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生问题、人文关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时,教会在许多地方建立各类医院、孤寡收客所、盲人院等,其出发点是为了体现上帝慈爱和救赎自己的罪恶。到17世纪,洛克指出:"人民联合成为国家和置身于政府之下的重大的和主要的目的。是保护他们的财产”。在资本积累初期,农民大量流离失所,为了缓和激烈的社会冲突,英国社会上层存在着一种采取某种户外救济的措施和惩治懒惰的混合着的愿望。到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获得议会通过。19世纪最后三十年.英国经济持续衰落,关于贫困原因也从分析“道德”方面的原因转向“经济”方面原因。1890-1895年新自由主义更多认为,社会问题不能仅仅依靠个人来解决,应该依靠国家干预,建立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来解决。

——摘编自蔡勤禹《国家、社会与弱势群体——民国时期的社会救济》等

材料二   中国传统社会家庭不仅承担了生产生育的功能,而且具有抚养教育、赡养等功能。郑观应指出:中国富翁只想将财产留给子孙,这种保障模式,是中国慈善事业不发达的根由所在。薛福成说:“盖用机器以造物,则利归富商:可分其余润必养我贫民”。康有为设计了一个“公养”(婴儿出生后,由公立的福利机构抚养)“公教”(普及全民义务教育)、“公恤"(残、老、病、死时提供社会福利)的“大同社会”。传统观念中,政府将社会救济视为皇帝对子民的怜悯、恩赐,到清末民初,思想界已认识到,“人民之于国家,休戚相关,患难与共,其于救济事业,自视为政府对于人民应尽责任”。

——摘编自蔡勤禹《国家、社会与弱势群体民国时期的社会救济》

材料三   中国传统分配正义思想、西方分配正义思想由于其自身理论缺陷、时代背景限制,没有解决好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中的分配不正义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全西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实现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奋斗目标,更好体现社会会书正义,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差异化需求。这是社会保障体系自身发展完善的必然要求,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契合。

——摘编自李东杨《习近平分配正义观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近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社会救济思想的基本内容并简析其意义。
(3)综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救济思想发展的认识。
2022-03-04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