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公平正义、民主平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国家观念是家国同构的伦理论,伦理本位的政治文化是将血缘宗法关系的氏族社会和地缘政治关系的国家体制相融合。大一统的理念成为中华民族的社会心理,使得中国人有着牢固的“大一统”信念,也形成了以皇权为中心的一元化领导核心的统治方式。德法并治思想把德的教化功能和法的强制效果巧妙结合起来,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达成共识的社会治理理念,无论孰轻孰重,皆是不可或缺的治国之道。以儒学为重心的传统文化从家族伦理中推衍出国家政治秩序,在这种孝忠一体、家国同构的政治文化下,人们孝亲、忠君、爱国,对社会充满责任感,重义务而轻利益。

——摘编自刘静、韩冰《中国传统国家治理理念及其现代价值》等

材料二   西方现代国家观念在启蒙运动时期进一步发展并成熟。洛克认为自然法的主要内容是人们有保护自己生命、自由和财产不受侵犯的权利,人们制订契约形成国家的根本目的是保护自己的自然权利。同时,被授予权力的统治者也是契约的参加者,也要受契约束缚,如其违约,人们有权反抗,甚至重新订约,另立新的统治者。依据自然法则,伏尔泰提出“人人自由、人人平等”理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明确提出国家主权应该永远属于人民。康德提出国家应建立在三个理性原则之上,即每个社会成员作为人都是自由的,作为臣民彼此是平等的,作为公民是独立的。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传统国家观念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国家观念和西方现代国家观念的不同点。
2021-12-01更新 | 58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臣民观念渊源于殷周而形成于秦汉时期,在以后的两千多年时间里不断得到发展完善。臣民观念还和王权至上观念相辅相成,维系着封建时代的社会秩序和政治结构。西汉时期,儒者把臣民观念融入“三纲”之中,形成了封建社会的伦理价值核心体系。随着封建制度的日臻完善,臣民观念也日渐深入到民众的思想和生活实践当中,在宋明时期形成了“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父叫子亡,子不敢不亡”的僵化观念。在这样的价值观念的长期制约、熏陶下,人们逐渐丧失了主体人格,心甘情愿成为奴仆,“四方之众,其义莫不愿为臣妾”,以君主为本位的臣民观念深入骨髓,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民众所普遍奉行的道德准则。

——摘编自郑大华《中国近代思想脉络中的民族主义》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随着民族危机日益加剧,封建君主政治也走到了尽头。与这一过程相伴随,西方的思想文化也蜂拥而至。从当时的思想文化界来看,先进的有识之士对民主、民权等概念.和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且运用民主政治的价值标准来批判君主政治,设计理想政治蓝图。他们已经开始从传统的臣民观念中醒转过来,对于公民及权利义务等问题进行了探究和思考。一些学者明确提出了人生而具有“平等之权利”“不受人卑屈之权利”“不从顺人之权利”等观念。这些认识所使用的概念和价值标准与传统的臣民观念截然不同,意味着一种崭新的公民观念已经冲破传统观念的藩篱,开始向人们的意识中渗入。

——摘编自刘泽华《从臣民意识向公民意识的转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臣民观念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公民意识的内容并简析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2021-11-12更新 | 59次组卷 | 3卷引用:全国卷地区2022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甲卷)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老人将持有地让与家庭成员、亲属,或者非亲属人员,换来食物供给保证和类似养老金或退休金之类的其他利益。在实行敞田制的地区,庄园、村庄的非耕地、休耕地都是敞开的公用地,包括穷人在内的每个共同体成员都可以在公共地放牧牲畜,获取生产生活所需树干、树枝、灌木等燃料,获取建造、修缮房屋的地皮和材料,拾取遗落的羊毛,获取食用和出售的野生植物及其果实,等等。教会以教堂、修道院和建立慈善院来济贫,在国家尚未建立济贫体系的情况下,教士有责任劝说共同体成员照顾穷人。1536年,政府颁布的济贫法令规定教区要为穷人募集捐赠,赋予教区救助穷人的责任。

——摘编自王学增《中世纪英国乡村贫困与社会济助研究》

材料二   改革开放初,中国广大农村分布着2.5亿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极端贫困人口。1986年,国务院成立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划定重点扶持区域,设立专项扶贫资金,开始实施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国家扶贫行动。有世界银行专家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成为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贫行动,尤其对减少农村地区的绝对贫困人数更是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开发进入脱贫攻坚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督战,提出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建立脱贫攻坚的责任体系、政策体系、监督体系、考核体系等。明确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奋斗目标。

