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将“公使驻京”列为谈判的第一条款。大臣桂良认为“西人驻京,携带家眷为质子,必不长久,可从权允准”。咸丰帝则认为“驻京一节 ,为患最巨,断难允行。”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是为了推进中国外交近代化B.清朝政府缺少近代外交观念
C.公使入京严重损害中国领土主权D.桂良维护了天朝上国的规制
2023-01-04更新 | 3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学业水平选择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 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华文化不如世界各国文化优秀B.大力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的影响
C.世界文化从未与中华文化交流过D.尊重文化多样性,加强文化交流
论述题 | 较难(0.4) |
3 .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蒋廷黻先生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以外交视角反思中国近代化之路,让我们重新认识近代中国,重新理解一个国家曾经走过的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就乾隆而言,他也十分高兴迎接英国特使。乾隆把马戛尔尼当作一个藩属的贡使看待,要他行跪拜礼。马戛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有条件地答应。他的条件是:将来中国派使到伦敦去的时候,也必须向英王行跪拜礼……他的目的不外要表示中英平等。中国不接受他的条件,他也就拒绝行跪拜礼。乾隆很不高兴,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国,至于马戛尔尼所提出的通商要求,中国都拒绝了。那次,英国和平的交涉要算完全失败。……中西的关系是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西方国家不肯给清政府平等待遇。……

……嘉庆、道光、咸丰年间的中国人,无论是汉族人,还是满族人,仍然闭关自守,力图维持历代在东方世界的光荣地位,根本否认那个日益强盛的西方世界。……我们研究中华民族的近代史,必须了解近代邦交是中国人的大困难……

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中国落后。中国的军器和军队是中世纪式的军队,中国的政府是中世纪式的政府,中国的人民,连士大夫阶级在内是中世纪式的人民。……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的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然后去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才意识到非学西方不可。所以,中华民族丧失了20年的宝贵光阴。

……咸丰八年的《天津条约》和咸丰十年的《北京条约》是三年多战争和交涉的结果。条款虽很多,但主要的是北京驻使和长江通商。……这种关系固可以为祸,也可以为福,关键看我们振作与否。奕䜣与文祥绝不转头留恋那已去不复回的闭关时代……我们研究近代史的人所痛心的,就是这种新精神不能出现于鸦片战争以后,而出现于20年后的咸丰末同治初。一寸光阴一寸金,个人如此,民族更如此。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从上述史料中任意提取一个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1-04-25更新 | 209次组卷 | 4卷引用:全国新教材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学业水平等级考试仿真模拟历史试题(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光绪皇帝曾发布圣谕:“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这表明光绪帝
A.积极主动融入近代化潮流B.主张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度
C.意图增设口岸以应对危机D.打算彻底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2021-03-1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三)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858年,在天津的谈判中,时任钦差大臣的桂良等中方谈判者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一事耿耿于怀。但1877年后,清廷已经在新加坡、美国旧金山、日本等地设立了领事馆。这一变化反映了清政府(     
A.闭关政策开始解除B.近代外交逐渐展开
C.国际地位得到提高D.“天朝上国”观念已根除
2021-01-06更新 | 1036次组卷 | 32卷引用: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模拟测试(二)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前期,中国充满了文化宽容精神。“夷狄”入侵中国北方对外来影响开了大门;佛教既是中国与遥远地区进行密切文化联系的工具又是这种联系的动力;海陆两路的地区间贸易发展远远超过汉代时的情况;初唐帝国使中国直接与印度和西亚两大文明中心进行了接触。……与外国的接触带来了许多新的农作物和一些技术,例如茶叶从东南亚传入中国,起初是作药用和提神,到唐朝后期用途更为广泛,后来由中国向外传播,成为世界上最普遍的饮料。更多的技术进步出自中国自身。诸如瓷器、火药、手推车等。唐朝作为当时最大的帝国受到许多临近民族的极力效仿。不仅把它视为当时首屈一指的军事强国而且视为政治和文化的楷模。

——摘编自费正清、赖肖尔主编的《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经常办理对外交涉的部分官员开始意识到,对英、法、美等国,断不能“绳之藩属之礼”,主张“与其争虚名而无实效,不若略小节而就大谋”,道光皇帝采纳这些人的“权宜之计”,遂在朝廷设置办理各国通商事务的大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深感“夷务”处理混乱不堪,加之增开通商口岸、列强公使驻京已成定局,于是萌生在京设一机构,统筹外交全局的想法。1861年l月,总理衙门在京设立,下设英、法、俄、美及海防五股。1901年又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除了前期的胁迫通商,自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30余个商埠。

——据《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史学月刊》等改编

材料三   在当今这样日趋开放、合作的时代,中国外交应善于将自身国情与世界发展趋势结合起来,做到内外兼修,既要把有利的国际条件转化为有利的国内条件,也要把有利的国内条件转化为有利的国际条件。

——章百家《改变自己,影响世界——20世纪中国外交基本线索刍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对外交往的变化趋势并说明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代中国扩大对外交往的意义。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近代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如“夷”,即未开化的野人,必须向中国臣服。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法夷”等。推而广之,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

材料二   如表反映了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中,“天朝”和“中国”词语的使用频率变化。

年代“天朝”使用频率“中国”使用频率
道光最初10年50余次不满10次
道光十六年(1836年
四月至十七年四月
6次5次
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6次14次
咸丰《筹办夷务始末》前五卷约5次逐渐取代天朝
光绪几乎不用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中内外称呼词语的变化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的交流古往今来,一些杰出人物的活动促进了各地区文明的交流,如张骞出使西域,马克·波罗把中国介绍给西方,利玛窦把西方介绍给中国


以上述交往为例,谈谈中西文明交流对于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要求:观点明确,用史实阐述;不少于300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史料统计,二战结束后至1989年,苏联共向12个社会主义国家和49个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约1490亿美元贷款,这个规模大致相当于苏联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总量的8%左右,远远超过美、英、法等国对外援助与国力的对比。下面解读合理的是
A.苏联和这些受援国经济一体化程度高
B.对外援助为苏联商品打开广阔的国际市场
C.被援助国家与苏联的经济有一定的互补性
D.被援助国家与苏联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南京条约》英方谈判随从利洛曾记载:“对条文的字眼或措辞一点追求都没有,为欧洲的外交家们所如此尖细地钻研和谨慎地考虑过的条文,只占去(清政府的代表们)一刹那的注意力。他们的所有心事都集中在一个主要的目标上,就是要我们赶快撤离。”这反映清政府
A.致力于维护国家主权
B.缺乏近代外交意识
C.畏惧英国武力威胁
D.鄙视英夷不屑斡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