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公平正义、民主平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政权建设是政治生活的核心内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48年)3月29日,第一届国民大会在南京国民大会堂开幕。会议法定代表总额为3045人,共选出代表2961人,总计报到代表2878人。本次国大的唯一任务是选举总统与副总统,但是国民党籍代表总嫌国大的权力过小,亟思有所修正,在国大开幕后,他们首先动议修改国大“议事规则”,增加了国大“得听取政府施政报告,检讨国是,并得提出质询建议”的规定。为此,国大连续多日听取国民政府各部门负责人的施政报告,并进行质询。4月18日,国大通过《动员裁乱时期临时条款》,规定:“总统在动员找乱时期,为避免国家或人民遭造紧急危难,或应付财政经济上重大变故,得经行政院会议之决定,为紧急处分……动员裁乱时期之终止,由总统宣告,或由立法院咨请总统宣告之。”

——摘编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第十卷·中国命运的决战》

材料三 1954年北京西单区第一届人大代表构成统计表



(1)归纳材料一中政权构想的特点,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对第一届国民大会作简要 评价。
(2)概括材料三中政治制度的特点,并说明其作用。
2021-01-06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高安二中等六校2021届高三1月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党的十七大把民主政治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一次提出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新命题。阅读有关民主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旨意)于成汤”。                  

——《尚书》

材料二   关于苏格拉底之死的材料


雅典人口总数 雅典公民总数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表决形式 程序 罪名
陪审员审判员产生方式
约40万约4.2万6,000501抽签举手一审判慢神和蛊惑青年

材料三   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

——《中华通史》

材料四   “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西方民主的特点是强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多党竞选、权力制衡等等。自洋务运动失败后,出现了开设议院的各种方案和对民权,自由观念的宣传,如康有为以“几何原理”的形式肯定人人生而平等,严复提出西方因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而强盛,中国的民主启蒙由此发端。

——《世界文明史》


(1)指出材料一中“民主”的含义。根据材料二,归纳雅典民主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国家强调对权力的制衡与我国古代对官吏的制约有什么本质差异?
(3)古今中外不同民主发展模式给你有何启示?
2021-01-06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观念·观念社会化·社会行动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公元前4世纪中叶的秦国在政治上出现了“革命”性变化。该变化的影响在东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足可以与古希腊城邦政治的出现相比拟。中国与古希腊一样,贵族社会危机终于导致贵族制度的“民主化”。农民上升为“武士”,摆脱贵族大家族控制,取得了爵位,亦即将贵族的旧等级移置于中央集权国家的新环境之中。


(1)依据材料,指出“革命”的含义;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国与古希腊变化的相似之处。

材料二   民主一词古已有之。在先秦文献中的含义是“民之主”,即最高统治者。Democracy一词传入中国后,被译为“民主”。民主在近代具有多种含义。据统计,1864年至1914年间,民主的各种含义和使用数量如下:


            含义
时段
人民统治与专制君主制相反的制度民选领袖君主
1864——18941232375
1895——19001496401027
1901——19083911210390
1909——191476490160


(2)阅读材料二,以中国近代民主观念的发展变化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材料三   近代西方历史中,政治的合理性往往与人民一词相联系。主持审判查理一世的大法官以英王违反与人民的契约为名,判处国王死刑。北美大陆会议代表们认为“滥用职权和强取豪夺的行为表明政府企图把人民置于专制暴政之下”,遂决定与英国决裂。法国大革命期间,“组成国民议会之法国人民的代表认为,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因此需要制定《人权宣言》。


(3)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人民”一词在上述各国代表的主要群体;并概述“政治的合理性往往与人民一词相联系”的原因。
2019-04-23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5年高三一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国家观念是家国同构的伦理论,伦理本位的政治文化是将血缘宗法关系的氏族社会和地缘政治关系的国家体制相融合。大一统的理念成为中华民族的社会心理,使得中国人有着牢固的“大一统”信念,也形成了以皇权为中心的一元化领导核心的统治方式。德法并治思想把德的教化功能和法的强制效果巧妙结合起来,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达成共识的社会治理理念,无论孰轻孰重,皆是不可或缺的治国之道。以儒学为重心的传统文化从家族伦理中推衍出国家政治秩序,在这种孝忠一体、家国同构的政治文化下,人们孝亲、忠君、爱国,对社会充满责任感,重义务而轻利益。