——摘编自杨钟《改革开放推动农村扶贫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的英国解决贫困问题的社会救助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扶贫工作的核心举措,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扶贫工作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
4 . 下面描述的是一段匪夷所思的“美国往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20117日凌晨0时,美国宪法第18号修正案——禁酒法案正式生效。规定:凡是制造、售卖乃至于运输酒精含量超过0.5%以上的饮料,与朋友共饮或举行酒宴,皆属违法。


★图1是当时著名的“VineGlo”广告,这是一种经过调配的浓缩葡萄汁,30天后可以自行发酵成葡萄酒。有数据统计显示:禁酒期间的美国酒类消费量,比禁酒前提高了50%。

★图2是禁酒时期的美国警察“搜酒队”。警察之中,喜欢饮酒的大有人在,和黑社会沆瀣一气的人越来越多。有美国学者曾经指出:“禁酒令”颁布之前,美国政府指挥黑社会,“禁酒令”颁布之后,黑社会通过贿赂,开始指挥美国政府。


★图3是波士顿的女性踩碎酒馆用于冰镇啤酒的冰块,欢庆“禁酒令”开始实施。“禁酒令”颁布的8个月后,美国通过了宪法第19号修正案,美国女性获得了投票权。

★图4是美国人的游行示威,反对“禁酒令”。


1929年波及全世界的经济大萧条从美国开始。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把“废除禁酒令”放进了竞选纲领。图5是大萧条时期,纽约市民在领取救济面包。

1933125日,美国第18号宪法修正案,也就是“禁酒法案”被宣布废止。图6是“禁酒令”解除后,疯狂“报复”的美国人。

——摘编自张玮《历史的温度》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介绍美国历史上的“禁酒令”。(要求:表述成文,历史事件的基本要素齐备,逻辑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政权建设是政治生活的核心内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48年)3月29日,第一届国民大会在南京国民大会堂开幕。会议法定代表总额为3045人,共选出代表2961人,总计报到代表2878人。本次国大的唯一任务是选举总统与副总统,但是国民党籍代表总嫌国大的权力过小,亟思有所修正,在国大开幕后,他们首先动议修改国大“议事规则”,增加了国大“得听取政府施政报告,检讨国是,并得提出质询建议”的规定。为此,国大连续多日听取国民政府各部门负责人的施政报告,并进行质询。4月18日,国大通过《动员裁乱时期临时条款》,规定:“总统在动员找乱时期,为避免国家或人民遭造紧急危难,或应付财政经济上重大变故,得经行政院会议之决定,为紧急处分……动员裁乱时期之终止,由总统宣告,或由立法院咨请总统宣告之。”

——摘编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第十卷·中国命运的决战》

材料三 1954年北京西单区第一届人大代表构成统计表



(1)归纳材料一中政权构想的特点,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对第一届国民大会作简要 评价。
(2)概括材料三中政治制度的特点,并说明其作用。
2021-01-06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高安二中等六校2021届高三1月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选举权是指公民依照法律规定享有参加选举的权利,包括参加提名代表候选人,参加讨论、酝酿、协商代表候选人名单,参加投票选举等。19世纪以来伴随民主理念与女权主义理念的兴起,女性开始拥有同等的投票权。下表为部分国家妇女获得选举权的时间表。

——摘编自【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根据材料信息,提出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0-06-21更新 | 98次组卷 | 3卷引用:皖江名校2020届高三决战高考最后一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城邦的诞生不仅为法律开辟了广阔的用武之地,而且也为人们的思想观念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希腊人崇尚法律的观念、维护法律权威的观念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观念就诞生在这个自由的精神世界之中。

——摘编自《浅谈从古希腊到现代西方法治理念的转变》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取的特权,迫使中国社会被动地转型,中国社会结构出现巨大断裂,社会现实和法律制度脱节。1902年,张之洞以兼办通商大臣身份与各国修订商约,在此期间,英、日、美、葡四国提出在清政府改良司法现状“皆臻完善”后,可以放弃领事裁判权。清政府随后下诏:“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开启司法改革,以因应形势变化,挽救权力危机。

