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外交思想主要内容
19世纪40-50年代剿夷抚夷将英法视为传统的夷狄,先以武力“剿夷”,不敌之后再以议和“抚夷”,以“赏赐”的形式进行的割地赔款则是抚夷的必要手段
19世纪60-70年代商战抗夷“与各国通商宜以商战”“分洋商之利”“以商敌国”“寓兵于商”
19世纪80-90年代以夷制夷吸收欧洲均势外交思想,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相互制衡,如联德制法、联英制日、联俄制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晚清外交思想的演变。

2 . 下图为汉代外来词来源分布图(单位:个)。据图可得出的结论是,汉代(     )

A.中国与欧洲已开始有直接贸易B.丝绸之路保持了长期繁荣
C.对外交往和民族交流得到发展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879年薛福成于《筹洋刍议》中指出:“近闻美国与日本议立新约,许归复其内治之权,外人皆归地方官管辖。中国亦宜于此时商之各国,议定条约。”这一观点主要针对列强在中国攫取的(     
A.领事裁判权B.关税自主权C.内河航运权D.五口通商权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其中包括美国在朝鲜、日本、冲绳、台湾、南越、缅甸和泰国等地区保持军事基地。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197176日,尼克松总统在美国堪萨斯城对世界格局提出了“五个中心”的看法。他认为,美、苏、中、西欧和日本是世界的五个力量中心。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面执行尼克松主义的一项内容,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

——《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   据新华网报道:当地时间201592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习近平就下阶段中美关系发展提出重要建议,强调要推动中美关系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奥巴马表示,两国在很多问题上有共同利益,在诸多领域合作取得重要进展,愿同中方就相关问题保持密切协调。双方同意继续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时的对华政策。为此,中国政府基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在外交方面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方针?
(2)据材料一、二,在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3)据材料二、三,归纳影响中美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影响战后中美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55年,日本鸠山内阁同意中国贸易代表团访问日本,并促成了中日第三次民间贸易协定的签订。同年,中国政府确定了贸易、渔业、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对日工作计划,日本对此积极回应。据此可知,当时
A.中国打破了美国遏制所形成的外交僵局
B.中国改变了“一边倒”的方针
C.谋求经济发展是中日双方的共同需求
D.日本摆脱了美国的政治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同治三年(1864年),经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推荐,总理衙门资助刊印丁题良翻译的《万国公法》。奕䜣尽管看到“其中亦间有可采之处”,但担心它将以此取代天朝体制,遂未接受。这反映出当时
A.抵抗派的思想异常保守B.列强试图操纵中国外交
C.传统外交观念根深蒂固D.国家主权意识逐渐增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考古学家在今韩国庆州地区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俑的形象既有来自地中海地区的东罗马人、波斯人,还有中亚地区的回鹘人,粟特人。这表明当时
A.东亚风俗深受西方文化影响B.中西交流主要依赖于海上交通
C.丝绸之路已延伸到朝鲜半岛D.朝鲜与东罗马建立了外交关系
2022-04-24更新 | 620次组卷 | 38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如图的笔记是某社团编写历史情景剧对话的片段,片段描写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甲:我们有孔子
乙:我们有耶稣。
甲:我们有《圣经》。
乙:我们有《论语》。
甲:我们有《几何原本》。
乙:我们没有,但我们可以把它翻译过来。

A.儒学的向外传播B.辉煌的中国文化
C.启蒙思想的传入D.早期的西学东渐
2022-02-19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国际责任观的历史演变

国家身份

国际责任内容

天朝上国天下责任;朝贡责任。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维持朝贡体系责任;国家救亡图存。
新生社会主义国家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团结;反对帝国主义,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
革命社会主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反对修正主义;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
最大发展中国家(20世纪80年代)韬光养晦;国内经济建设;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20世纪90年代)国际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世界文明多样性;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全球治理。

——摘自吴兵《从天下责任负责任大国


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或多个阶段提出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具体明确,阐释史论结合,表述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