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公平正义、民主平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美国在“权利法案”之后又陆续补充了17条宪法修正案,包括南北战争后生效的废除奴隶制;保障黑人权利的第13条一第15条修正案;1920年生效的美国妇女享有选举权的第19条修正案等。这一变化体现了美国
A.民主法制日益完善B.民主方式多样化
C.民主权力不断扩大D.民主主体全民化
2021-06-11更新 | 37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是美国历史上被视为杰出英雄的总统们在印第安人问题上留下的最黑暗的一面,它成美国历史上最可耻的污点。这反映出
任数总统黑暗与污点
1华盛顿公开演讲:印第安人和野兽都是极其凶残的动物,两者唯一区别就是形状不同。由于总统支持,士兵开始公开杀戮印第安人,将印第安人人皮剥下来做长靴子。
3杰斐逊1807年,公开讲道:印第安人会因为我们侵占他们的土地而反抗,英勇的白人必将拿起斧头反击过去,他们也许会杀死我们一部分人,但我们会杀死他们全部。
4麦迪逊1814年,亲自签署了法令:白人每上缴一个印第安人头皮,就可得到50到100美元奖金那个时候的50美元可是非常值钱的。
16林肯将屠杀印第安人行动推向高潮,在他号召下,联邦军队经过一千多次围剿,将许多村子中的印第安人屠杀殆尽,处死了38个酋长。

A.总统是国家权力的核心B.美国三权分立形同虚设
C.美国民主平等的局限性D.印第安人生存空间恶劣
2020-07-01更新 | 51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谱牒编修伴随着宗族的出现而产生。魏晋南北朝时特重门第,有司选举必稽谱牒,谱学成为地主官僚保持门阀的工具,唐朝也屡修谱牒,扩大了庶族的政治权力,提高了庶族的政治地位。这说明唐朝
A.抑士扬庶,以平衡社会矛盾
B.科举未能改变庶族的政治地位
C.门第仍然是选官的唯一依据
D.科举制使社会上下流动性减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763年4月,英国议员威尔克斯发表匿名文章,谴责国王乔治三世凌驾于议会之上的专横行为。乔治三世下令逮捕威尔克斯。被少数贵族控制的下议院迎合国王旨意,不顾议员享有逮捕豁免权的规定,宣布取消威尔克斯的议员资格。在1768年议会选举中,威尔克斯再次当选为议会代表,下议院蛮不讲理地拒绝承认他的议员资格。这一事件的发展表明
A.议会选举改革成为当务之急
B.民主和专制的斗争依然存在
C.下议院权力呈日益扩大趋势
D.国王执政的合法地位受质疑
2019-02-16更新 | 295次组卷 | 22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东西方“人民”、“公民”一词的词义经历了古今演变。反映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先秦时期的“人”与“民”是两个对立的阶级。甲骨文的“7”(人)像人垂手侧面站立形,表示一个懂得鞠躬、谦逊,有修养的人;甲骨文的“呷”(民),像被用一刃刺瞎眼睛(或低眉顺目)的人,“盲其一目以为奴征”(或在人面前恭顺),即“民”为奴隶,被认为是蒙昧无知、不曾开化,没有道德可言的群氓。

周秦以来“民”渐渐演变成了一个与“君主、群臣百官”相对应的字。“民”因其无知,就需要政府进行调教、驯服,教化。古代将管辖一方的官员称为放牧者,“民”就如同牛羊是官员们的放牧对象。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人民主权”理论,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人民”已经不再是懵懂、糊涂、任人支配的代名词,而是拥有权力、发表意见、参与政务的新主体。孙中山认为“专制国以君主为主体,人民皆其奴隶,共和国以人民为主体…国中之百官,上而总统,下而巡差,皆人民之公仆也。

——摘编自万齐洲、冯天瑜《“人民”词义的变迁》

材料二:希腊城邦(polis)是政治(politics)的词根,公民(politest)形成于城邦的政治生活中,即“属于城邦的人”,不包括妇女、侨民及奴隶,“凡有权参加议事和审判职能的人,我们就可以说他是那一城邦的公民”。人是城邦权利的主体,城邦属于全体公民所有。古希腊、罗马最初都是只有贵族才有公民权,平民经过斗争,公民范围扩大,不再局限于出生而可由授予获得(卡拉卡拉敕令)。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激发了欧洲城市市民平等意识的觉醒,市民逐渐演变为近代西方的公民。近代西方公民的选举权、参政权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扩展其范围的。

——摘编自《西方“公民”概念演变的历史考察》《论述西方当代的选举制度》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先秦至晚清时期“人民”的含义的变化和西方自古以来公民政治发展变化的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人、民”的含义变化及西方公民政治发展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古希腊神话里,主持正义和秩序的女神是忒弥斯。其形象通常是:身披白袍、头戴金冠,左手提一秤,右手举一剑,倚束棒的蒙眼女神。以下对之解释不准确的是
A.白袍可能是象征道德无瑕B.王冠可能是因为正义尊贵无比
C.蒙眼是表明司法要靠理智D.剑表示对作战不力者制裁严厉
7 . 1759年,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作者的这一提醒主要是为了防止
A.社会贫富差别的扩大B.工人运动的兴起C.经济危机的发生D.垄断现象的出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清末,出现了许多反映现实的灯谜,如“论伍子胥之为人”,谜底为“议员”;“颈上污尘”,谜底为“领土”;“独行三年丧”,谜底为“专制”;“成汤鸣条之役”,谜底为“商战”等。对此分析有误的是
A.体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想B.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情感
C.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D.体现了追求民主的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