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生问题、人文关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5 道试题
1 . 国家邮政局于2006年2月22日发行纪念邮票1套1枚(见下图)。这枚邮票纪念的历史事件
A.有利于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B.推动了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C.解决了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D.标志着个人所得税制度确立
2022-03-20更新 | 30次组卷 | 2卷引用:第03练民生问题-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练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福利国家”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在欧美国家广泛实行。

“福利国家”政策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失业救济、养老金、病休金和儿童津贴等;二是提供诸如教育、医疗、托儿等免费或低费的社会服务系统。其目的在于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的民主与公正,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由于高福利是以高税收为前提的,“福利国家”政策的长期实行必然与经济发展的效率发生矛盾,国家不堪负担巨额公共开支,社会成员的劳动积极性下降,产品竞争能力不强,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普遍存在。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更加公平公正、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强调,“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使全体社会成员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实现人的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精神生活不断丰富和健全,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兼顾效率和公平,要充分认识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分阶段进行,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摘编自姜辉《实现共同富裕的方向原则和现实途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福利国家”政策在欧美广泛实行的原因,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代中国共同富裕思想发展的特点。与西方“福利国家”政策相比,中国在推进共同富裕上体现了哪些特色?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社会发展与民生的关系。
2022-03-09更新 | 610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2022届高三3月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西方女权运动】

材料一  1792年英国妇女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出版了第一本女权主义理论著作《维护妇女权利》。1848年,美国妇女运动领袖伊丽莎白·凯蒂·斯坦顿起草了《观点宣言》。19世纪末女权主义理论家夏洛蒂·珀金斯·吉尔曼运用社会主义理论分析美国妇女的从属地位与经济上依赖男性的内在联系,描绘了使妇女获得经济独立的蓝图。

——摘编自王政《美国妇女运动起因初探》

材料二  18487月的《妇女伤感宣言》的发表,标志着西方第一次女权运动开始。从1890年起,美国女权主义者将矛头指向那些将妇女排斥在受教育权、就业权、参政权以及其他权利之外的国家法律。19678月,“新左派”女性成员在芝加哥举行大会,发表了“告左派妇女书”,号召姐妹们团结起来,开展一场新的“妇女解放运动”。这就是美国的第二次妇女运动。这场运动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斗争涵盖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诸多领域,涉及社会、家庭和学校等诸多方面。

——摘编自韦冬雪《西方妇女运动特点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女权运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材料中两次女权运动的异同。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积极推行社会救济和扶贫政策。1978年以前的扶贫工作是与社会救济相结合的,并以地方试点为主。1978年正式划定了农民贫困标准,第一次将扶贫工作从农村救济中分离出来。改革开放初期,以救济为主的输血式扶贫可以缓解农民暂时的生活困难,却不能使他们真正摆脱贫困。1986年以后,国家确定了新的扶贫方针:变输血造血,变救济为开发,逐步形成了集行业政策、区域政策和社会政策于一体的大扶贫格局。经过60年的不懈努力,中国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亿万农民告别了贫困和饥饿,解决了温饱问题,过上了新生活。扶贫开发,成为中国政府解决贫穷问题的伟大创举。

——摘编自王瑞芳《告别贫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扶贫工作》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社会救济和扶贫政策的阶段性变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扶贫工作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党和政府扶贫工作的认识。
2022-03-08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11 现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现代科技文化-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进阶学案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是世界合作社组织的发源地之一。1862年赖夫艾森采取互助原则,创办以农民为本位,解决农业资金问题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安森豪信贷协会。协会不要求成员入股投资,运营的盈余作为共同财产进行积累而不做红利分配。1872年信用社建立了“莱茵农业合作银行”,不仅可以平衡各家信用社的资金短缺,而且成为了信用社的商品购买中心。除此以外,赖夫艾森还建立了阿尔米纳农业保险公司。1877年赖夫艾森又创建了农村合作社权益保障联合会,通过定期对信用社的工作和经济审计来监督其运营。信用社的发展也得到了德国政府的重视以及财政支持。1889年德国《合作社法》修订实施,进一步推动了信用社的发展。1930年,赖夫艾森组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合作社联盟,并一直发展至今。

——摘编自孙婷《德国的农业合作社》等

材料二   19515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农村金融工作会议,决定在原来革命根据地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村信用社。在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下,农村信用社快速在除西藏以外的全国其它省、市普遍建立起来。到1957年底,全国共有农村信用社88368家。这一时期的信用社,资本金由农民入股,经营管理人员由社员选举,信贷活动为社员的生产生活服务,基本上保持了合作制的性质,对促进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改善农民生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李明贤《新中国60年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赖夫艾森信用合作社的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初期农村信用社建立的背景,并结合上述材料,比较中德农村信用社的差异。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当代中国农村金融建设的启示。
2022-03-03更新 | 172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10 比较、异同类-【大题小卷】冲刺2022年高考历史大题限时集训 (新高考专用)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防灾救灾思想的演变表

