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明太祖在《皇明祖训》中指出:“四方诸夷……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也。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并在随后开列了朝鲜、日本、大琉球、小琉球、安南、真腊、暹罗、占城、苏门答腊、西洋、爪哇、彭亨、百花、三佛齐、孛泥国等十五个不征之国和地区。这条祖训的提出
A.形成了有明一代和平外交模式B.密切了明与亚非拉各国的友好关系
C.注重与周边国家开展平等外交D.与明初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密切相关
2021-12-1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教改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共十九大以来,中国领导人进行了一系列频繁密集的外交活动,包括与俄罗斯、美国等大国领导人进行会晤,出访越南、老挝等周边国家,以及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等重大会议,大力推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这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特点是
A.致力于谋求地区性和平发展B.积极开展全方位多边外交
C.重点搞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D.彻底放弃“不结盟”外交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05年,署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周馥上奏:“查西国海权以潮退三海里为限。英、法等国海峡甚狭,海滨小岛亦多近岸。中国沿海岛屿星罗棋布,深有相隔百余海里者……若仅以潮退三海里为限则名为保护,反蹙海疆,不如我向来领海之权,较为上策。”清廷“如所请行”。这表明当时的士人在维护中国海权中
A.照搬了西方理念的国际法框架B.考虑了中国历史实践的独特性
C.摈弃了起源于西方的领海观念D.有效抵制了西方对华经济侵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下图为1961年某画家创作的油画《我们的友谊遍天下》。这一作品表明当时中国
A.旨在深化发展全方位外交布局B.冲破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
C.调整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D.寻求与第三世界国家外交合作
2021-11-2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元代汪大渊的《岛夷志略》,记载了他游历亚洲、非洲、澳洲的情况,书中所记涉及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更成为研究高棉帝国鼎盛时期的唯一现存一手资料。这反映出元代
A.对外交往范围较广B.民间交往更趋活跃
C.华夷观念有所松动D.政府鼓励对外开放
2021-11-20更新 | 10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1865年,英国人赫德在给总理衙门的文件中写道:“命大臣驻扎外国,于中国有大益处。”面对呼声,1875年5月,清政府在经历了三次遣使尝试后,发布上谕同意正式遣使,并于次年正式向外派驻外交使团。可见,晚清使节制度的建立
A.标志着清廷外交开始半殖民地化
B.推动了中国外交领域的近代化
C.反映了中国外交主权的完全丧失
D.使清廷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南京条约》签订之后,条约文本一直存放在两广总督衙门,并未供呈御览,也未颁发各地。很多外交官员不了解条约的具体内……有的官员竟然将中英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比喻为“桀犬狂吠,本不足以论是非,乃投以肉食,未尝不摇尾而贴服”。据此可知,此时的中国(     
A.近代外交规则意识淡薄B.中央权力运行出现重大调整
C.官僚机构办事效率低下D.朝贡体系遭遇巨大外力冲击
2021-11-1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2届高三11月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拒绝外国记者随军采访和外国武官随军观战,国际社会只能听到日本的一面之词,旅顺大屠杀事件没有清朝政府和媒体强有力的声音,反而是《点石斋画报》《上海新闻画报》等将清朝战争失利事件当胜利,遭到国际媒体嘲讽。这反映了(     
A.日本的舆论宣传决定了战争进程B.清朝政府战争立场不坚定
C.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D.清朝政府不谙熟近代外交
2021-11-10更新 | 74次组卷 | 4卷引用:全国卷地区2022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重要史实。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A.中西方政治文化交流频繁B.对外交往的目的以经济利益为主
C.对外关系出现了缓慢转型D.使者往来是对外关系的重要内容
10 . 1963年7月,雷锋首次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报道的标题是《红色中国:成为那颗螺丝钉》。报道的内容有:一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士兵,在他去世后,人们才通过日记发现,他是一个谦卑且令人敬佩的“毛主席的学生”,他立志做机器上的一个小齿轮,为党和主席工作。下列说法正确的
A.美国意图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B.美国通过雷锋以了解红色中国
C.雷锋符合美国的主流价值观念D.美国借机示好中国以联合抗苏
2021-11-03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对点变式题】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选择性必修1)-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