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转型与文明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以下各项不属于这一转型时期特征的是(  )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
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D.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
2021-07-24更新 | 1176次组卷 | 31卷引用:重庆市二0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作为一个整体在15世纪前后突然超过亚洲大国,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它们共同采用了贸易开放政策。同时,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最先富裕的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而是发生在欧洲人口规模相对较大的英国与后来的法国和德国,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除拥有较大的人口规模之外,还较好地将殖民地纳入本国的分工体系,而且拥有更好的市场条件、高效的法制传统和人力资本培育体系,使本国的要素结构更能支持大规模的民间技术创新,吸纳过剩资本和农业剩余劳动力,促使其经济结构从传统农业向近代工业转型。

——摘编自李君华、欧阳峣《欧洲大国发展道路的经验解释》

材料二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有其特定含义,系指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由古代传统政治、文化向近代政治、文化转化。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自身经过近两千年的向前发展,至明代后期已经积累、孕育出新的社会因素,这些新因素在性质上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封建社会而与未来的近代社会相同。它们首先出现在经济领域,然后引起阶级关系、社会生活、政治关系、思想意识、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发生相应变化,传统古代封建社会已经发生局部结构性变换。新生的先进社会因素代表了社会的未来,显示了社会的新走向,因而,各种新因素纷纷出现的明代后期显然就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

——摘编自张显清《晚明: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洲大国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明“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的依据。
(3)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社会转型的具体要素。
3 . “周秦之变”是指西周到秦朝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深刻变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下列内容属于“周秦之变”的是
A.从嫡长子继承到世袭制B.从宗法分封到礼崩乐坏
C.从任人唯贤到任人唯亲D.从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儿童游戏是一种社会现象,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

中国古代儿童游戏发展表

春秋战国多种儿童游戏娱乐活动从生产劳动、宗教礼仪和军事训练中分化出来,逐渐独立和成型,其中包括蹴鞠类、投射类等多种多样的风俗游戏。
汉代“鸩车”“竹马”类儿童游戏在民间非常流行,它们以运动为形式,表现了儿童欢跃活泼的情绪特征,透露着“不羁”的性格倾向。
魏晋时期放爆竹游戏开始在儿童中流行,原盛行于北方的打秋千、踩高跷等游戏方式传到了江南和闽粤等地,民间斗百草游戏也从荆楚一带横向传播到其他区域。
唐代唐代儿童游戏百花齐放、异彩纷呈。骑竹马游戏极为盛行,在游戏中表现出唐代儿童“散诞无虑,逍遥似仙”的形象。

宋代
宋代儿童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同时围棋、象棋之类“文雅”儿童游戏有了很大发展,而运动、娱乐性游戏则受到一定限制。中国古代儿童游戏表现出强烈的“重德”和“重文”倾向。

——摘编自吕逸《中国古代儿童游戏研究》等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4-02更新 | 154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0·江西南昌·二模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在《关于重建中国史前史的思考》中说:“相对于世界其它几大历史文化系统而言,中国文化是自我一系的;中国古代文化又是多源的;它的发展不是一条线贯彻始终,而是多条线互有交错的网络系统,但又有主有次。各大文化区系既相对稳定,又不是封闭的……中国文明之所以独具特色、丰富多彩、连绵不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在数千年来始终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都与中国文化的传统中国文明的多源性有密切关系。同世界上其它文明古国的发展模式不同,多源、一统的格局铸就了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迎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存在两个最独特最鲜明的现象:一个现象是社会结构的停滞性。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建立一直到清朝,社会组织方式一直保持着基本相同的形态。另一个重大现象是社会的周期性大动荡,每隔两三百年,中国社会都要发生一次社会结构毁灭性的崩溃,然后又奇迹般地重建。我们提出的中国社会超稳定系统假说,正是通过分析中国传统社会结购,揭示周期性大动乱和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内在联系。这种超稳定系统特有的组织方式,使得每个王朝鼎盛时期,都呈现出高度繁荣,但是也造成了它在演化中的动态停滞。

——摘编自《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结合所学习的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对材料观点(一个或者整体)进行评析。(要求:自拟论题、观点明确、表述成文、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某学者认为英国人赫德主持下的晚清海关,税收逐年递增,并且增幅相当大;采用了先进的船政设备和港务管理制度并创建了近代邮政等。由此可见,近代中国海关
A.对外贸易优势扩大B.已经完全殖民地化
C.管理自主意识增长D.社会转型特征明显
2022-04-16更新 | 11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历史精创预测卷(重庆专版)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种制度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革,才能保持生命力。制度创新可以对国家兴盛产生稳固的保证作用,可以产生全方位、根本性的作用。综观15世纪以来的世界主要国家,在其兴盛时期,都重视创新而不墨守成规,都不断改革而不因循守旧。

——据《国家兴盛与创新改革关系的历史考察》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历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创新与国家兴盛”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的过程中,小明同学展开了自主探究式学习。以下是他搜集到的有关近代中国乡村建道路探索的部分资料。

1904年,河北省定县翟城村米氏父子,“村治”运动。

1923年,河北省“华洋义赈救灾会”,创建农村信用合作社。

1926年,河北省定县晏阳初,以识字教育为中心的乡村建设试验。

1929年,河南省王一鸿等人,设立村治学院,“村治派”的形成。

1929年,江苏省无锡市江苏省立教育学院,设立黄巷民众教育实验区。

1931年,山东省邹平县梁簌溟,组建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

1931年,山东省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开办农场,试验、传授和推广先进农业科技,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民素质的现代化。

1932年,山东省邹平县,成立美棉运销合作社。

1929年,江苏省无锡市江苏省立教育学院,设立北夏实验区,并有鲜茧运销合作社。

1933年,山东省邹平县梁簌溟,开展以乡村自治为中心,以设立村学、乡学为途径的县政改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自拟主题,帮助小明同学完成有关“近代中国乡村建设道路探索”的历史小论文撰写。(可以从乡村政治民主化建设、经济现代化建设、培养现代化农民等任一角度展开论述,论题明确,结论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066年法国诺曼公爵征服英国后,直到1367年英国才出现第一份用英语记录的官方文件。此后,英语又从希腊语、拉丁语中吸收了大量词汇,再加上莎士比亚、弥尔顿等人的锻造与锤炼,到17世纪时,英语已取代法语成为民族语言。18世纪英语伴随着英国军人和商人的足迹,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汇,例如墨西哥词汇tomato(西红柿)、印度词汇bungalow(有游廊的平房)、中国词汇mandarin(中国柑桔)等,同时也把自己推向了世界。二战后,虽然大英帝国衰落了,但同样讲英语的美国的强势地位进一步推动了由英国开始的英语国际化进程的深化。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等

材料二   英语已经成为全球化的语言……互联网、商业、政治和技术的语言。全世界的科学家都知道必须“出版英文著作,否则就在母语著作中消失了”。而英语在全球语言中的胜利也伴随着许多其他语言的消亡。消失的语言中有一半是在1500-2000年间退出历史舞台的。尽管造成语言消失的原因有多种,但更典型的情况是强势集团的语言有意取代弱势语言。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语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地位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英语国际化的认识。
2021-04-15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