——改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律史》

材料三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摘编自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希腊人的治国理念。在这一治国理念下,古希腊建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司法改革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在“民治”方面的革命成果,并指出新时期我国在“民治”方面的创新举措。
2020-02-04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19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人类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一些杰出的女性代表,他们被誉为妇女楷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冼太夫人,一生身历三朝,顺应人民的要求和愿望,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她和她的子孙们相继为岭南地区持续百年的相对稳定,广东南部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她被隋皇朝敕封为“谯国夫人”。

——摘编自《冼太夫人史料文物辑要》

“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赐物具存,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

——《隋书·谯国夫人传》

材料二 圣女贞德是法国的军事家,天主教圣人,法国人民心中的自由女神,被法国人民视为民族英雄。在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年)中她带领法国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支持法查理七世加冕,为法国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欧内斯特·拉维斯《法国史》

材料三 何香凝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著名的国民党左派,妇女运动的领袖,画坛杰出的美术家。她的作品中充满斗争激情、浩然正气。她对丈夫廖仲恺照顾得无微不至,并在丈夫遇刺后继承其未竞的事业。她十分关爱自己的一双儿女,又支持他们投身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何香凝被誉为“世界母性之楷模”。

——摘编自《中国妇女运动历史资料民国政府卷》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妇女楷模的内涵有何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指导语①答题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②相同“内涵”注意材料中关于能力与思想的表述。③不同之处,先确定比较项,即干了什么和荣誉被谁认可,从材料中很明显能得出结论;原因要联系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回答。

(2)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何香凝成为“世界母性之楷模”的时代背景。

指导语①背景注意分角度,联系何香凝所处的时代。②对何香凝的评价反映当时的时代要求,可倒推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新时代女性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2019-12-1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4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备战2020年高考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以来,在没有建立民主机制的情况下,法国的思想解放运动早早到来了。法国人民在几乎没有任何政治事务经验的情况下过早地卷入了政治进程,而舆论领导权单独落在了哲学家手中,这必然使得法国无法走一争‘机制建设引领身份解放”的民主发展道路,而是以革命方式实现身份解放的一步到位。1789年大革命以后,法国的底层阶级从此进入了政治舞台,“人人平等”不仅在观念层面已经牢不可破:事实层面,即使是底层法国人也早早拥有了最起码是形式上的投票权,以及通往国家公职的机会。从1789年到1958年,法国一直未能形成稳定且有权威的宪政机制,更未能很好地解决核心政治职位的竞争机制问题,法国前后出台过17部宪法,这说明法国人民一直在为寻找合适的宪政体制以落实大革命身份解放的成果而努力。

——摘编自汪仲启《民主发展的逻辑:身份解放与机制建设》

材料二   当代中国的民主发展,面临“身份解放”和“机躺建设”的双重任务,二者几乎同时开启。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身份解放的历史任务基本完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农民阶级开始真正享有了选举权。新中国的成立,在事实上废除了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特权,实现了民族独立。《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经选举产生,人民一律平等。1954年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得以进一步保障。在新国家中,公共职位几乎全由平民出身者所占据,且不再固属于任何特权阶层。

——摘编自汪仲启《民主发展的逻辑:身份解放与机制建设》


(1)根据材料一,概括法国身份解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初期身份解放取得成功的原因,并指出国家为实现身份解放所采取的主要举措。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身份解放的认识。
2019-12-08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质量考评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215年,封建贵族的骑士军队占领了伦敦,挟持了英国国王约翰。在强大压力下,约翰于6月15日签署《大宪章》。其中一条承认国王只是贵族“同等中的第一个”,没有更多的权力。大宪章中最为重要的条文是第六十一条,即所谓“安全法”。根据该条的规定,由25名贵族组成的委员会有权随时召开会议,具有否决国王命令的权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对权力的制约是史无前例的。“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过法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历史的细节》,上海三联书店2013年出版

材料二 根据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规定,“具有选举权的选民占18岁以上公民总数的97.18%”,但当时中国国民文化水平还比较低,选举投票、举手等多种表决形式还只能是“形式主义”的,长时期内没有实现城乡同比例选举。1979年选举法规定直接选举扩大到县一级,在投票方法上一律采用无记名投制;1999年对人大选举法进行修改,规定全国人大代表选举中,农村和城市所代表的人口比例数由过去的8:1修改为4:1;2010年3月,人大选举法正式确定了城乡同比例选举。

——摘编自陈晓丹《代议制视角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则解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宪章》限制王权的办法。有人认为《权利法案》是《大宪章》的继承与发展,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选举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019-02-0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