——摘编自刘静、韩冰《中国传统国家治理理念及其现代价值》等

材料二   西方现代国家观念在启蒙运动时期进一步发展并成熟。洛克认为自然法的主要内容是人们有保护自己生命、自由和财产不受侵犯的权利,人们制订契约形成国家的根本目的是保护自己的自然权利。同时,被授予权力的统治者也是契约的参加者,也要受契约束缚,如其违约,人们有权反抗,甚至重新订约,另立新的统治者。依据自然法则,伏尔泰提出“人人自由、人人平等”理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明确提出国家主权应该永远属于人民。康德提出国家应建立在三个理性原则之上,即每个社会成员作为人都是自由的,作为臣民彼此是平等的,作为公民是独立的。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传统国家观念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国家观念和西方现代国家观念的不同点。
2021-12-01更新 | 58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臣民观念渊源于殷周而形成于秦汉时期,在以后的两千多年时间里不断得到发展完善。臣民观念还和王权至上观念相辅相成,维系着封建时代的社会秩序和政治结构。西汉时期,儒者把臣民观念融入“三纲”之中,形成了封建社会的伦理价值核心体系。随着封建制度的日臻完善,臣民观念也日渐深入到民众的思想和生活实践当中,在宋明时期形成了“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父叫子亡,子不敢不亡”的僵化观念。在这样的价值观念的长期制约、熏陶下,人们逐渐丧失了主体人格,心甘情愿成为奴仆,“四方之众,其义莫不愿为臣妾”,以君主为本位的臣民观念深入骨髓,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民众所普遍奉行的道德准则。

——摘编自郑大华《中国近代思想脉络中的民族主义》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随着民族危机日益加剧,封建君主政治也走到了尽头。与这一过程相伴随,西方的思想文化也蜂拥而至。从当时的思想文化界来看,先进的有识之士对民主、民权等概念.和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且运用民主政治的价值标准来批判君主政治,设计理想政治蓝图。他们已经开始从传统的臣民观念中醒转过来,对于公民及权利义务等问题进行了探究和思考。一些学者明确提出了人生而具有“平等之权利”“不受人卑屈之权利”“不从顺人之权利”等观念。这些认识所使用的概念和价值标准与传统的臣民观念截然不同,意味着一种崭新的公民观念已经冲破传统观念的藩篱,开始向人们的意识中渗入。

——摘编自刘泽华《从臣民意识向公民意识的转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臣民观念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公民意识的内容并简析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2021-11-12更新 | 59次组卷 | 3卷引用:全国卷地区2022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甲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老人将持有地让与家庭成员、亲属,或者非亲属人员,换来食物供给保证和类似养老金或退休金之类的其他利益。在实行敞田制的地区,庄园、村庄的非耕地、休耕地都是敞开的公用地,包括穷人在内的每个共同体成员都可以在公共地放牧牲畜,获取生产生活所需树干、树枝、灌木等燃料,获取建造、修缮房屋的地皮和材料,拾取遗落的羊毛,获取食用和出售的野生植物及其果实,等等。教会以教堂、修道院和建立慈善院来济贫,在国家尚未建立济贫体系的情况下,教士有责任劝说共同体成员照顾穷人。1536年,政府颁布的济贫法令规定教区要为穷人募集捐赠,赋予教区救助穷人的责任。

——摘编自王学增《中世纪英国乡村贫困与社会济助研究》

材料二   改革开放初,中国广大农村分布着2.5亿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极端贫困人口。1986年,国务院成立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划定重点扶持区域,设立专项扶贫资金,开始实施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国家扶贫行动。有世界银行专家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成为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贫行动,尤其对减少农村地区的绝对贫困人数更是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开发进入脱贫攻坚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督战,提出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建立脱贫攻坚的责任体系、政策体系、监督体系、考核体系等。明确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奋斗目标。

——摘编自杨钟《改革开放推动农村扶贫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的英国解决贫困问题的社会救助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扶贫工作的核心举措,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扶贫工作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一一“有衡”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含义:其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其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

——《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实现政治制度的“有衡”的,这种“有衡”确立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总的来说,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这种综合并不容易:它是人们通过许许多多的“妥协”来完成的,而任何成功的妥协,都既需要足够的气度,也需要高超的技巧。

——《世界文明史》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美国民主“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这一论断的理解。

