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英国诗人库柏有一句名言:“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奥古斯都所推行的城市化运动最杰出的成就,毫无疑问,那就是辉煌的罗马建筑。罗马城在方位走向上注意与有序空间协调一致,城市主干道一条为南北走向,另一条为东西走向,两条大道成直角在市中心交汇。交汇点一般为城市中心,通常在这里要为宗教纪念物挖一个地基。剧场是罗马人在借鉴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方式加以变化,从而使得它比原来的形式更为华丽、雄伟。罗马市政当局认为城市人数在5万人左右最为合适。在罗马的建筑师看来,理想的城镇应为2400~1600英尺,因为长度太长就会看不清沿城墙传递的信号,因而对城防不利。城市的下水道、供水管、桥梁、道路一应俱全,甚至还建立了西方世界最早的医院和最早的国家医疗体系。正是有了这样的管理才使罗马居民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喷泉的壮观场面得以实现。

——据杨俊明、巢立明《奥古斯都时期古罗马的城市规划与建筑》整理

材料二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起始于以蒸汽机发明为标志的英国产业革命,由于工业区存在许多就业机会,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引起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和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工业化成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在进入城市化成熟阶段以后,其城市化进度开始趋缓。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及80年代早期,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人口向郊区和小城市流动的逆城市化现象。1979~1982年,欧洲高城市化地区制造业的就业人数少得最多,达到-18.4%。

——摘编自段瑞君《欧美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经济空洞化使城市衰败地区蔓延,而衰败使中心区古老的建筑群逐渐沦为贫民窟,对城市文化及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欧洲城市曾尝试拆除衰败地区和建立现代建筑。对城市历史中心的破坏,引起了普遍的敌意。欧洲具有悠久的历史,城市中心密布着古老建筑群,各国制定了严格法律进行精心地保护,城市更新罕见。城市历史中心建筑拆迁几乎是禁止的,政府还严格限制现代建筑布局在历史中心而破坏城市景观的协调性。欧洲闹市区依然完整保留着数百年前的画景似的古城风貌,古色古香。城市建筑遗址有的可上溯道古罗马、古希腊时代。在城市中心附近,中世纪的罗马式圆顶教堂或哥特式尖顶教堂作为城市的天际线,象征着古老的庄严。

——摘编自徐和平《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文化保护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归纳古罗马城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80年代早期欧美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归纳欧洲城市更新运动中对古典建筑群保护的意义。
2022-07-07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长寿区七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春秋战国到南宋末年,城市人口由15.9%上升到最高峰的22%,最大的城市规模也由二三十万人不断上升到250万人。人口虽然增加了,但增加率不高;而在同一时期,耕地面积略有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也有相当幅度的提升,粮食生产能供养这些非农业人口。江南地区正是当年的农业高产区,加以水道分布理想,运输便捷,到了南宋,这种发展趋势达于顶点。南宋以后,人口快速增加,耕地虽然也扩展了一些,但远远追不上人口之增殖。农民可能供养的非农业人口之比重便随之下降,也因为余粮率之下降,每个大城市必须扩大其采集余粮的地理范围,运粮成本上升,最后终于达到极限。到了19世纪上半叶,城市人口比重已降至6.9%的谷底。19世纪40年代五口通商,从此开始中国与西方各国密切接触,各大商埠相继开辟,城市内的现代工业逐渐兴起。大量的洋米洋面可以从商埠进口,城市人口不再完全仰赖本国农业部门的粮食供应,余粮率所形成的制约减弱。到了19世纪末,城市人口比重已回升到7.7%。

——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材料二   1955年,国务院公布了市和镇的设置标准:凡常住人口2万人以上的居民点被列为市;2000人以上而同时非农业人口占50%以上的居民点列为镇。中国推动的五年计划以及国家城市发展策略都建基于这些市镇单位。自1955年的设市标准实施后,至1957年,全国城市增至179个,其中71个是新设的。新市大都位于内陆省份,是依赖本地资源并以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新建工矿企业为依托的新建城市,如包头、克拉玛依、白银、兰州、大同等。在沿海地区,有23个原城市被取消了城市地位。这些发展体现了新政府由沿海转入内陆的新的工业化空间政策,城市发展动力在空间上出现变化。19491957年间,城市化高速发展,中国城市化比率亦由10.6%升至15.4%。

——摘编自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以前中国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初期城市发展的意义。
3 . 据学者研究,英国早期城市化的基本情况如表所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城市化
A.未摆脱政治中心优先发展的藩篱B.受制于城市人口的缓慢增长
C.政治中心严重制约其他地区发展D.催生了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