区严格分开。北宋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彻底打破了的界限,商店可以随处开设,不再采取集中的方式。……都城开封是最繁华的城市……市场上的商品有来自各地的粮食、水产、牛羊、果品、酒、茶、纸、书籍、瓷器、药材、金银器、生产工具等,还有来自日本、高丽和大食(阿拉伯)等国的货物。营业时间不受限制,除白天营业外,还有夜市和晓市。夜市到三更为止,五更时,晓市便又开张。……市内还出现了瓦子(或称瓦舍瓦肆"), 里面有勾栏(歌舞、戏剧场所)、酒肆和茶楼,还有说书、演戏的,是娱乐的中心。

——摘编自朱绍侯、 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二: 1949- 2013 年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引自《1949年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城市化进程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材料二   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弟,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国外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来,作为传统政治中心的北京城的经济发展仍停留在以手工业为主的阶段,对周边农村的带动作用十分有限,城市人口增长与核心区规模的增长都比较缓慢。1912 年以后,由北京近郊及外地农村流入的人口逐渐膨胀,至1948年增加了2.77倍。同时失业或无业人口也越来越多,据统计,1935 年全市无业人口的总数达64万多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55%.1928年以后,那些为少数上层社会服务的古玩、皮货、首饰、钟表行业以及餐饮业等商业服务业也面临严重危机。

--摘编自邱国盛《近代北京上海城乡关系比较研究》

材料二 建国以来有关城乡关系的主要政策年份

年份主要政策
1949经济建设坚持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
1953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实行统购统销。
1958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
1978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逐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4允许农民自理口粮进集镇落户。
1997从农村到小城镇务工或者兴办第二三产业的人员,在小城镇购买了商品房等人员可以办理城镇常住户口。
2002党的十六大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2017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摘编自颜昌武《中国现代国家建设中的城乡关系一个非对 称双向运动的分析视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北京城发展滞缓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以来中国城乡关系的演变历程。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以来中国城乡关系演变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