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转型与文明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大西洋革命”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大西洋沿岸国家和地区发生了一系列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直接影响了人类历史发展方向与进程。此后,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有西方学者把大西洋沿岸国家有关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重大思想、政治、经济变革,统称为“大西洋革命”。“大西洋革命”的高潮集中于18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上半期。

材料一   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消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征服和掠夺,非洲变为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殖民制度大大地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累的强有力的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对通过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富,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

——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三   1880年时,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的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所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

19世纪80年代,欧洲不仅是支配和改变世界的资本主义发展核心,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


(1)材料中所述的“大西洋革命”有哪些具体表现?
(2)材料三所述的“全球体系”是怎样形成的?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大西洋革命”?
2021-02-17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
(一)将以下改革与其内容相匹配(填写字母)
(1)商鞅变法                                     A 引进西方技术,创办新式学堂
(2)明治维新                                B 解放全国农奴,允许自由择业
(3)1861年改革                              C 废除等级身份,倡导四民平等
(4)洋务运动                                  D 废除世卿世禄,按照军功授爵
(5)戊戌变法                                     E 废八股兴新学,设立京师学堂
(6)罗斯福新政                            F.简化本国字母,创办科学院等
(7)彼得一世改革                         G.采取租让租赁,鼓励私人企业
(8)新经济政策                            H.缩减农业生产,复兴全国工业
(二)将你认为合适的改革填入下列表格中(填写数字序号)
对原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实现社会制度和社会性质的变革
殖民地、半殖民地自强御侮的尝试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立宪”之时运

材料一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立定宪法,同受治焉。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

——《戊戌奏稿》18986月,康有为在《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二   立宪实行,越速越妙,预备两字,实在误国.……臣恐革命党为患尚小,现在日法协约,日俄协约,大局甚是可危.各国视中国能否实行立宪,以定政策,愚臣以为万万不可不速立宪者,此也。

——1907年张之洞《入京奏对大略》

材料三   大权独揽的袁世凯,很快走上帝制之路。191510月,参政院以“尊重民意’为由,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表示一律“赞成”君主立宪。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了皇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1916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4


(1)从材料一看,是英国还是美国的政体对康有为的思想影响大?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2)材料二中张之洞为何会提出“革命党为患尚小”而“大局甚是可危”的观点?
(3)同为“立宪”,三则材料所反映的“立宪”命运有何不同?短短二十余年,为何会有如此显著的差异?
2021-02-18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走向世界的中国
自秦汉以来,中国逐步走向广阔的外部世界,构成了一部丰富多彩的对外交往史。请将下列选项填入时间轴。(填写字母)
A.早期西学东渐出现B.近代科技开始引进C.加入世贸组织D.上海开埠E.东亚文化圈形成F.改订新约运动G.重返联合国H.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5-30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国歌是一个国家精神面貌的体现。它起着激励国民、凝聚人心的作用,是现代国家不可缺少的元素。每一首国歌的出现都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材料一 民国初年北京政府教育部曾对我国音乐发达很早、却一直没有国歌表示遗憾“盖吾国古时,不以国视国,而以天下视国。……于是吾国人之思想及学说,几若吾国外     无他国焉。……所以,自唐禹以来,中国几至于无国号、无国徽、无国旗、无国歌”

——《世界各国国歌译意及原文》(载《教育部编纂处月刊》1913 年第 1 卷第 1 册)

材料二 1912 年 2 月 5 日,中华民国教育部在《临时政府公报》第 8 号上刊出一份征集国歌的广告:“国歌所以代表国家之性质,发扬人民之精神,其关系至大。今者民国成立,尚未有完善之国歌以供国民讽咏……”。2 月 25 日,教育部在公报上刊登了一首歌词拟稿,歌名为《五旗共和歌》,歌词如下: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 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吾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该国歌刊布后,在海外华侨中流传甚广,屡次“使用此歌为中华民国国歌”。后来因袁世凯取得权力,此歌没有流行下去。

