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如表为古代中国关于“西方”名称变迁的主要历程。“西方”名称变迁主要反映了
名称主要范围
汉唐时期的“西域”广义上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狭义上主要指塔里木盆地及其周围地区。唐宋时期曾用“西天”指称更为遥远的印度。
宋明时期的“西洋”最早见于五代,元代广为流布,明代特指东南亚、西亚、东非或印度洋周围国家;明末以后逐渐转向专指欧洲。
明末清初的“西方”与“泰西”“太西”“极西”“远西”等同义词广泛流行,指称欧洲。

A.中外交流的日益扩大B.开放程度的总体趋势
C.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D.农耕文明走向衰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历史事件(部分)

对表中信息解释合理的是
A.古代中外之间交流具有双向性B.古代中外间交流以技术为主导
C.海外贸易受到历代王朝的重视D.中国对外交流主要对象是邻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19世纪80年代,晚清在处理法越问题时,两江总督刘坤一称:“法人进入越南举动忽以捕盗为词,狡焉思启,其如万国公法何?”河南道监察御史刘恩溥从正面援引国际法,并提出联合英美诸国利用国际法维护清廷对越南的宗主权,履行保护越南的职责。这说明当时
A.清政府依然推行传统的夷夏之防
B.清政府完全依赖列强维护宗藩体系
C.国际法被近代士大夫普遍接受
D.近代国际法影响中国处理外交关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1878年,曾纪泽出任驻英法公使,出行前与法国沟通,提出公使女眷只跟对方的女宾往来,不与对方男宾握手、同宴,并指出这是中国“名教攸关”。法方表示:眷属往来,敬礼有加,绝不干预跳舞宴会。这主要反映出
A.中外文化冲突中的“求同存异”B.政治斗争决定中外礼仪
C.清朝外交官对西方礼节缺乏了解D.纲常名教扼杀女性独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1952年9月,中国派出由重工业部、外交部等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在民主德国(东德)举行的莱比锡博览会,该博览会以重工业机械展览为主。会后代表团总结道:“政治影响很大”,“达到了预期的政治效果”,“整个展览会就是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的示威,这对美帝战争集团是一个有效的打击”。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阶级斗争扰乱了经济建设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D.国际活动受国际局势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1877年,郭嵩焘到达英国伦敦,成为中国第一个驻外公使,接着刘锡鸿被任命为驻德公使,不久清政府相继在其他各国首都设立了使馆。中国驻外使馆设立后,又相继在一些国家的商埠(如旧金山、横滨、大阪等地)设立领事馆。这反映了
A.清政府重视对外交往的开端
B.驻外机构已成为侨民的后盾
C.中外交往事务的近代化趋势
D.国家间一律平等的外交理念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7 . 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2019-01-30更新 | 4186次组卷 | 87卷引用:2014届湖北荆门龙泉中学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中日关系虽有所发展,但两国间的安全困境却随着中国的实力的增长、日本国内政治的右倾化和美日双边军事同盟的重新定义而变得愈发难解。这正如有的学者所说“当对安全的焦虑强烈到一定程度时,即使较高水平的经济相互依存和相关国际机制的存在也不可能保证和平”该材料反映了
A.安全焦虑使中日之间不可能实现长久和平
B.两国间的安全困境决定了两国的外交走向
C.新时期中日两国外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D.各种现实问题制约着两国关系的继续发展
2019-01-1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北省荆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七次双周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1877年,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郭嵩焘到达伦敦,所携带的国书却是专为“惋惜滇案”的,“并无充当公使文凭”。清廷依照与周边藩属国交往的规则,派出郭嵩焘、刘锡鸿一正一副两人,结果英国以不符合国际惯例为由,拒绝承认刘锡鸿的外交身份。这说明当时
A.传统朝贡体系及观念已经瓦解
B.传统观念阻碍了晚清外交近代化
C.晚清政府对近代外交毫无了解
D.晚清谋求外交转型受到英国阻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综合题
唐宋域外交流
材料一:唐宋海上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这一阶段,中国文化开始大范围地与东亚、西亚、南亚文化进行涵化整合,踏上了“亚洲之中国”的道路。
——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问题:
(1)材料一所示路线沟通了哪几大古代世界文明?
(2)概括这一时期东西方交流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3)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理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