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从1861年到1869年间,清政府先后与外国签订了9个条约,签约地都是天津而不是北京,有些国家的代表到了北京,清政府仍坚持要他们到天津签约。清政府这样做主要是因为
A.传统观念所囿B.确保首都安全C.方便中外交通D.听命西方列强
2021-05-30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清末“约定自开”商埠的浪潮中,东北三省共有自开商埠18处。清政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以握定主权为宗旨”,依“约”将部分应由中外“约定开放”的商埠变成了实际上的“自开”商埠,掌控了这些商埠的“行政、司法和关税”的主权。这表明清政府
A.收回了丧失的国家主权B.近代外交意识有所增强
C.主导国家对外开放进程D.竭力维护朝贡外交体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尼布楚条约》第六条规定,两国人民只要携带护照,就可以“完全自由地从一国到对方国”,“并可完全自由贸易”。这一规定
A.体现了自由贸易和平等对待的精神
B.为俄国进一步侵略中国创造了条件
C.体现清朝前期对外政策的基本态度
D.为收复雅克萨之战的胜利奠定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晚明时期,中国人根据外国传教士利玛窦所绘世界地图重新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该图沿用了原图的大体形制,但在地理图形和观念上有所区别,把中国放在了地图的中央。这反映了当时
A.中国对世界地理的认知更先进B.西方传教士在华传教遭受阻碍
C.传统的华夏中心观念依然存在D.此时中国已经产生了启蒙思想
2021-05-10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百色市德保县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修昔底德陷阱”的含义是“新兴大国的崛起,引起原有霸主的恐惧,双方矛盾加剧,引发战争。”因此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防止战略误判,在当代中国外交显得非常重要。下面哪一思想有利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A.“独行快,众行远"B.“君子和而不同”
C.“唯有益天下,方可惠本国"D.“邻里心灵相通,命运与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854年,英法美三国向清廷提出“修约”,要求公使驻京。咸丰帝对这一条款深感恐惧,认为这样会给“天朝上国”带来“肘腋之变”,极力反对。这反映出
A.清廷坚守闭关锁国政策B.列强力图建立平等外交
C.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D.清政府不谙熟近代外交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末以来,汉语中的新词越来越多,如革命、代表、动力、经济、细胞等等。这些新词的来源,近代以日语为主,当代以英语为主。这种现象取决于
A.来源语国家的世界经济地位B.来源语国家的对华的外交政策
C.来源语国家对中国的影响力D.来源语国家与中国的经济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