材料三   第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

第十三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摘自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2013年3月3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出席会议并参加分组讨论,与委员共商国是。会议听取并赞同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会议审议批准贾庆林同志代表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批准万钢同志代表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所作的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选举产生了第十二届全国政协领导人。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中新网

材料四   

材料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2001年2月28日根据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决定》修正通过。


(3)三、四、五则材料分别体现了我国民主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建立的根本前提是什么?
(4)根据三、四、五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材料六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


(5)以英、美、中为例,分别指出英国议会、美国国会和中国人大在国家政权体系中的地位。
2020-04-1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019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人类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一些杰出的女性代表,他们被誉为妇女楷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冼太夫人,一生身历三朝,顺应人民的要求和愿望,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她和她的子孙们相继为岭南地区持续百年的相对稳定,广东南部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她被隋皇朝敕封为“谯国夫人”。

——摘编自《冼太夫人史料文物辑要》

“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赐物具存,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

——《隋书·谯国夫人传》

材料二 圣女贞德是法国的军事家,天主教圣人,法国人民心中的自由女神,被法国人民视为民族英雄。在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年)中她带领法国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支持法查理七世加冕,为法国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欧内斯特·拉维斯《法国史》

材料三 何香凝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著名的国民党左派,妇女运动的领袖,画坛杰出的美术家。她的作品中充满斗争激情、浩然正气。她对丈夫廖仲恺照顾得无微不至,并在丈夫遇刺后继承其未竞的事业。她十分关爱自己的一双儿女,又支持他们投身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何香凝被誉为“世界母性之楷模”。

——摘编自《中国妇女运动历史资料民国政府卷》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妇女楷模的内涵有何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指导语①答题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②相同“内涵”注意材料中关于能力与思想的表述。③不同之处,先确定比较项,即干了什么和荣誉被谁认可,从材料中很明显能得出结论;原因要联系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回答。

(2)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何香凝成为“世界母性之楷模”的时代背景。

指导语①背景注意分角度,联系何香凝所处的时代。②对何香凝的评价反映当时的时代要求,可倒推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新时代女性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2019-12-1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4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备战2020年高考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以来,在没有建立民主机制的情况下,法国的思想解放运动早早到来了。法国人民在几乎没有任何政治事务经验的情况下过早地卷入了政治进程,而舆论领导权单独落在了哲学家手中,这必然使得法国无法走一争‘机制建设引领身份解放”的民主发展道路,而是以革命方式实现身份解放的一步到位。1789年大革命以后,法国的底层阶级从此进入了政治舞台,“人人平等”不仅在观念层面已经牢不可破:事实层面,即使是底层法国人也早早拥有了最起码是形式上的投票权,以及通往国家公职的机会。从1789年到1958年,法国一直未能形成稳定且有权威的宪政机制,更未能很好地解决核心政治职位的竞争机制问题,法国前后出台过17部宪法,这说明法国人民一直在为寻找合适的宪政体制以落实大革命身份解放的成果而努力。

——摘编自汪仲启《民主发展的逻辑:身份解放与机制建设》

材料二   当代中国的民主发展,面临“身份解放”和“机躺建设”的双重任务,二者几乎同时开启。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身份解放的历史任务基本完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农民阶级开始真正享有了选举权。新中国的成立,在事实上废除了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特权,实现了民族独立。《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经选举产生,人民一律平等。1954年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得以进一步保障。在新国家中,公共职位几乎全由平民出身者所占据,且不再固属于任何特权阶层。

——摘编自汪仲启《民主发展的逻辑:身份解放与机制建设》


(1)根据材料一,概括法国身份解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初期身份解放取得成功的原因,并指出国家为实现身份解放所采取的主要举措。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身份解放的认识。
2019-12-08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质量考评历史试题
2019·全国·高考模拟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宪政建设是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和保障。某学习小组就中国近现代宪政发展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以下资料。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认为,“兴民权、开议院”是国家富强的根本,是“治国之大经,为政之公理”,实行了君主立宪,“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依据材料一概括康、梁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实践。
(2)结合材料二,说明20世纪初中国是如何建立“美国政体的仿制品”?怎样理解“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是如何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
(4)你认为该小组通过以上材料的研究学习,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2019-02-1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检测(四)-2018-2019版历史创新设计课堂讲义同步系列(人民版必修1)(通用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