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从古到今,世界经济的重心经历了几次大规模转移。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材料   

轨迹: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

世界经济重心变化线路(公元1年到2025年)

——资料来源:麦肯锡全球研究院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2015年6月3日报道,这张地图根据美国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一项研究绘制,利用了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对历史上各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估算数据。公元1000年,中国和印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二。全球经济重心当时稳固地居于东方。在保持了820年后,经济重心开始向欧洲转移,之后又向北美转移。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世界经济重心已迅速地拉回原来的地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预测,到2025年,全球经济重心将向公元1000年时那样回到远东,不过要向北偏移很多。

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以公元1000年以来的世界经济重心的变化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2022-06-06更新 | 311次组卷 | 13卷引用: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名题荟萃)-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72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注:选取部分年份;数值保留1位小数;单位:亿美元)

年份197219741976197819801985199120012011
进口28.676.265.8108.9200.2422.5637.92435.517434.6
出口34.469.568.597.5181.2273.5718.4266118986
进出口63.0145.7134.3206.4381.4696.01357.35096.536420.6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情况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2022-01-28更新 | 335次组卷 | 6卷引用:第23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名题荟萃)-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3 . “求同存异”精神的时代意义

材料一   《周易》中论述的“厚德载物”思想,实际上提倡的就是博大包容精神,讲求万物间的和平共处,以平和的心态寻求与万物和平共处的共同点和契合点。孔子也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名言中明确提出求同存异思想。

——孙信、李健《求同存异原则溯源》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邓小平按照求同存异这种新办法的基本要求所提出的两种具体模式:“一国两制”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当今这个充满矛盾斗争和“很多疙瘩”的世界,选择和平方式解决争议的好办法、新办法,极具中国特色。

——李元光《论“一国两制”的哲学内涵》


根据材料和结合中国现代史的具体史实,围绕“‘求同存异’精神的时代传承”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4 . 如表是美国《时代周刊》时面信息的节选,阅读下料,完成下列要求
年份封面封面主题艺术符号构成封面综合评价
1950RED CHINA'S MAO
New war,old warlord(War in Asia)
1.毛泽东形象
2.红色妈蚱群
负面
1972Nixon's China Odysey1.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
2.周恩来与尼克松会面
3.中国歌舞表演
4.尼克松游长城
正面
1983Baishing Mao's Ghont1.邓小平形象
2.毛泽东轮廓
3.山川、河流、云彩
4.工业化城镇
中立
20031.SARS NATION
How this epidemic is transorming China ?
2.Why the virus spreads China's Cover-up?
How scared should you be?
左图
1.印有肺部阴影的中国国旗
2.白色色块背景
右图
1.戴口罩的西方女性
2.“关于非典真相”的英文字符
负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两项或两项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1-03-07更新 | 329次组卷 | 4卷引用:考点27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精华备考】2023年高考一轮基础学案(纲要上)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名称主要范围
汉唐时期的
“西域”
广义上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狭义上主要指塔里木盆地及其周围地区。唐宋时期曾用“西天”指称更为遥远的印度。
宋明时期的
“西洋”
最早见于五代,元代广为流布,明代特指东南亚、西亚、东非或印度洋周围国家;明末以后逐渐转向专指欧洲。
明末清初的
“西方”
与“泰西”“太西"“极西”“远西”等同义词广泛流行,指称欧洲。

——摘编自欧阳哲生《中西交通史上的“西方"概念之探源》


上表为古代中国关于“西方”名称变迁的主要历程。从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近代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如“夷”,即未开化的野人,必须向中国臣服。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法夷”等。推而广之,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

材料二   如表反映了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中,“天朝”和“中国”词语的使用频率变化。

年代“天朝”使用频率“中国”使用频率
道光最初10年50余次不满10次
道光十六年(1836年
四月至十七年四月
6次5次
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6次14次
咸丰《筹办夷务始末》前五卷约5次逐渐取代天朝
光绪几乎不用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中内外称呼词语的变化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20世纪50—60年代联合国进行10次维和行动,集中在对大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对其国家利益无利可图地区发生的冲突听之任之中国政府认为维和行动是美英等国利用联合国这块“破招牌”,来镇压世界各地革命斗争的行为
1971—1981年联合国共进行3次维和行动中国政府未参加安理会对维和行动决议的投票,同时声明对维和行动帮不承担任何财政义务
1981—1989年联合国共进行5次维和行动中国政府对维和行动采取“区别对待”的灵活立场,在相应领域表达了愿意做出贡献的合作态度
20世纪90年代至2006年安理会批准的维和行动达42次;维和是最为显耀的联合国行动,四大洲冲突锋线上的“蓝盔”象征着联合国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承诺中国政府以更积极的态度全面深入参与维和行动,并扮演重要角色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联合国的外交政策》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