——摘编自《民初国歌的多重符号价值》

材料三 1920 年,中华民国国务会议确定重新谱曲的《卿云歌》(歌词从《尚书·大传》中截取)为正式国歌,并于 1921 年 7 月 1 日正式施行。歌词如下:“卿云灿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但这首国歌引来众多的批评与质疑:

他(章太炎)认为民国国歌应该直面当时的国际形势,强调竞争存亡,以“发扬民气”、“亟思经武”为主旋律。而《卿云歌》却立足于中国传统的历史与文化,其“品性”,似乎 过于“中正平和”了。

吴研因在 1919 年发表《国歌的研究》一文认为国歌应该是“有韵的白话歌!古曲文章是不行的”。

萧友梅作为一个“名士”,对选用《卿云歌》作国歌同样不以为然,“因为这首歌词头两句的意思,太不明了……把他念出来给小孩女仆听听,他们实在莫名其妙”

——摘编自《民国国歌<卿云歌>的诞生与争论》


问题:
(1)据材料一和所学,分析民国初年北京政府教育部认为“自唐禹以来,中国几至于无国歌”     的原因
(2)据材料二和所学,分析民国初年国歌《五旗共和歌》的诞生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3)据材料三和所学分析,对《卿云歌》的诸多批评和质疑反映当时文化领域怎样的变化?
(4)据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民国初年国歌的诞生与争论?
2020-06-04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影响近现代中国的外国人

顺着这份依据出生年月排出的名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半世纪以来,世界是如何影响和撞击中国的,中国又是如何在世界的影响和撞击中,寻找着自己的发展道路。以下选取的是大家最为耳熟能详的人物(序号为原文的编号,按出生年月排列)

1.卢梭,瑞士兼法国籍的哲学家、作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思想家。代表作有《社会契约论》《忏悔录》等。

4.达尔文,英国著名生物学家,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标志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形成,引发了近代最重要的一次科学革命。

5.马克思,德国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

7.丁韪良,美国基督教新教传教士,曾长期担任中国著名教育机构北京同文馆和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的负责人,为清政府翻译《万国公法》。

8.瓦德西,德国职业军人,1900年8月任八国联军统帅,指挥侵略军侵犯中国,胁迫清政府接受议和大纲,扩大列强侵华权益。

9.赫德,英国人,1863年11月正式担任中国第一任海关总税务司,把持中国海关近半个世纪。

10.伊藤博文,日本官僚政治家。1894年,在伊藤内阁主持下,日本终于发动了侵略朝鲜、中国的甲午战争。1895年4月,日本胁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14.列宁,苏联和共产国际的缔造者。1917年,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人民终于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摘编自《环球时报》2006-07-2823版《影响近现代中国的50个外国人》


问题
(1)你认为以上人物除去时间(或年龄)和国籍的因素,还可以如何进行分类?
(2)结合所学,简述卢梭等启蒙思想家对中国的影响。
(3)你如何看待上述外国人对中国的影响?
2021-02-1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早期西学东渐时,东渐的“西学”中,对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作用最为积极的是
A.宗教神学
B.天文历算
C.政治思想
D.自然科学
8 . 从社会转型角度对15、16世纪的东、西方世界进行概括提炼,比较准确的是
A.西方的萧条和东方的繁荣
B.西方的演变与东方的迟滞
C.西方的先进和东方的落后
D.西方的飞跃与东方的盛世
2019-03-0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上海市黄浦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中国朝代歌

自夏以来,中国王朝兴衰更替,推动了文明的演进。



问题:
(1)结合所学,将下列歌词填入朝代歌(填写字母)。
A.隋灭唐兴称富强B.春秋战国秦皇收C.灭金灭宋归一统D.契丹兴起在北方E.蒙古兴起国号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朝代歌反映了中国历史哪些发展趋势?
2020-05-2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
A.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B.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C.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
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
2017-10-13更新 | 108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0年上海市虹口区高三第二次模拟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