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生问题、人文关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370年,明政府设立惠民药局,在各府设提领,州、县设官医。同时,明政府还下令设养济院,收养鳏寡孤独废疾不能自存之人。明政府的这些举措旨在
A.完善社会保障体系B.加强基层社会管理
C.维持社会秩序稳定D.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的粮食亩均产量汉代为132公斤、南北朝为128.5公斤、唐前期为167公斤、唐后期为154.5公斤、宋代为154.5公斤、元代为169公斤、明代为173公斤,清代为183.5公斤。

——摘编自郑正、王兴平《古代中国人寿命与人均粮食占有量》

材料二   秦汉400多年间,先后发生了旱灾81次,水灾76次,蝗灾50次,导致饥荒及相关疫病27次,汉武帝元鼎三年发生大旱,40多个郡国发生饥荒,出现人吃人的现象。各州郡因水旱灾害发生饥荒死去的人数动辄以千计,人口大量死亡。

——摘编自邓拓《中国饥荒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对防治农业自然灾害非常重视,成立了中央防汛指挥部,后来改名为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具体组织领导全国抗旱防汛等防灾减灾工作,气象部门从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的要求出发,开展了灾害预报预警、水旱情况监测等工作,民政部门先后制定了《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工作规程》《灾害应急救助工作规程》《春荒冬令灾民生活救助工作规程》等文件,规范了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响应程序和灾情会商等各项机制,做到大的自然灾害救灾物资24小时内到位,中央资金三天内到位。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确保14亿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党和政府历来非常重视粮食生产,出台了不少确保粮食安全的政策,用世界约10%的耕地,生产了世界上四分之一的粮食,养活了世界上近五分之一的人口,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为全球的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政策主要有: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实行粮食补贴政策;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实行粮食储备政策;推进粮食科技政策。

——摘编自刘宇杰《告别饥荒——饥荒成因与应对的历史考察》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饥荒”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1-12-25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5 优质粮食工程 让百姓吃好-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3 . 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是世界性的问题,也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民食问题事关政权稳固。据《礼记》记载,周朝禁止出售不成熟的粮食和水果等;汉代,干肉腐坏变质出售致病,商贩及监管者“与盗同法”。《唐律疏议》规定,明知脯肉已经变质而不及时焚毁构成的刑事犯罪将受重罚,“其有害心,故与尊长食,欲令死者,亦准谋杀条论;施于卑贱致死,依故杀法”。《宋刑统》要求食品行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由行会对食品质量负责;明嘉靖时,“发现猪羊肉灌水,及米麦等插(掺)和沙土货卖者,杖八十”。

——摘编自蒲丽娟、王伟《政治伦理视域下的古代食品安全治理及启示》

材料二 圈地运动早在15世纪就已经在英国盛行,它为资本家提供了雇佣劳动力,并将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化为资本主义大土地所有制……16世纪中期,土豆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17世纪时,土豆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1842年,英国和德国兴建了制造过磷酸盐化肥的工厂……1861年,美国拥有的收割机已超过10万台。

——摘编自王荣生《近代欧美国家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材料三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组成“全国食品卫生领导小组”,组织对食品种植养殖、食品生产、经营和进出口等环节的治理。198211月,食品卫生领域的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通过。1981年,卫生部制定了食品卫生标准研发五年规划,陆续发布了80多项标准。1984年,我国正式成为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成员,积极参与国际食品标准制定。

——摘编自胡颖廉《改革开放40年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机构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食品安全治理的特点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欧美各国能实现粮食安全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初期食品安全治理的意义,并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通过的时间。
2021-12-20更新 | 160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5 优质粮食工程 让百姓吃好-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4 . 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赶上百年未遇的大饥荒。按照清代律令,凡动用官仓里的粮食,必须有朝廷批文。郑板桥说:“此何时?俟辗转申报,民无子遗矣。有遣,我任之!”毅然决定开仓放粮。郑板桥此举意在
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B.强调重农意识
C.践行以工代赈的救灾方式D.关注地方稳定
2021-12-18更新 | 83次组卷 | 3卷引用:中国古代史核心考点22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202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精炼
5 . 1860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食品掺假法》,法令确立了一个“重要的先例”,即“保护消费者免遭钱财损失和身体伤害是政府应尽的职责”。190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纯净食品和药品法》,禁止销售任何添加了可能对健康有毒或有害物质的食品。这些法律的颁布
A.杜绝了损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的行为B.反映了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国家重视
C.解决了生产者造假制劣的违法问题D.提高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水平和能力
6 . 2021年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制度在维护社会公正、实行财富再分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社会救济。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食。隋唐时期,政府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隋文帝置仓积谷,预防荒年,还鼓励民间自置义仓,令各州百姓在收获时按贫富分三等出粮,于当地造仓积储。官仓救大灾,义仓防小灾。……宋朝以后,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宗族通过设立义田、义学、义宅、义冢等族产,在衣食、住行、婚娶、蒙养、丧葬等方面资助族中贫困者。

——摘编自《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开始着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1951年,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标志着城镇企业职工劳动保险制度的建立。19561月通过的《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和同年6月通过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指出,农业合作社应该对社内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没有依靠的社员,做到保吃、保穿、保医、保教、保葬,这两个文件奠定了五保工作的制度基础,五保制度正式在我国建立起来。

——摘编自郑秉文等《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材料三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尊重和鼓励基层组织和群众的创造精神,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创新,推进民主管理的科学发展,整合基层治理资源,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能力建设,不仅是今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程。

