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外交思想主要内容
19世纪40-50年代剿夷抚夷将英法视为传统的夷狄,先以武力“剿夷”,不敌之后再以议和“抚夷”,以“赏赐”的形式进行的割地赔款则是抚夷的必要手段
19世纪60-70年代商战抗夷“与各国通商宜以商战”“分洋商之利”“以商敌国”“寓兵于商”
19世纪80-90年代以夷制夷吸收欧洲均势外交思想,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相互制衡,如联德制法、联英制日、联俄制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晚清外交思想的演变。
论述题 | 适中(0.65) |
2 . 【工业革命时期中西文明的冲突】

材料 《达衷集》一书收录了18世纪后期英国大班波朗递交中国当局的呈禀和两广总督长麟的批答,主要内容摘录如下:

(呈禀)“我夷人为身体怕有病,喜欢行走,到广东不能进城,也不能到阔野的地方活动,求大人查核,或准进城,或在城外指一个地方,或准骑马,或准步行,我们就不生病了。”

(批答)“查广东人烟稠密,处处庄园,并无空余地,若任其赴野闲游,汉夷言语不通,必致滋生事故。但该夷锢处夷馆,或困倦生病,亦属至情。别后应于每月初三,十八两日,夷人若要略为散解,令赴报,派人带送海幢寺陈家花园,听其游散,以示体恤。但日落即要归馆,不准在彼过夜。并责成行商严加管束,不准水手人等随往滋事。”

(呈禀)“我们买卖船水手甚多,万一有病,连别人都染了。或在河边,或在海岛,准我们盖搭几间草房子,有了病,就移他到草房子里住,也好养病,也免染别人。”

(批答)“查黄埔船到,向许在附近岸上暂盖察蓬数间,船去即行拆毁,已属格外体恤。今若于黄埔改建草房,船来固可供夷人之栖止,船去交谁看守?若听夷人自行看守,是须夷人在黄埔终年长住。彼处并无官署驻留,倘有汉民赴彼扰诈,以及水火盗贼等事,不能防范。应毋庸议(意思是不需要讨论,指事实或道理很清楚)。”

——许地山《达衷集》,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


依据材料,结合时代背景,在英国大班波朗和两广总督长麟二人中任选其一,写出其内心独白。(要求:立场明确,结合时代背景、尊重历史,史论结合。)
2021-04-2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上诸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农业文明时期,文明的交流特别缓慢。到了工业文明时期,文明的交流比以前容易和快速了许多。但事实是在各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中,遇到了许多的困难。一方面,当时一些历史悠久的农业文明,因为长期形成的政治经济形势和文化心理态势,对其他文明的内容有一种拒斥,即文明的接受者不愿意接受某种文明的内容,哪怕它是先进的、有效的。另一方面,当时西方文明国家并不愿意把他们的先进文明传播给其他农业文明国家,或者其目的并不是传播先进的文明成果,而意在进行侵略,只不过以传播文明为幌子而已。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文明交流”自拟论题并进行论证说明。(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晚清不同阶段的外交情况

时间主要事件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缔约谈判中清廷拒绝英法代表提出的向皇帝递交国书的要求,不许外国公使驻京。
1861年清廷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该机构为临时机构,总理衙门大臣、章京、郎中全都是兼职。
咸丰帝时期清廷不得不允许外国公使驻京,但仍不准备履行有关礼节的条款。
1860年以后西方列强纷纷派遣公使常驻北京,而中国却一直未曾遣使出洋。
1867年清廷聘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为中国外交使臣,既可达到遣使出洋的实效,又能避免天朝往外遣使的体制问题和中外礼仪的纠葛。
1873年清廷降谕“著准”各国使臣觐见,双方同意各国使节按中国要求行五鞠躬之礼。日、俄、美、英、法、荷等国使节在紫光阁顺序觐见同治帝,未行跪礼,总共约半个小时。
1876年派遣郭嵩焘出任驻英国外交大使,同时任命已在美国负责留美幼童事务的陈兰彬、容闳为出使美国正副使臣。中国对外派驻常驻使节,以此开端。
1901年清廷正式设立外务部
结合材料与所学历史知识,围绕“晚清中国外交”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0-01-07更新 | 77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博雅班)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的交流古往今来,一些杰出人物的活动促进了各地区文明的交流,如张骞出使西域,马克·波罗把中国介绍给西方,利玛窦把西方介绍给中国


以上述交往为例,谈谈中西文明交流对于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要求:观点明确,用史实阐述;不少于300字)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上述重大事件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叙述清楚,条理清晰,史论结合)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某种程度上,国家的外交活动可视为是在维护自身对国家形象的认知行为。纵观中国外交史,国家形象认知的主体是中国历朝历代的“精英阶层”;因此,中国外交史可视为一部“政治精英”基于国家形象的理解而有所作为的对外交往史。在朝贡体系中,中国千百年来树立起来的辉煌国事形象深入人心,外交过程中封建王朝时刻在维护这个辉煌的国家形象,并且这一形象深深影响着近代、现当代国人的心理。

……中国的崛起一直有着一条重要的规律——曾经处于并意在重新回到东亚地区主导国地位,而且这条规律在外交史和当代国际政治中得以体现。

——摘自马也《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中体现出的国家战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史知识,围绕“国家形”自拟论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2019-08-2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中区巴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事项
1840年前英国不法商人企图摆脱中国法律约束,在华获取治外法权,但未能如愿。
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规定英国人在五口地区与中国人发生纠纷时,英国人由英国领事馆根据英国法律处理,中国人由中国官员按中国法律处理。
1843年后各国纷纷通过与清政府签订“最惠国”条款获得在华领事裁判权。
1904年英国在上海设立了高等法院。此高等法院用来管理上海区域的民刑初审,其他各口岸的民刑案件仍归各地领事裁判,但如遇到重大案件,则须上海高等法院办理。
1919年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提出撤销领事裁判权的要求求各国放弃在华领事裁判权,但是没有得到与会各国的同意。
1921—1925年中国与德国、奥地利先后订立新约,以条约的形式结束了两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制度。
1928年日本拥有的领事裁判权期满,但是日本明确表示反对废除旧约。
1942—1943年美、英基于共同作战需要,表示愿意放弃在华领事裁判权。中国分别与美、英交涉,订立取消两国领事裁判权的条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近代列强在华领事裁判权”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熊志勇、苏浩《中国近现代外交史》等整理


从以上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明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外交是国家实施政策的手段之一,外交的目的归根结底也是国家的目的。一个国家与世界的关系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从根本上说不是国际环境决定的,而是由这个国家的内部政治决定的。外交在不同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提供了不同的历史经验;晚清并非弱国,晚清及近代中国的经验不是“弱国无外交”,而是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家的失败;美国对待外交的经验是强国无(需)外交,有实力即可,这是强权政治的逻辑;不少小国成功的经验是,外交是国家存亡和兴替的关键、立国之本和“小而不弱”的保证;曾经发动世界大战的德国和日本的经验是,选择战争走向毁灭而放弃战争、选择和平的外交战略,则走向繁荣。

——摘编自张清敏《外交的本质与崛起大国的战略选择》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外交与国家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7-04-19更新 | 439次组卷 | 26卷引用:陕煤建司一中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复习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