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如表为近代中国城市化比率统计表(单位:%)。对如表解读正确的是
地区
年份
中国
北部
中国
西部
长江
上游
长江
中游
长江
下游
东南
沿海
两广
地区
云贵
地区
整体
1843年4.24.94.14.57.45.87.04.05.1
1893年4.85.44.75.210.66.48.74.56.0

A.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整体发展较快
B.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市化比率最高
C.城市化地区发展呈现不平衡发展态势
D.城市化主因是通商口岸商品经济发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欧洲特大城市(至少有十万人口)的数量比中国的少得多,而非常小的城市(人口少于一万)的数量多很多,而中西方城镇规模之所以不同,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欧洲城镇的市场性强;一个基于经济一体化的城市层级在欧洲是独特的,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欧洲城市体系的经济属性是欧洲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和发展机制;在欧洲城镇中发展较好的和有活力的城镇一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对移民的开放和包容∶通过历史考察,我们发现是几个世纪以来欧洲城镇发展中从未停止的创新性,例如,城市中新的发展动力、方向转变以及创新浪潮恰恰经常出现在应对危机的时期。

——摘编自魏建国《欧洲"独特性"的城镇史视角解读———读彼得·克拉克著<欧洲城镇史∶400—-—2000年>》


根据材料,指出欧洲城镇发展呈现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研究欧洲城镇史的重要意义。
2021-05-10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西洋史》中写道:“十八世纪末年时,欧洲大多数的人民,已因这个革命之故,抛弃乡村生活而成为城市的居民。这些做工的男子与许多妇孺,成日如牛马一般的在那污秽狭窄的厂中工作,晚上则睡于同样的厂旁小屋之内……所以当十九世纪初年时,一般工人的生活情形,是极不卫生,极不合理,极多使人堕落的机会的。”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①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          ②工业革命实现了男女平等
③工厂环境易滋生道德问题          ④工业革命加剧社会阶级对立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4 . 人类的经济活动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并在建筑规划思想上体现出地域性和民族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20~1957年中国城市人口变化表


——李蓓蓓《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分期研究》

材料二 颐和园由北面的万寿山和山南的昆明湖组成。乾隆曾展拓湖面东部,使原来正对万寿山中部的东岸线退至山东麓部位,山和湖的关系结合得更加自然。展拓后的昆明湖呈北宽南窄的倒三角形,水面辽阔,约占全园四分之三。”

——摘编自萧默《建筑的意境》

材料三 四合院,是一种由四面房屋合起来而形成的一种内院式建筑(如图)。四合院广泛分布在中国南北各地,尤以北方地区最为典型。对于四合院的解读,主要基于以下两个视角:


①遵循了建筑与自然环境、气候的和谐统一:从剖面看,庭院南北向距离与房高的平均比例为10:3,这样低矮平缓的比例便于夏季风的进入,能在湿热的夏季带走多余的热量和水分。这一特征在中国古代大量的建筑中都有所体现

②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礼制的秩序感:四合院民居在布局上多按南北纵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房屋四角以廊道或围墙联系围合,形成主次分明、安静内敛的居住环境。这种结构恰恰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法要求

——根据朱瑾、王军《四合院的文化阐释与伦理解读》等论文摘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9世纪40年代以前和20世纪40年代以后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简述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颐和园的规划如何体现因地制宜的规划思想的?
(3)根据材料三结合学说知识,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视角的认识?侧重分析①,请从建筑与自然的关系这个角度,以秦长城为例进行阐述。侧重分析②,请从建筑与文化的关系这个角度,以平遥古城的民居为例进行阐述。(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2020-05-2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诺丁汉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实验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天安门广场与时代变迁

材料一   

明朝开辟了“T”字形的宫廷广场,名曰天街,外建宫墙,把广场完全封闭起来。东西两翼以及南端凸出的一面各开一门,东为长安左门,西为长安右门,正南为大明门,清初改称大清门。明清时期,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前竖立有刻着“官员人等,到此下马”的石碑,有禁军站岗;殿试结束后,黄榜经天安门转出长安左门张挂在临时搭起的龙棚里,叫“金殿传胪”;皇帝登基或册立皇后,在天安门举行“颁诏”仪式。


如图为清代天安门示意图。

材料二   1912年,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的门槛被拆除。1913年,长安街正式通行,千步廊被拆除。1915年,广场以南正阳门的瓮城也被拆除,并开辟了东西两侧城墙上的出入口,进一步便利了从外城直达天安门广场的交通。20世纪上半期,在这里出现过数次群众爱国运动。


1959年,天安门广场由原来的11万平方米扩大到40万平方米。如图为1959年改建后的天安门广场简图。

材料三   


如题是首批国产的T-54A坦克参加1959年国庆阅兵正经过广场。


(1)请以“天安门广场的变迁”为主题,解读上述材料。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材料四   2019年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群众联欢。联欢群众演唱的歌曲中有以下三首:

歌曲名创作年代歌词节录
《我们走在大路上》1963年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毛主席领导革命队伍,披荆斩棘奔向前方。向前进!向前进!
《在希望的田野上》1981年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为她富裕为她兴旺。我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
《不忘初心》2016年(长征胜利80周年)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鲜血浇灌出花开的国度……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万水千山最美中国道路。


(2)这些歌曲反映了新中国不同时期人民的精神风貌。请你从上表中任选一首,对此加以简要说明。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70~2010年美国、中国与世界的城市化水平一览表

时间美国中国世界
197073.60%17.38%35.90%
198073.70%19.39%39.10%
199078%26.41%43%
200079.10%36.22%46.70%
201082.10%49.95%50.80%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2010)》《国际统计年鉴(2010)》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