——陈荣卓、唐鸣《农村基层治理能力与农村民主管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朝前后社会救济的区别。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3)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选择阐述①:指出基层民主制的形式,并分析具体影响。选择阐述②:指出中国积极推动建设怎样的新型国际关系,并结合“一带一路”理念的应用来说明中国如何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2021-12-08更新 | 55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6 万企兴万村?行动正当时-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代开始,中央政府经常派出使者“分行四方,延问疾苦”,以便及时“赈济百姓”。汉代各级政府与扶贫相关的财政事权就包括了收养孤儿、贩恤鳏寡、救疾医病、放赈救灾、助贷贫民、协助生产等十多项。汉代限民田,曹魏屯田制,北魏隋唐均田制,都是努力把人民和土地结合起来,帮助人民生产自救;另一方面则对农民生产提供帮助,如大兴水利、提供种子农具的贷款、编制农书等等。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独孤园等恤养老幼贫疾的常设机构。中唐时,刘晏强调国家赈济要适当:“赈给少则不足活人,活人多则阙国用,国用阕则复重敛矣”。唐宋时期,政府针对各种贫弱对象,都设立了专门的救助机构,这些措施为元明清历代所继承,并有新的发展。

——摘编自史卫《古代财政与扶贫》

材料二   最早到达美洲新大陆的移民主要是靠互帮互助来度过难关,移民到达新大陆不久之后很快就效仿英国建立了济贫制度。1929年下半年的经济危机,使人们强烈要求政府承担起社会责任。当时的美国总统死抱着“自愿救济”和联邦政府不参与社会救助的信条,未采取任何措施。1933年总统罗斯福推行“新政”,并于当年5月签署了《联邦紧急救助法》,标志着美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救济机构——联邦紧急救助署的成立,开辟了公共救助的新纪元。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障法》,这部法律一改济贫制度下事后救济的做法,将贫困的预防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启了社会救助立法的里程碑。该法案在对待贫困问题上采用了两道防线,即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该法案主要目的就是将失业者、儿童、妇女、老年退休人员与残疾人纳入公共援助体系,形成了不同类别的社会援助计划。

——摘编自于婷《中美社会救助例度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扶贫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国《社会保障法》颁布的意义
2021-11-25更新 | 149次组卷 | 5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课后培优练(选择性必修1)-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时期,中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已初步形成。汉代政府颁布法令免除老人赋役,设立了常平仓作为备荒仓储,且建立了报灾、勘灾和救灾等基本程序。隋朝设立义仓,南宋时期设立社仓,形成了完整的备荒仓储体系。明清时期在救助社会弱势群体方面,设有养济院、孤老院、惠民药局等救助机构。民间慈善团体也日渐增多,许多慈噩组织规定对“贫困无依的孝子、节妇”要优先给予救济,对“不孝不悌、赌博健讼、酗酒无赖,及年少强壮、游手游食以致赤贫者”一律不予救助。

——摘编自王卫平黄鸿山《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事业述论》

材料二 晚清以降,一些有识之士在与西方社会的接触中意识到中国传统救济的弊弊在于“有养而无教”,并认识“重教”的积极意义。晚清政府明确责成地方官绅体察情形,在各种养济院、清节堂中附设工艺所,“兴养立教”。民国政府逐步摒弃传统的慈善观念,代之以先进的国家责任理念,将社会救济视为“集体之生存而当为,不专为人类之悲悯而宜为”的事业。

——摘编自岳宗福杨树标《近代中国社会救济的理念嬗变与立法诉求》


(1)概括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成因。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社会保障思想的变化并说明其影响。
9 . 如表为1985—2017年中国经济发展与减贫速度简表。引起表中减贫速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速度年份19851992199820042006201220162017
中国GDP增长率(%)13.514.27.810.112.77.86.76.9
中国减贫率(%)2.417.517.912.212.923.728.642.3

A.区域经济均衡发展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变革
C.国家政策支持引导D.和平与发展成为了当今世界的主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社会保障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

材料一   宋朝建于五代十国变乱之后,加上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征战不断,难民较多,需要以社会福利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同时宋朝奉行以文立国的国策,将儒家仁政思想贯彻于一些政策诏令中,重视通过福利救济进行风俗教化。因而,官方慈善事业比较发达。与前代相比,宋朝的救济对象扩大到了社会各个阶层,政府按照财富的多寡来划分社会阶层,对其中的贫民和穷民进行重点救济。从救济项目上看,宋朝在救灾备荒的常平仓和义仓的基础上创立了专门的济贫仓种——广惠仓。宋朝还创立了多种济贫机构,其职能分工比较明确。有专门济贫的养济院,有以收治病人和养老为主的居养院,有慈幼的慈幼局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摘编自赖风林《宋朝政府性社会福利救济》

材料二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成功实现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贫困人口脱贫,演绎了充分发挥中央权威理性化优势,带动地方政府与社会协同的治理贫困的模式。中国扶贫模式的探索与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经济发展进程相一致: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在短期内取得了一定的扶贫减贫成效,之后经历了“大水漫灌”的普遍救济式扶贫到区别对待的区域开发式扶贫,再到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最终确立了发展式扶贫。中国的扶贫模式是一种基于“共同富裕”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国家目标,而不是西方为赢得选举而安抚选民的功利手段;是一种旨在帮助贫困人口形成致富能力的发展意义上的分配制度,而不是西方“托底式”的功利性社会救济。中国的贫困治理用事实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在福利分配方面的政治优势,有力挑战了西方传统的福利国家理论,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具有参考性的方案。

——摘编自谢岳《中国贫困治理的政治逻辑》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重视慈善事业的原因并概况其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中国扶贫政策的独特性及意义。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