时间相关论述及活动
1950年8月18日周恩来指出;“对自然灾荒来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还不能控制它。只能做到防止它和减少它所带给我们的灾害。”
毛泽东明确提出“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把灾害预防被提升到战略高度,
民政部,外交部联合向国务院上报的《关于接受联合国救灾署援助的请示》得到国务院批准,我国改变了以往拒绝任何外国政府或国际组织救灾援助的做法,接受了联合国救灾署以及一些国家的援助。
1956年3月12日
1980年10月4日
199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强调;我国要重视减灾工作,把减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去,增加投入,加强防灾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1998斗,月29日国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1998—2010年)),要求各部门充分强调科学术在减灾中的作用。加强减灾基础应用科学研究,促进综合减灾能力的提高
2005年5~9月我国为印度洋地震海啸受灾国举办了防灾减灾人力资源培训班。几个月后,我国政府又在北京主办第一届亚洲部长级减灾大会,会议通过《亚洲减少灾害风险北京行动计划》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小康”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诗经》中说:“民亦劳止,汔可小中国,以绥四方。”春秋时期,孔子在(礼记·礼运)中说:“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是谓小康。”南宋时期,洪迈在《夷坚甲志·五郎君)中提出了“然久困于穷,冀以小康”。随后,“小康”就成为人们摆脱贫困、追求富裕的现实愿望。

——摘编自宋平明(“小康社会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总体上跨过温饱线;1994年起,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农村贫困人口快速减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践行“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在中华大地上打响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间与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底,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摘编自邢瑞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小康社会的内涵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小康社会建设的特点并进行简要评价。
2022-02-12更新 | 12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试模拟(一)历史试题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礼记》中有禽兽鱼鳖不中杀,不鬻于市的说法,是指狩猎也应当遵从时节,对于没有按照时节捕杀的猎物,禁止在市场上交易。《唐律》中还依据封建社会礼治而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之间的犯罪行为进行了特殊规定,对于将有毒食品给尊长食用意欲谋害尊长的,按谋杀罪论处;给卑幼食用致其死亡的,按故意杀人罪论处。宋代规定从事商业活动者必须加入行会并入册登记,以便监督检查,行会对其成员所出售商品的质量、物价等都有监督义务。到封建社会末期,明清两代的行会一直承担着监管食品安全的重要职责。在食品安全领域,法律的规定寥寥无几,而实践中食品安全件却时有发生,这时候主要是民间法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材料二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组成“全国食品卫生领导小组”,组织对食品种养、生产、经营和进出口等环节的治理。198211月,食品卫生领域的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通过。1981年,卫生部制定了食品卫生标准研发五年规划,陆续发布了80多项标准。1984年,我国正式成为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成员,积极参与国际食品标准制定。

——摘编自胡颖廉《改革开放40年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机构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食品安全监管的特征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初期食品安全治理的意义。
2022-02-03更新 | 20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热点02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粮食安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义田是属于某一宗族共有的土地,其设立的目的是通过经济权力维护宗法关系,其经济功能是古代宗族原始的社会保障功能的体现,也兼具慈善性质。这表明义田
A.可以防止宗族内部的权力纷争B.有利于保障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
C.主要是由封建政府主导和实施D.确立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保障体系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时期医官编制庞大,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平民百姓处于看病难,看病贵的状态。宋代,由于宋太宗、宋仁宗的重视,医疗卫生出现了重大改革,医生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君子不耻”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到“不为良相,则为良医”观念的改变,成了宋朝医改根本性的、强大的推动力。宋代政府兴办官办医学教育,建立医疗部门研制药品救济贫民等,这些医改成果,一直延续到元、明两代。

——摘编自王征桦《医改在宋朝》

材料二19世纪30年代,英国社会改革家呼吁开展公共卫生改革。在查德威克与约翰西蒙两人先后担任英国卫生官员的半个世纪里,对乡村医疗行业进行完善,相继出台了一些专门性的公共卫生法案,以期改变英国乡村的卫生状况,解决民众的健康问题。随着改革一直持续到19世纪后期,乡村医生职业群体变得更加专业,乡村医院等医疗机构更加完善,乡村医疗行业逐步实行现代化。而议会在布卫生法案时,对乡村基层民众的公共卫生需求也更加关注,英国乡村公共卫生体系初步得以建立。

——摘编自阿楠《浅析19世纪英国乡村的公共卫生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进行医疗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英国乡村公共卫生改革取得的成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