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转型与文明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人类历史上,凡属社会形态的转变,都是巨大的社会变革即社会革命过程。这种社会变革运动,不同于改朝换代,是众多的内因和外因交互作用与奇特的凑合。内因,即新生产力孕育发展以及伴随而来的阶级斗争,是变革的必要条件;外因,则是社会大变革的充足条件。变革的外部条件,通常都是超乎社会结构之外的某些特殊力量起作用,这种外部条件之所以必要,说到底是因为单靠本身内部孕育的对抗运动很难突破,往往只能造成原结构“破坏—修复”的不定期更新的循环运动。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社会变革的条件”,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的论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的过程包括两个基本方面: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总的说来是由低级社会形态向高级社会形态的更迭,由原始的无阶级社会到阶级社会,又由阶级社会到未来共产主义没有奴役和剥削的无阶级社会。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尽管各国或各地区具体情况不同,但纵向和横向发展都具有理论上的普遍规律性的意义。纵向发展制约横向发展,横向发展反作用于纵向发展,它们共同的基础和最终的推动力量是物质生产的进步。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上)


请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人类历史的纵向与横向发展”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紧扣论题;逻辑严谨;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2023-05-25更新 | 222次组卷 | 5卷引用: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周秦之变”是指西周到秦朝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深刻变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下列内容属于“周秦之变”的是
A.从嫡长子继承到世袭制B.从宗法分封到礼崩乐坏
C.从任人唯贤到任人唯亲D.从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19世纪的美国人认真地努力模仿欧洲的文化……随着19世纪的结束,欧洲知识分子越来越注意到一群日益显赫的美国明星……然而,欧洲的监护仍难以动摇。有人这样写道:“美国人开始文字生涯的第一步就是要自封是一个英国人,以便得到认可,并不是得到英国人的认可,而是得到本国人的认可”。据此可知
A.欧洲力图对美国实行文化殖民
B.美国文化全部来源于欧洲文化
C.欧洲文化在移植中发生变更
D.美国明星出现促使美国走向独立
2019-03-29更新 | 539次组卷 | 2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种制度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革,才能保持生命力。制度创新可以对国家兴盛产生稳固的保证作用,可以产生全方位、根本性的作用。综观15世纪以来的世界主要国家,在其兴盛时期,都重视创新而不墨守成规,都不断改革而不因循守旧。

——据《国家兴盛与创新改革关系的历史考察》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历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创新与国家兴盛”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具体而言,中华传统文明至少有以下一些主要特征:

一是以农耕文明为主轴,以草原游牧文明与山林农牧文明为两翼,并借助商业和手工业予以维系的复合型文明。

二是以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为主轴,以血缘网络与地缘网络为两翼,并借助众多经济共同体及文化上高度认同而予以强化的大一统文明。

三是尊德性,崇礼义,重教化,尚君子,以伦理为本位的泛道德主义文明。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三大文明特征的长期存在支撑和保障了千年中华帝国的有效治理和体系的存续。

——摘编自姜又华(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轿型反其路径的独制性》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或结论)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不能照抄材料原文,要做到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论从史出。)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学者说:中国学生之爱国运动,始于汉,盛于宋,而复兴于近代。

材料一   武帝独尊儒术后,世人争相求学,太学生积极上书言事,西汉后期,政局不安,司隶校尉鲍宣因秉公执法得罪丞相,被勒以大不敬下狱,大学生王成“举幡太学下”,“诸生会者千余人”,哀帝迫于舆论压力而赦免鲍宣死刑。桓帝时,大学生积极参与反宦官势力的斗争。北宋年间,经过多次改革,吸纳德才优秀者就读,太学生人数剧增,成为一股重要力量。北宋末年,曾发生过数次太学生救国运动,当时金兵南下,给民众带来深重苦难,太学生陈东多次愤慨上书揭发时弊,力主抗战,要求皇帝斩杀朝中“六贼”,后又发起请愿运动,使主战派官复原职、当徽、钦二帝被金入俘获北去,自发组织起来的太学生积极营救,徐睽只身赴金营,大义凛然,后被金人杜死。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中国的学生运动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五四时期,由于中国巴黎外交失败,北京学生纷纷罢课,组织演讲宣传和游行请愿,随后津、沪、穗等地的学生也给予了广泛支持。解放战争时期,在内战爆发前,学生运动的高潮是发生在昆明的以反内战”“反独裁”“争取自由民主为基本口号的一二一运动。在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前,国统区的爱国学生掀起了遍布全国几十个主要城市的抗议美军暴行运动和以反饥饿、反内战为基本口号的五二O运动;随后,国统区学生还掀起了一次次的斗争浪潮。在共产党领导下,进步学生从各方面配合解放军接管城市。在斗争实践中,一些进步学生积极学习马列主义,成了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据沙健孙《论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的学生运动》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宋时期太学生投身爱国运动的共同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学生运动的新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共历史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应从中汲取怎样的精神品质?
8 . 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传统意义上的守旧者已经很难发出声音,到甲午后则基本上可以说失语了。清末出现的革命党人,虽仍以读书人为核心,但他们所言的“革命”,已经是与以前不同的革命了。材料中提到的“革命党人”
A.已经有了较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目标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开创近代由爱国而学习西方的先河
D.推动了中国政治机构向现代转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自由主义”这个词在英语中第一次出现是在1819年;“激进主义”,1820年;“社会主义”,1832年;“保守主义”,1835年;“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两个词则是在19世纪40年代才出现。到19世纪50年代,在英语世界中才使用“资本主义”这个词(法语中则早得多)。对这些历史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主义”都来源于启蒙运动
B.法国的资本主义比英国更先进
C.工业化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D.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伴随着社会结构转型问题讨论的深入,文化转型问题也日益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某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由于各种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及文化的自我发展等因素,使原来文化类型的稳定性难以保持而出现了失稳状态,从而向另一种文化类型的转变。“一般来说,文化转型时期是指某一时期内,文化发展明显地产生危机和断裂,同时又进行急遽的重组与更新”。通过重组与更新,形成新的文化类型。在文化转型的一般问题上,有学者提出了四个标准:其一,原文化类型借以建立的经济政治基础是否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其二,是否有新文化观念的产生并对旧文化类型形成冲击;其三,新文化观念是否得到了国家政权的认可和支持;其四,大众文化是否改变(大众文化观念的改变)。

——摘编自张磊《文化转型的评判标准探析》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所拟论题观点明确,简述须有史实依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