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转型与文明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武昌起义前后,南方口岸城市地方精英希望通过签办团防,稳定地方秩序。在筹办过程中,支持“新政”“立宪”的绅士和经营现代工商业的新式商人取代传统乡绅成为筹办团防的首要领导者。这反映了
A.不同政治力量的利益诉求B.民主共和已成为时代潮流
C.地方精英迥异的政治态度D.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
2022-05-13更新 | 706次组卷 | 7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以下各项不属于这一转型时期特征的是(  )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
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D.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
2021-07-24更新 | 1174次组卷 | 31卷引用: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历史试卷
3 .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荀况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梁启超说:“无哥白尼,地动之说终必行于世;虽无哥伦布,美洲新世界终必出现。”材料意在说明
A.社会发展与英雄无关B.社会发展有其必然性
C.谁都可以发现新大陆D.日心说必将盛行于世
2021-07-21更新 | 36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中学、泉州第一中学、南安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周秦之变”是指西周到秦朝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深刻变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下列内容属于“周秦之变”的是
A.从嫡长子继承到世袭制B.从宗法分封到礼崩乐坏
C.从任人唯贤到任人唯亲D.从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梁启超思想曾多次转变。19世纪末他追随康有为宣传维新;20世纪初又接受进化哲学,思想主张转向民主共和;1919年在《欧游心影录》中,他主张尽弃西方思想,回归中国传统思想。梁启超思想的变化折射出
A.知识分子思想与时俱进B.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
C.清末民初社会转型艰难D.资产阶级的妥协软弱性
6 . 柳如是是明清之际的著名歌妓,才气逼人,且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面对清军入关誓死守节,积极联络抗清。同时代文人笔下也出现了一大批这样的女性形象,显露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家国情怀。这一现象
A.折射出社会转型的趋势B.得益于女性经济的独立
C.凸显出男女平等的思想D.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2020-11-1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近年国内学术界对晚清历史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如,《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一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等。据此可知,它们研究的视角是
A.近代教育的发展
B.近代化的进程
C.社会思潮的高涨
D.新风尚的流行
2019-07-3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普遍的社会思潮是“改造中国”,其后出现的种种主义、主张都是对“改造中国”这一问题交出的答卷。这一社会思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十月革命的深远影响
B.社会大变革的需要
C.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刘梦溪在《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中说,在理念上,研究中国的思想文化,“三晚”最重要:一是晚周、一是晚明、一是晚清。晚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的源头。晚明——是一个文化冲突非常剧烈的时期。晚清——是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折点、东方和西方的撞击点和交汇点,是中国历史、文化与社会的大转变时期。其共同的时代特征是
A.分裂割据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
B.社会动荡思想活跃
C.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D.社会转型新思想萌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清末民初,新名词大量传入,如“团体、革命、主义、阶级、公司、化学、公园、冰期、年代、手表、火车”等。据统计,仅从日本传来被中国人认同的外来词,就有849个之多,这还不包括从西方直接翻译的外来词。这些新名词遍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新名词的大量传入
A.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反映
B.破坏了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适应了对外交往的需要
D.推动了白话文运动的进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