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7 道试题
1 . 1900年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在前往总理衙门时,与清军发生冲突,被当场击毙。1901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建立牌坊——“克林德碑”;1918年11月,北京兴奋的人们将其改为“公理战胜碑”;1952年在亚洲及太平洋战区和平会议上,会议决定将其改为“保卫和平碑”。这反映了(     
A.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B.五四运动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C.一战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D.近代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2024-03-0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2 . 学者黄仁宇曾提到“《南京条约》的苛刻待遇,满汉官僚都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双方文书要用平等语气往来……反而使他们不安”。满汉官僚的不安最可能是因为(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外交礼仪变化将冲击传统政治制度
C.清朝被迫从闭关锁国走向对外开放D.被迫接受西方近代的民族国家观念
2024-02-08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1896年,驻华时间长达33年的德国公使巴兰德被长期负责非洲事务的专家申克和海靖接替;英国驻开罗总领事窦纳乐则首次赴远东工作,任驻华公使;1898年,美国以军队出身的康格接替驻华13年的登比。由此推知,这一系列的外交调整(     
A.激化了清政府同列强的矛盾B.便利了中国汲取外交经验
C.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D.预示了清廷沦为洋人朝廷
4 . 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城时,清政府打破不直接与洋人谈判的惯例,由奕䜣进城与英法公使直接进行谈判。奕䜣坦言:“即臣初办时,亦自念天潢近派,岂肯与异类为伍。迨自该夷带兵进城以后,种种狂悖,不可遏制,又不能不与会晤之势。”这表明清政府(     
A.调整外交手段应对困局B.内忧外患促使外交政策调整
C.摒弃了传统的宗藩体制D.主张与英法展开对等的谈判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正德琼台志》记载,“(明代)凡番贡多经琼州,必遣官辅护”“各遣指挥、千百户、镇抚护送至京”。永乐年间,朝廷派遣使臣到安南、占城、暹罗、真腊、爪哇、苏门答刺等国,恢复太祖之制。由此可见,明代(     
A.秉承朝贡贸易体制B.推崇平等的对外贸易观
C.宗藩体制开始形成D.对外贸易呈现繁荣局面
2023-10-04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1873年,英、美等五国公使联合照会清政府,要求觐见、呈递国书时行三鞠躬礼。清廷不同意,双方往复辩论数十次无果。李鸿章建议,中国与列强已订约,再不能用属国之礼相待,清廷采纳其建议,在礼仪问题上做出重大让步。清廷的“让步”说明其(       
A.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B.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
C.具备了近代外交意识D.与各国的宗藩关系瓦解
2023-09-08更新 | 153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871年,中日双方就中日通商章程在天津进行谈判。针对日本要求在中国享受片面最惠国待遇等请求,李鸿章明确表示中日不能以“西约”为例,应缔结平等条约。这一做法反映出当时中方(       
A.尚没有认识到日本的强大B.对日本抱有强烈的歧视态度
C.初步具备了近代外交意识D.力主构建新的平等外交体系
2023-07-1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表显示了不同时期晚清政府外交应对挑战时的举措。无法据此得出的结论是(     
A.具有被动性与保守性B.中国外交趋向近代化
C.忽视国家利益的维护D.中国社会转型的艰难
2023-06-1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890年,德国公使巴兰德向总理衙门提出:“紫光阁为筵宴藩属之地,见诸记载,各国使臣于此处觐见,于体面有碍”,要求必须改变觐见地点。后外国公使觐见清帝的地点,改为北海的承光殿,再改为皇宫内的文华殿,旋又改为皇宫内的乾清宫。这反映出(     
A.外交礼仪成为中外交涉的核心B.西方国家力图与清朝实现平等外交
C.清廷外交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D.列强意在借外交礼仪攫取侵略特权
2023-05-14更新 | 272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邓小平同志对中国外交战略和策略进行了重大调整,提出了“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致策”,伴随对时代主题认识的变化,中国外交的主要目标从“支持世界革命”变或“为国内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据此可知(     
A.中国外交政策全面“另起炉灶”B.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C.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调整的立足点D.中国注重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