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转型与文明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武昌起义前后,南方口岸城市地方精英希望通过签办团防,稳定地方秩序。在筹办过程中,支持“新政”“立宪”的绅士和经营现代工商业的新式商人取代传统乡绅成为筹办团防的首要领导者。这反映了
A.不同政治力量的利益诉求B.民主共和已成为时代潮流
C.地方精英迥异的政治态度D.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
2022-05-13更新 | 706次组卷 | 7卷引用:2022年天津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2 .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以下各项不属于这一转型时期特征的是(  )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
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D.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
2021-07-24更新 | 1174次组卷 | 31卷引用:天津市天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有的地方仕绅以维护纲常名教的名义组织起来镇压这场运动;维新变法运动时期,部分仕绅开始质疑皇权体制,公开向其挑战。这一变化说明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仕绅代表了先进生产力
B.维新变法运动时期仕绅代表了资本的力量
C.民族危机冲击了传统的政治思想及其秩序
D.从太平天国到维新变法仕绅阶层的大分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清朝末年,很多学者主张废帝王纪年而用新纪年。其中,康有为主张孔子纪年,刘师培主张黄帝纪年,章太炎主张共和纪年,高梦主张耶稣纪年。这反映了(       
A.共和体制建立后的需要B.实现社会转型的强烈要求
C.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D.传统中国文化的现实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在这次文明转型中得以影响两千多年封建文明的是:
①新型生产模式
②新型官僚体制
③新型意识形态
④新型教育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自由主义”这个词在英语中第一次出现是在1819年;“激进主义”,1820年;“社会主义”,1832年;“保守主义”,1835年;“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两个词则是在19世纪40年代才出现。到19世纪50年代,在英语世界中才使用“资本主义”这个词(法语中则早得多)。对这些历史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主义”都来源于启蒙运动
B.法国的资本主义比英国更先进
C.工业化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D.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某学者指出:1850年到1899年,中国人翻译的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翻译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比例为4∶1;1902年到1904年,后者却以2∶1的比例超过了前者;而1912年到1940年,后者比前者多两倍。这一现象折射出近代中国
A.重道轻器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B.始终没有找到适合国情的近代化模式
C.科技人才极度匮乏
D.正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地学习西方
2018-12-12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杨柳青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中华文化悠远浩博,从孕育产生到恢宏壮大,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不同时期的文化体现了不同的特征,下列对明清文化概括最为妥帖的是(
A.集成与转型B.奠基与经典C.鼎新与革新D.经世与玄思
9 . 陈旭麓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就越是孤独。材料意在说明
A.思想觉悟迟滞于政治觉悟
B.社会变革没有真正出现
C.民族危机引起了思想变化
D.民族意识觉醒比较艰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