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生问题、人文关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是世界合作社组织的发源地之一。1862年赖夫艾森采取互助原则,创办以农民为本位,解决农业资金问题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安森豪信贷协会。协会不要求成员入股投资,运营的盈余作为共同财产进行积累而不做红利分配。1872年信用社建立了“莱茵农业合作银行”,不仅可以平衡各家信用社的资金短缺,而且成为了信用社的商品购买中心。除此以外,赖夫艾森还建立了阿尔米纳农业保险公司。1877年赖夫艾森又创建了农村合作社权益保障联合会,通过定期对信用社的工作和经济审计来监督其运营。信用社的发展也得到了德国政府的重视以及财政支持。1889年德国《合作社法》修订实施,进一步推动了信用社的发展。1930年,赖夫艾森组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合作社联盟,并一直发展至今。

——摘编自孙婷《德国的农业合作社》等

材料二   19515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农村金融工作会议,决定在原来革命根据地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村信用社。在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下,农村信用社快速在除西藏以外的全国其它省、市普遍建立起来。到1957年底,全国共有农村信用社88368家。这一时期的信用社,资本金由农民入股,经营管理人员由社员选举,信贷活动为社员的生产生活服务,基本上保持了合作制的性质,对促进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改善农民生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李明贤《新中国60年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赖夫艾森信用合作社的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初期农村信用社建立的背景,并结合上述材料,比较中德农村信用社的差异。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当代中国农村金融建设的启示。
2022-03-03更新 | 171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对婴幼儿的救助始于福田院、居养院和南宋的养济院,当时并没有专门救助遗婴的机构,而是与养老、医病、救助乞丐混合在一起。对于婴幼儿的保护性政策法令早在北宋初就有,但真正专门性的婴幼儿救助机构直到南宋中期才出现,是1164年郑作肃在湖州建立的收养遗弃小儿钱米所。婴儿局是在对小儿钱米所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将常平仓米和息钱作为经费来源,并制定了具体的收养程序。从钱米所到各地的婴儿局,都是地方官员自行创建的。其运营方式逐渐得到政府的认可和推广,促使官府明令成立专门的慈幼事业独立机构,所谓“童幼不能自育者,则有慈幼局”。慈幼局成为当时慈幼机构的统称,在东南各地纷纺建立。

——摘编自邹克茹《宋代社会保障研究》等

材料二   童工问题是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在很长时期内困扰着整个英国社会。1789年,阿克莱特开办的3个纺纱厂中有工人1150名,童工占到总数的2/3。1833年,英国历史上第一部《工厂法》诞生,涉及童工的工作年龄、时间和受教育情况。法案禁止所有蒸汽或者水动力纺织厂(丝织业除外)雇佣9岁以下的儿童,将9-12岁儿童的工作时间限制在每天9小时或每周48小时,并要求他们上学。1844年《工厂法》正式确立了半工半读制,使得纺织厂的童工可以工作半天学习半天。该制度不仅对工厂童工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而且使童工在工厂劳动中逐渐处于从属地位。

——摘编自王文丰《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议会立法与童工问题》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慈幼救助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出现童工立法的原因,并分析其与宋代慈幼救助制度的相同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北宋中期,政府开始实施“以工代赈”的救灾措施。宋神宗时,这一措施被引入大兴水利的活动中,到北宋后期更是被广泛运用于兴修农田水利、修筑城池和其他土木工程。北宋的“以工代赈”
A.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B.兼顾了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
C.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D.遏制了土地兼并加剧的态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