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洋外交初期亦有其力争主权和反对列强干涉内政的篇章,不可全盘否定。北洋初期外交不是简单的排外与制夷思想,而是积极地妥协思想和对外依赖思想的结合。北洋政府初期外交多集中于满蒙藏地区中外利益冲突上……一战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力图抓住时机争取独立、自由和平等、自主的国际地位。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北洋外交尽管没有获得完全成功,但争回了部分主权。“九国公约”的成立、“蓝辛一石井协定”的取消及英日同盟被拆散,均有利于中国。这些斗争的成果可以充分表明北洋外交思想及实践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北洋政府在民意推动下,主动争取失去的国家权利,也说明依赖主义的外交思想已开始向国际平等主义外交思想转变。

——魏延秋《北洋军阀政府前期的“维持外交”》

材料二   中国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需要超越事务层面来思考和构建未来的国际社会。为世界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不仅需要中国拿出更多的物资贡献,还需要提出有价值的思想和学说,要发挥大国的“引领和塑造”作用,则要求中国的外交不但是“中国本位”,还要是“世界本位”。只有如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与和谐世界的理念形成真正有意义的价值关联

——崔立如《国际格局转变与中国外交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洋军阀时期外交的主要特点,说明当时政府能够取得一定外交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外交政策,谈谈你对我国当前外交成果的认识。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我国的外交史上有许多饶有兴味的外交故事,如“瓷盘外交”“兰花外交”“围棋外交”“乒乓外交”“熊猫外交”和“舞剧外交”等。这体现了新中国
A.“求同存异”思想的广泛实践
B.灵活、务实的外交策略
C.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及其实
D.外交基本格局的奠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858年美国代表向直隶总督谭廷襄建议“中国应派领事赴美,以便照料中国侨民”,谭以“向不遣使国外”为由拒绝。后因履行《天津条约》“互派使节”条款,清政府考虑礼仪问题“用中国人为使,诚不免为难”,于1868年委任前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担任中国特使出使欧美等国。这反映出
A.华夷观念影响外交行为B.近代中国外交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D.清政府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上诸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农业文明时期,文明的交流特别缓慢。到了工业文明时期,文明的交流比以前容易和快速了许多。但事实是在各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中,遇到了许多的困难。一方面,当时一些历史悠久的农业文明,因为长期形成的政治经济形势和文化心理态势,对其他文明的内容有一种拒斥,即文明的接受者不愿意接受某种文明的内容,哪怕它是先进的、有效的。另一方面,当时西方文明国家并不愿意把他们的先进文明传播给其他农业文明国家,或者其目的并不是传播先进的文明成果,而意在进行侵略,只不过以传播文明为幌子而已。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文明交流”自拟论题并进行论证说明。(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作为中国古代的国际秩序模式,朝贡关系虽是以国家实力为基础,但奉行王道德行,追求和平主义,构筑了以中国为中心、不对等的特殊国家关系。它被视作“松散的政治联盟”,不过“其中各国相互之间并不发生直接联系,而是完全由对‘中华帝国’的直接关系规定的一元化上下秩序构成的”。朝贡关系亦是不合时宜的国际秩序模式,其各种理念和规则不无局限和弊端,尤其是妄自尊大的“天下共主”理念和跪拜等仪礼,有悖近代平等原则。但其中又包含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和规则,体现了中国的“自克”、“仁恕”等理念,就当今世界而言,这些理念仍具借鉴意义。

材料二   条约关系是以不平等和强权政治为内核构筑的国际秩序,但同时又带来国际关系的新模式和新观念,包括近代交往方式和国际法中某些进步规则,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朝贡体系的缺陷,刺激中国了解和走向世界。清王朝渐次摒弃天朝上国的盲目虚骄,改变朝贡关系不对等的交往形式,认识和建立近代交往之道及其外交体制;同时在客观上促使中国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产生和形成,知悉与接受国际法中的积极内容,逐步从中汲取维护国家权益和主动融入国际社会的要素。

----摘编自李育民《晚清中外条约关系与朝贡关系的主要区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贡关系下国际秩序的特征,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际秩序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22-05-1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02年,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第12款规定:“中国深欲整顿本国律例,以期与各西国律例改同一律,英国允愿尽力协助,以成此举,一俟查悉中国律例情形及其审断办法及一切相关事宜皆臻妥善,英国即允弃其治外法权。”1903年的中美《通商行船续订条约》、中日《通商行船续约》也有基本相同的条款。这表明当时清政府
A.要求逐渐摆脱列强的控制B.开始重视法律制度的构建
C.已具有较为明晰的近代外交意识D.认识到维护国家主权的重要性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外交是国家实施政策的手段之一,外交的目的归根结底也是国家的目的。一个国家与世界的关系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从根本上说不是国际环境决定的,而是由这个国家的内部政治决定的。外交在不同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提供了不同的历史经验;晚清并非弱国,晚清及近代中国的经验不是“弱国无外交”,而是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家的失败;美国对待外交的经验是强国无(需)外交,有实力即可,这是强权政治的逻辑;不少小国成功的经验是,外交是国家存亡和兴替的关键、立国之本和“小而不弱”的保证;曾经发动世界大战的德国和日本的经验是,选择战争走向毁灭而放弃战争、选择和平的外交战略,则走向繁荣。

——摘编自张清敏《外交的本质与崛起大国的战略选择》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外交与国家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7-04-19更新 | 439次组卷 | 26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兴庆区长庆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古代东亚,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万国来朝”“天下共主”的国际秩序模式,称为朝贡体系。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条约,在中国建立起新的中外关系模式,称为条约体系。这两种关系体系
A.均为前资本主义时代的国际关系体系
B.是平等与不平等两种外交关系的反映
C.体现了王道与霸道不同交往观念的差异
D.符合主权国家观念及其相应的国际秩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列不同年代新中国建交国家数目统计示意图中,反映20世纪60年代末建交状况的是(     
A.B.
C.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