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历史事件(部分) 
时期 史实
秦汉 中国的铸铜和制漆工艺传到朝鲜
隋唐 日本参照汉字草书和楷书的偏旁,创制了自己的文字
宋元 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
明清 传教士利玛窦来华
对表中信息解释合理的是(  )
A.古代中外之间交流具有双向性B.古代中外间交流以技术为主导
C.海外贸易受到历代王朝的重视D.中国对外交流主要对象是邻国
2020-06-02更新 | 391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邓州春雨国文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表是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史实

时间史实
汉朝汉朝张骞出使西域。甘英奉命出使大秦,到达了波斯湾。大秦王安敦派使臣来东汉。
魏晋南北朝时期226年,大秦商人来到建业,西晋初年又派使者来到中国波斯、大月氏朝时期的商人、使者不断来华。445年,波斯王朝遣使来华佛教传入并不断发展,印度等国的僧侣来华传教。日本、朝鲜多次派使者来华
唐朝日本、朝鲜派遣唐使、留学生来唐朝。玄奘西游,鉴真东渡日本,日本高僧空海长安求法。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定居。
高丽政府遣使到宋朝搜求书籍。日僧寂昭、元灯等乘宋商船渡海入宋。明宋州城出现多处“波斯馆”“清真寺”印刷术外传朝鲜、日本、印度、阿拉伯、北非和欧洲。广州、泉州城内居住着许多阿拉伯富商
元朝元初,高丽从中国购经籍一万多卷。元朝和日本两国僧人互相访问极为频元朝繁,来华日僧仅知名者即达220余人1299年,妙慈弘济大师把程朱理学传到日本,长期成为日本统治阶层的思想武器。马可·波罗来华
郑和下西洋,到达亚非各国。华侨开发南洋地区戚继光抗倭,援助朝鲜明抗击日本。利玛窦来华传教,徐光启翻译了利玛窦带来的科学著作中国
人民反对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入侵。政府禁止沿海居民出海贸易。
清(1840年前)郑成功收复台湾,来华的传教士将西方的天文地理数学等介绍到中国也向年前)本国广泛的介绍中国社会状况,中国人民抗击沙俄、英国、法国的入侵。
仅留广州作为贸易出口。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任选一个角度,评述古代中国的对外交流。(要求:写明角度,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列是19世纪60年代中国与西方签订的部分条约。据此可以得出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B.清政府统治日益腐败
C.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D.中外关系走向近代化
2020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近期,中国考古专家在新疆吐峪沟石窟寺发掘出《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写本残片(见下图),卷首写有“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同时出土的文物还有后汉、隋等时期的佛经残片,有汉文,也有回鹘文。这反映出(  )
A.玄奘西行凿通了中原与西域交通B.佛经翻译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C.雕版印刷术促进了佛教文化传播D.丝绸之路从汉至唐长期保持畅通
2020-01-20更新 | 13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鸿唐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据统计,从1860年到1894年,朝鲜向中国朝贡的年份有25年,琉球有8年,越南有5年,尼泊尔向中国朝贡了4次,缅甸朝贡了1次。1894年以后这一现象还有些残留,但未能构成一种国际秩序。这表明近代中国
A.宗藩心态已被完全破除
B.独立自主地位丧失
C.积极顺应近代化的潮流
D.传统外交体制难以存续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古代中国,几乎从来没有受到过真正强大的文明挑战,始终相信自己是天下的中心,凡是周围的国家,中国人就相信他们文明等级比我们低,应当向我们学习、进贡、朝拜。天朝只看重藩属是否归顺,而轻视疆土划分。

历代王朝认为模糊波动的边界反而有助于鼓励蛮夷的慕化之心,清晰稳固的边界却会阻断华夏文明价值的扩张,疆域往往中心清晰而边缘模糊。“朝贡体系自汉末就得到了确认,并在此后成为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定制,一直沿用到19世纪中后期。”中国近代之前主要以列封藩邦属国的形式巩固边关。

——摘编自葛兆光《关于近世民族主义思想的一个远缘》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后,清王朝面临强敌窃边的边疆危机。1865年,薛福成先后追随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担任其幕僚,长期办理洋务外交,得以了解和学习西方外交理念及其运作方式,外交思想逐步近代化,在与英国进行西南边界勘定和界务谈判中,明智而务实的薛福成抛弃传统的“天下——王土”观念,代之以“寸土必争”的领土主权意识。1892年,薛福成与英国就滇缅边界划分进行了多次谈判,援引国际公约,收回了滇边部分领土和权益,他还力请朝廷选将练兵,切实加强西南边境的军事防卫。西南地区从王朝国家的“藩篱”,变成了与内地“唇亡齿寒”的边防要地。中法战争后,清王朝分别与法、英勘定滇缅、滇越、粤越以及西藏与尼泊尔、东北与日朝之间的边界线,这些较为清晰的现代民族国家间的边界线,意味着传统的属国或朝贡关系最终裂变。

——摘编自林开强《清王朝国家疆域边界意识简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与近代中国两种疆域边界观念的不同,并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国家疆域边界意识的积极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873年,总理衙门与英、法、俄、美、德五国公使围绕亲递国书的觐礼问题进行谈判,双方辩论往返持续三个月之久,最终达成协议:五国公使觐见时不行跪拜之礼,公使们将觐见本国君主的三鞠躬之礼改为五鞠躬。据此可知中国
A.外交主动融入世界
B.外交艰难向近代转型
C.近代外交的屈辱性
D.奉行传统外交理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邓小平曾说:“1974年4月,我去出席联大第六届特别会议,代表我国政府发表讲话,受到热烈欢迎,讲完以后,许多国家的代表前来热情握手。”这反映了
A.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
B.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提高
C.“文革”推动了我国外交发展
D.美国与中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事项
1840年前英国不法商人企图摆脱中国法律约束,在华获取治外法权,但未能如愿。
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规定英国人在五口地区与中国人发生纠纷时,英国人由英国领事馆根据英国法律处理,中国人由中国官员按中国法律处理。
1843年后各国纷纷通过与清政府签订“最惠国”条款获得在华领事裁判权。
1904年英国在上海设立了高等法院。此高等法院用来管理上海区域的民刑初审,其他各口岸的民刑案件仍归各地领事裁判,但如遇到重大案件,则须上海高等法院办理。
1919年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提出撤销领事裁判权的要求求各国放弃在华领事裁判权,但是没有得到与会各国的同意。
1921—1925年中国与德国、奥地利先后订立新约,以条约的形式结束了两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制度。
1928年日本拥有的领事裁判权期满,但是日本明确表示反对废除旧约。
1942—1943年美、英基于共同作战需要,表示愿意放弃在华领事裁判权。中国分别与美、英交涉,订立取消两国领事裁判权的条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近代列强在华领事裁判权”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10 . 针对出国华工“如在地狱,惨不忍睹”的状况,为保护华工的合法权益,清政府驻英公使郭嵩焘主张政府应列席万国公法会议,与各国详定章程,在海外广设领事,以达到“捷声息而通隔阂,收权利而销外侮”的效果。这反映出
A.国际协商能够保障华工权益
B.近代国际外交意识已产生
C.清政府注重保护华侨的利益
D.清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外交
2019-03-10更新 | 1879次组卷 | 53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济源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