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据《正德琼台志》记载,“(明代)凡番贡多经琼州,必遣官辅护”“各遣指挥、千百户、镇抚护送至京”。永乐年间,朝廷派遣使臣到安南、占城、暹罗、真腊、爪哇、苏门答刺等国,恢复太祖之制。由此可见,明代(     
A.秉承朝贡贸易体制B.推崇平等的对外贸易观
C.宗藩体制开始形成D.对外贸易呈现繁荣局面
2023-10-04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上,日本外交代表埴原正直与中国外交代表顾维钧就“中国收回旅顺大连在内的所有租借地的要求”展开了争论,中日双方各就自已对租借地统治权的合理性表达了观点。这一争论很快传回中国国内。

对此,梁启超在一次演讲中强调:“日本人……的用意,不外是要把东三省收作自己囊中物,还借此送一个秋波给英国,叫他去打西藏的主意。我们中华民国现在的疆域,都是多年来从历史上传下来,这些历史事实,都是天下共见,也不必我逐个地方来背履历。但对于日本人眈眈垂涎的东三省,我却要把历史上证据搬出来,请全世界人评一评。”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专门撰文与梁启超争辩,内藤湖南提出:“从来中国人的地志记载中交聘国与朝贡国、朝贡国与真正的领属地之间的区别都不明确,因此历史上被认为是领土的事实,在今天的国际关系和学问上是不可能被认可的……从今天的国际关系上思考,在政治上没有对该地进行统治,在经济上没有对该地进行开发,只是主张名义上的领土权,不仅毫无益处,而且实际上可以说是妨碍世界文明的进步的行动。因此,对于如满洲这样依靠日本的资本和日本人的经济能力而得以开发,而对世界文化做出了贡献的地方,仅仅凭着名义上的领土权,就想无视日本人的特殊利益,世界列国能认可吗?”

——摘编自刘岳兵《近代中日关于东北问题的论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梁启超与内藤湖南的争议进行评述。(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3-09-0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890年,德国公使巴兰德向总理衙门提出:“紫光阁为筵宴藩属之地,见诸记载,各国使臣于此处觐见,于体面有碍”,要求必须改变觐见地点。后外国公使觐见清帝的地点,改为北海的承光殿,再改为皇宫内的文华殿,旋又改为皇宫内的乾清宫。这反映出(     
A.外交礼仪成为中外交涉的核心B.西方国家力图与清朝实现平等外交
C.清廷外交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D.列强意在借外交礼仪攫取侵略特权
2023-05-14更新 | 284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秦、汉之前的早期文献中所表现出来古代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毫无疑问大多是传闻和想象。古代中国人有一种把空间最大化的想象方式,就是把“天下”想象成“九州”以及周边,中国与“四裔”,或者是以“王畿”为中心逐级放大的“五服”。它体现了古代中国自居中央的天下观念,按照古人的说法,因为四裔不够文明,都仰慕中国,所以要来中国朝贡。“以中央王朝为中心,以周边四裔为附庸”的中国历史记载传统,延续了两千多年。

——摘编自葛兆光《传统中国史学中的世界认识》

材料二   道光年间,国门被迫打开,有关中国之外的世界知识逐渐受到关注,一些世界地理和历史的著作陆续问世,中国历史学家才真正开始有意识地超越帝国边界,并依靠异域自己的资料加上亲身经验和考察,开始试图叙述有关世界/全球的史地知识。随着中国内政外交的步步失败,关于世界地理和历史观念的巨变,仿佛在加速度地出现。早在同治六年(1867)清王朝成立同文馆,就决定同文馆要设立“读各国史略”一科:1895年甲午战败,1898年变法失败,1900年义和团事件之后,晚清政府不得不从政治、制度和教育上改革。在这种改革中,有关历史的观念,也终于迸入官方主导的学校教育。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中规定大学堂在中国历史之外必须讲授“万国史”、中学堂讲授“欧洲和美洲史”。正是在这种中国的大变局之中,世界历史也顺势进入中国。

——摘编自葛兆光《传统中国史学中的世界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史学对世界的认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以来中国史学对世界认识的变化,并概括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2022-11-15更新 | 90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培优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丝绸之路在时间上持续数千年,在空间上绵延数千里,穿越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帕米尔高原,所以堪称世界上“最长、最古、最高”的贸易通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罗马鎏金银盘及局部(甘肃省博物馆藏)

(唐,甘萧请远县北渖黄河古渡口出土,是连接河西与河东地区的通道。银盘内分三层雕刻不同的纹饰:外圈饰相互勾连的葡萄卷草纹,枝蔓中间有各种小鸟、动物栖息;中间一圈雕刻古希腊神话中奥林匹斯山十ニ神像,在每尊神像的左侧各有一个代表性动物;银盘中央高浮雕刻古希腊神话中的酒神一一俄尼素斯,肩杠两端有花蕾的“权杖”斜倚在雄狮上,作为银盘的主题放。盘底则铭文“490全币”)。

——于萍:(丝路遗珍——从甘肃省博物馆(丝绸之路文明)展精品看古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材料二 胡商面临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强盗袭击两方面的威胁。……晋代法显(僧人)(337-422年)从敦煌西行到都善,在渡沙河时记载:“沙河中多恶鬼、热风,遇则皆死,无一全者。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丝绸是古代一种很名贵的商品,因为商人要历经千辛万苦才能把它运到西方。”“粟特人在从事大规模贸易的同时传播语言、艺术、技艺和宗教。”

——李璃哲《古代丝期之路商队的活动特点分析》

材料三2013年,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和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建设“丝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略”的战略构想。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载着丝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之路以将新的时代内漏。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


(1)结合考辨和解读史料的方法,指出材料一东罗马银盘发现的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人、僧人等在丝绸之路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从中体现什么样的丝路精神?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1世纪的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有利条件。
2021-05-25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西南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4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鸦片战争后,文献记载中“天朝”逐渐向“中国”转变,“中国”一词使用频率增加;“洋务”逐渐取代“夷务”。此变化折射出当时
A.传统朝贡体制崩溃B.中国外交逐步近代化
C.西方思想广泛传播D.洋务运动的成果显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